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而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的最重要依附性力量。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的李鸿章历史形象初次塑造,更能看清桐城派的政治观念。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李鸿章从"能臣"跌入"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后期桐城派古文对淮系政治的文化建构与历史书写逻辑,是考察晚清民国直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桐城派古文发展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和张之洞的洋务事业主要表现在军事国防、实业建设、近代科技文化方面。比较而言,李鸿章偏重于实践,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较李鸿章深刻些,主要表现在教育近代化和制度改革等方面。两人的洋务活动时间前后达40年,是晚清自强运动的一个缩影。而40年的洋务运动始终无法达到政治改革的层面,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革新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无法自我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外交活动是李鸿章后期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评价李鸿章的外交生涯,是评判李鸿章一生功过的一把钥匙。史学界对李鸿章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的研究日趋重视,涉及到对李鸿章中日外交、中俄外交、中法外交等方面,尤其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外交方针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村庄家族派系正在由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向具有利益性质的现代家族派系演进;精英主导、利益驱动、文化支撑成为现代家族派系的时代表征;现代家族派系的演进行为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的民主推进、道德重构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5.
从汉人家族社会研究、家与日本社会结构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动、生态与多元文化等四个层面剖析家、家族与社会结构关系方面的文化认知及应用实践,并针对新出现的家庭现象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晚清政坛,湘军集团式微,淮军集团崛起。作为绵延了两百多年的文学流派,后期桐城派与淮军集团由于地缘上的独特关联,更因曾国藩与李鸿章之间的师友渊源,产生了交集与结合,这种结合主要是通过淮军政治领袖李鸿章得以实现。通过考察后期桐城派与李鸿章之交往,探究后期桐城派对淮军政治、文化之贡献,厘清淮军政治对后期桐城派发展与承传之影响,从而为全面研究桐城派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7.
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1865年,李鸿章在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西冲突,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既是局势上的冲突,也是士大夫内在观念的冲突。因此,晚清外交的两难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把李鸿章放到中西对比的世界环境中去评价,有助于深刻理解李鸿章和晚清的命运。处在…  相似文献   

8.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与性"两个方面;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家族小说往往蕴涵了伦理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族文化形成的宗教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观念是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形成与政治历史地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就祖先崇拜的层面剖析家族观念形成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明晰宗教在民族文化心理的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家族小说往往蕴涵了伦理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吴建章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8):46-47,49
家庭教育现象应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才能被认识。本文将李鸿章家庭教育思想放入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视角下进行考查研究,从李鸿章家庭教育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李鸿章的生平入手,分析其家教思想的根源,总结其家庭教育内容以及可取之处,并进而论述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密单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化世家。明末,这个家族以科举起家,此后200余年保持门第不坠,涌现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他们在诗歌、古文、经学及书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促进了明清时期齐鲁文化的繁荣。高密单氏家族独特而出色的家族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28种)由中华书局悉数出版。其中许智银著《唐代临淄段式家族文化研究》一书,首次对段式家族进行多层次全面研究。全书学术视野广阔,个案研究丰富,引征史料丰富,诸多研究观点具有首创性,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段式家族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清代南昌干氏家族以读书为任,从书院起家,再到科举及第,出现了白鹿洞书院堂长干特和山长干建邦父子、乾隆名吏干从濂等历史文化名人。干氏家族因族人读书为官而兴盛,在南昌更是兴建干家大屋,再到后来由于人丁不旺、无后继之人而逐渐走向衰败;最后,由于时局动荡而彻底衰落。它的家族史是传统仕宦家族发展史的缩影,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桐城麻溪姚氏是有清一代闻名海内的文化望族,闺秀是构筑其家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姚氏闺秀不仅诗人辈出,而且诗歌成绩斐然。姚氏闺秀诗歌的繁荣,与家族的平等意识、家族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女性自身的主体情怀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麻溪姚氏闺阁诗歌的兴盛,是文学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相作用下的结果,具有多重观照意义,为解读女性、解读家族历史、解读时代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祠堂是家族的中心和家族文化的载体,它践行着家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博白县客家的家族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本文以其为例,论述博白客家祠堂文化及其教育与传承的方式。家族祠堂文化对可塑性极强的儿童的影响方式有环境熏陶、榜样示范以及教育期望等等,即论述家族祠堂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需要家族充分利用祠堂这个载体进行家族教育,以实现祠堂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以学术文化事业传家的文化家族如何应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冲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换,完成家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是当时诸文化家族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德清俞氏家族为例展开对上述内容的论述。"诗书继世长",为传承家学、延续家族传统,俞氏家族尤其注重教育和文学创作,以建立家族各代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心态与甲午惨败^在与日本交往、征战的过程中,李鸿章的心态可分析为四个层面:鄙薄心,敬慕心,防范心及畏惧心.^李鸿章鄙薄日本的心态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袤的社会土壤.日本原是靠吸吮大唐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东方小国,在“天朝上国”的大清臣民眼中本就微不足道.故李鸿章称日本“弹丸小国”、“蕞尔日本”.夜郎自^大,傲视外物使他无法客观估量“日新月异岁不同”的日本.在对外交涉中,他外强中干,当日本真的燃起战火,^他便走向傲岸的反面.  相似文献   

19.
业内动态     
中国家族型企业管理论坛在天津举行 2006年3月9日、由慧聪网主办的中国特色家族型企业管理巡回论坛在津拉开帷幕。据研究数据表明,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民营企业的壮大,而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家族企业。慧聪网CEO郭凡生认为,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血缘关系、能有效地解决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问题,使监督难度和交易成本降低,天然的家族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家族型企业的产权制度能增加重大决策的谨慎度。  相似文献   

20.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黄氏客家家族村落家族传说的剖析,考察家族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分析表明:客家家族传说在日常民俗生活中发挥着强化家族内部的血缘观念和集体记忆的作用;家族传说折射出中国上下层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家族传说的传承,家族精英发挥了传承、阐释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