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醛稳定剂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所用的试剂、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影响实验的因素及实验条件等方面介绍了一种具有优异阻聚性能的甲醛稳定剂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制备污水处理材料聚乙烯醇缩甲醛(简称PVFM)的最佳操作条件,采用机械打泡法和化学发泡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原料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VFM制备的影响,并利用SEM对材料进行检测,通过污水处理对比实验,探究材料的污水处理性能。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简称PVA)质量分数为9%(50mL)、纤维素用量为0.4g、硫酸用量为6mL、甲醛用量为6mL、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为0.4g、碳酸钙用量为0.8g、反应温度为30℃、硫酸滴加时间为9min、甲醛滴加时间为4min、固化时间为8h的条件下,制得的PVFM材料理化性能良好,而且PVFM材料对模拟废水COD和氨氮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采用机械打泡法和化学发泡法可制得性能良好的污水处理材料PVFM。  相似文献   

3.
利用缩甲醛化的方法研制了聚乙烯醇水凝胶颗粒,系统地研究了这种水凝胶在蒸馏水中的溶胀性能,并比较了不同制备参数对该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得纳米凹凸棒土,将其填充到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中,制得新的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纳米凹凸棒土粒子,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2137Mpa)和吸水率(1604%),降低材料的表观密度。  相似文献   

5.
解决聚乙烯醇缩甲醛水性胶质量问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醇缩甲醛水性胶(以下简称“缩甲醛胶”)的用途,已从初始仅作文具胶而拓展成为墙纸、墙布、腻子、磁砖粘接剂及多种建筑涂料基料。由于缩甲醛胶用途广,生产设备简单,原料易得,投资少,见效快,故生产厂家众多。但许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粘度偏低,影响使用效果,在使用及贮存期内粘度降低,严重者丧失粘度成为水溶液(本文称此为“稀化”);或者在存期内制品逐渐“凝结”,最终干涸或成为无粘性团块(本文称此为“凝团化”),其中后两种较常见。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合成原理出发,通过试验着重讨论了催化剂,缩合温度对聚乙烯酶缩甲醛胶粘接性能的抗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制备抗冻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改性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粘剂的制备过程,讨论了不同的改性方法和不同合成工艺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8.
淀粉改性聚乙烯醇缩甲醛标签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淀粉对聚乙烯醇缩甲醛进行改性 ,制得了一种新型标签胶。讨论了固含量、淀粉用量、pH值以及复合调粘剂用量对胶粘剂各项指标的影响。该胶粘剂适用于啤酒生产线的高速贴标 ( 4 0 0 0 0只 /小时 ) ,它具有初粘力强 ,耐水性好和储存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3例患者行清创术后根据创面大小填塞医用泡沫材料,引入引流管,缝合、密封,并持续负压吸引,同时实施各项护理常规。结果:23例患者皮肤软组织创面肉芽新鲜、干燥、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运用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中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严密的创面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环节,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过程中保护胶体聚乙烯醇进行缩甲醛改性,制得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产品的耐水性较改性前有显著的提高。本方法适合于工业生产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对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2例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28例,对照组(传统纱布常规换药治疗)14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取创面组织,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 FGF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溃疡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创面组织HE染色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且成纤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胶原纤维沉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胶原纤维沉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胶原面密度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溃疡组织的b 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 FGF光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b FGF光密度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疗效明确,可能是通过促进溃疡组织b FGF表达上调来达到创面愈合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日本不干胶密封隔热材的各项标准,对其原材料、生产工艺、加工设备进行了探讨和研制,最终使该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为我国节约了外汇支出。  相似文献   

13.
对经不同热、湿、油剂处理后高强聚乙烯酸(PVA)纤维的强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湿及油剂对高强聚乙烯薛纤维的强伸性能有不同影响.经干热处理后,纤维的强伸性能变化不大,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但在水中,尤其在热水作用下,纤维的强伸性能明显下降.油剂对纤维强伸性能也有较大影响,尤其当温度达到160℃以上时,纤维的强伸性能下降显著.同时,这里试图通过纤维微细结构来讨论纤维强伸性能的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数据联系模型的形式定义,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数据联系模型的三条性质,根据这些性质,指出了文[1][2][3]中的二元数据联系模型存在的问题。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对于基于数据联系模型、实体-联系模型的系统分析、数据库设计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竹纤维、直径为2.5微米的陶瓷微纤维、粒径为106~150微米的活性炭颗粒为原材料并按1:3:8的质量比与适量水混合,高速搅拌作用下形成混合均匀的浆液,采用湿法造纸工艺制成“纸张”式前驱体,将该前驱体在105℃下干燥24小时,再在N2保护下,分别在500℃和1000℃下各烧结30和20分钟,形成微纤包覆活性炭的复合材料。采用SEM和ASAP 2020静吸附仪分别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吸附等温线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陶瓷纤维之间的结合处很好地被烧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活性炭颗粒被很好地包覆其中;通过BET、BJH、H-K 方程解析吸附等温线,材料BET比表面积为428.038m2/g,总孔容为0.217m3/g,微孔孔容为0.093 m3/g,占总孔容的43.1%,中孔占40.9%,大孔占16.0%。与原有活性炭做比较,可发现比表面积基本相当,各孔容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用聚丙烯腈(PAN)基中空纤维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中空活性炭纤维(ACHF)的活化过程。考察不同KOH质量浓度对中空活性炭纤维性能的影响。测量了比表面积和得率,孔径分布,用碘吸附值、亚甲基兰吸附值测定了中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用SEM观察了其表面结构。结果显示,KOH活化法得到的中空活性炭纤维具有窄的孔径分布,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得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氨酯(PU)/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和降解性能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U和PVP在基体PLA中可均匀分散且有效结合,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69.18 MPa,断裂伸长率可提高1倍.降解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在不同介质中均呈现出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质量不断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过滤性能和机械性能两方面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种防淤堵滤层新材料,它是具有双层结构的针刺非织造土工织物。其中一层由较细的纤维组成,使土工织物具有优良的过滤性能;另一层由较粗纤维组成,提供土工织物的机械性能。通过实际测试并与常规土工织物进行对比得出,该防淤堵滤层材料具有较大的特征孔径和垂直渗透系数,能够满足防淤堵要求,而且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其机械强度也优于常规土工织物,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土工材料。同时,还探讨了针刺密度对土工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稳定化ZrO2超微粉体的制备及其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工艺制备无团聚ZrO2(CaO)超微粉体,考察ZrO2(CaO)及M/ZrO2(CaO)催化剂对CO完全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发现,超临界流体干燥可以有效地防止凝胶干燥过程中硬团聚体的生成,从而获得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小粒径且具有良好单分散性能的ZrO2(CaO)粉体.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及裁体,超微ZrO2(CaO)在CO完全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未担载任何活性组分的超微ZrO2(CaO)是CO完全氧化反应的高温催化剂,其50%转化温度约为280℃,100%转化温度为550℃;以超微ZrO2(CaO)粉体作裁体,担载Ni,Cu和Pd的负载型催化剂对CO低温氧化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