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试验是以Mozzarella干酪的制作工艺为基础,添加豆乳于牛乳中,制成新型Mozzarella豆乳干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Mozzarella豆乳干酪的最佳工艺为豆乳添加量15%,发酵剂添加量为3.3%,Cacl2添加量为0.03%.  相似文献   

2.
1.什么叫消毒牛乳?怎样制造?所谓消毒牛乳就是将新鲜牛乳(原料乳)经过净化、杀菌、冷却后,加以瓶装供消费者直接饮用的牛乳。其制造方法简介如下:供制消毒牛乳的原料乳,须经各项检查(感官检查、酒精试验,酸度检查等,详见本函授班讲义),根据检查结果分等,剔除或拒收不合格的原料乳。合格的原料乳,经下列各工序处理后,制成消毒牛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以大豆乳为主要原料制作酸豆乳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研制出的酸豆乳与普通酸牛乳的感官性状及营养价值基本相同,而其成本则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制营养全面、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营养复合保健酸奶,以玉米、花生和牛乳为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花生玉米复合保健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花生玉米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玉米浆添加量43%,花生浆添加量19%,接种量1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h;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最佳、稳定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豆乳混合牛乳发酵制备一种仿开菲尔产品.在前期单因素实验确定混合乳制备仿开菲尔的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0×105mL–1和1.0×107mL–1、最佳的发酵温度为22,℃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中心复合设计实验得到优化混合乳发酵制备仿开菲尔的最佳工艺条件:牛乳与豆乳的添加比例为7﹕3,蔗糖添加量为1.6%,发酵时间为22,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pH为4.32,酸度为0.73%,乙醇含量为1.398mg/g,黏度为2.990Pa·s.与市售开菲尔产品感官对比,所得产品质地细腻、酸度适宜、香气协调,改善了传统开菲尔的风味,更适宜我国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牦牛(Bos grunniens)乳的脂肪酸组成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了牦牛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共轭亚油酸(CLA)、亚油酸(LA)的含量,并与普通牛乳、水牛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试验乳样中均可检测出10多种主要的脂肪酸组分,比例最高的为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肉豆蔻酸,其比例在牦牛、水牛和奶牛之间存在差异;牦牛乳中总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水牛乳和普通牛乳(P0.05);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高于水牛乳和普通牛乳(P0.01),但普通牛乳中LA含量显著高于牦牛和水牛乳(P0.01).结果提示,与普通牛乳相比,牦牛乳中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高含量的CLA,赋予其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7.
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绒白乳菇菌丝体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其多糖,比较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了水提法提取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0 h、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得率可达1.195%.  相似文献   

8.
以奶粉、红豆、枸杞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生产菌,研制红豆枸杞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红豆汁与枸杞汁配比14∶6,奶粉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6%,接种量5%,42℃恒温发酵5h,所得红豆枸杞酸奶营养丰富、感官品质佳、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 Q7是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7产生的,其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素,有安全、高效、稳定性好等优点.将效价为533 AU?mL-1的植物乳杆菌素Q7添加到牛乳中,探究其在牛乳贮藏过程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素Q7维持了牛乳良好感官,牛乳贮...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板栗茯苓面条的原料配方及工艺条件,对不同比例板栗粉-茯苓粉-小麦粉的添加量进行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感官评价等方法,探讨海藻酸钠、水、和面时间、醒面时间对板栗茯苓面条品质的影响,结合质构分析,研究感官评价和TPA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板栗茯苓面条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75 g、板栗粉15 g、茯苓粉10 g、海藻酸钠4 g、盐2 g和水40 g;最佳工艺为和面时间12 min,醒发时间25 min.质构特征参数与感官评定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质构分析是板栗茯苓面条品质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水牛奶产业的经济效益,为广西水牛奶奶酪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平板筛选法从鲜水牛奶和黄牛奶中分离出能够生产水牛奶奶酪的菌种,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初步的发酵性能试验,并测定其传代稳定性、乳酸和双乙酰含量。【结果】筛选到1株能在4.5h内使水牛奶凝固的菌株;该菌株在最佳发酵温度37℃下,经过厌氧发酵4.5h即可使水牛奶完全凝固,所获得凝乳的黏度为109.2Pa·S,酸度为47.3°T,双乙酰含量为2.826×10-3 g/L,乳酸含量为11.59%。【结论】该菌株产酸能力强、产香性能高、黏度和酸度大、有合适的蛋白质水解特性。  相似文献   

12.
黄丽  莫绘平  李玲  杨攀  曾庆坤  徐普 《广西科学》2017,24(4):413-418
【目的】为了提高酸水牛奶的口感和保质期,研究聚葡萄糖对酸水牛奶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优质脱脂水牛乳为原料制作聚葡萄糖酸水牛奶,并以同批次全脂、脱脂酸水牛奶为对照组,在6~7℃冷藏条件下贮藏18d,每隔3d测定滴定酸度、持水力、乳酸菌总数、感官评价、质构特性等指标。【结果】聚葡萄糖能够延缓酸奶的后酸化过程;具有良好的持水保湿性;能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增加产品中益生菌的数量;显著提高凝固型酸水牛奶的表观和质地;聚葡萄糖酸水牛奶的硬度、粘附性、咀嚼性合适。【结论】聚葡萄糖能够作为代脂益生元应用于酸奶中,并能延长凝固型酸水牛奶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检测水牛乳中掺入普通牛乳的方法.在德昌水牛乳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普通牛乳,用电泳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乳清蛋白组成,根据乳中β-乳球蛋白在水牛与普通牛之间的差异,可准确鉴定水牛乳中掺入的普通牛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能检测到掺入的1%的普通牛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在30min内检测到掺入的10%的普通牛奶.本研究为水牛乳的质量监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凝乳酶制备的羊奶干酪(干酪B)成熟特性的变化,以采用商业凝乳酶和同批次羊奶制作的干酪(干酪A)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酪在60d成熟期主要组分、质构特性、微生物指标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干酪得率相差不大。成熟期间干酪的水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干酪B始终高于干酪A;干酪游离氨基酸总量在成熟期间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干酪B中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丝氨酸含量高于干酪A。成熟前期干酪B质构特性优于干酪A。干酪A成熟后乳酸乳球菌数量增加了(5.22±0.02)%,干酪B无显著变化(P>0.05)。成熟期内,两组干酪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增加,但干酪B中的壬酸、辛醇、2-庚酮、2-壬酮、二甲基砜使羊奶干酪风味独特、浓郁。因此,GSBa-1凝乳酶具备替代商业凝乳酶用于羊奶干酪生产的潜力,可对干酪风味的形成和品质的提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酪的质构与其成分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质构仪及感官评定的方法分析市场购买的几个品种的干酪,确定最受欢迎的干酪的质构特征及感官评价.分析干酪品种的基本成分,寻找干酪质构与其基本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硬度、弹性及咀嚼性适中的2号瓣装芝士干酪最受欢迎,其质地参数为:硬度(N)1.198、凝聚性0.596、弹性0.984、咀嚼性(N)0.7025、黏着性(N·s)-1.156.干酪的硬度、咀嚼性与干酪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与干物质比相关性显著.干酪硬度(Y1)、咀嚼性(Y2)随水分含量增大呈指数递减、随蛋白质含量增加呈乘幂递增;干酪硬度(Y1)随脂肪与干物质比增加呈指数递减,咀嚼性(Y2)随脂肪与干物质比呈对数递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流型水牛改良本地沼泽型水牛,开发水牛奶资源,实施科研与生产、开发与利用结合的综合措施,实际表明:在中国南方开发水牛奶,可改善中国牛奶资源缺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牛奶为原料,通过离心去除乳中脂肪,采用不同质量分数不同用量TCA沉淀乳中蛋白质,再浓缩乳糖,分离提取环腺苷酸(cAMP),选用最佳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牛奶中cAMP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TCA处理组之间比较,质量分数为10%TCA处理组cAM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不同用量TCA处理组之间比较,8 mL相同质量分数TCA处理组cAMP含量较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选用TCA沉淀乳蛋白方法提取cAMP时最佳工艺是TCA质量分数为10%,用量为4 mL,cAMP质量浓度为(29.02±1.58)μg/mL.研究通过建立牛奶中cAMP的提取工艺,可从奶酪副产物、乳清、不合格原料奶中提取cAMP,在降低cAMP提取成本、废物利用、增加牛奶附加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干酪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乳制品之一,其安全和品质问题影响众多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干酪食品被病原微生物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污染的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我国干酪产业刚刚起步,随着近年来干酪消费量快速增长,了解当前国内外干酪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构建我国自身干酪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我国干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原料乳、添加剂、干酪工艺和干酪包装等方面,综述了干酪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及干酪品质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原料乳蛋白多态性、膜过滤、超高压处理、酶工程、红外在线监测和抑菌新材料新技术等在干酪安全和品质控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应用小型奶油分离器进行牛乳的奶油分离,生产酥油和食用干酪素条件的探讨,找出最佳的分离条件,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产量为目的。为西部开发、提高农牧民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阿胶溶解物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物质.结果表明:在阿胶溶解物中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内酯类化合物、酸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吡嗪环、呋喃环)化合物;并在GC-MS基础上,利用感官分析模拟出香气饱满、逼真、协调的牛奶香精;通过感官评定法确定了改善阿胶风味的最佳牛奶香精的添加量为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