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条件与栽培措施两个角度,概述了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玉米幼苗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与幼苗叶片中NiR活力之间的关系,并与NR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R与NR同样会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但NiR对某些外界条件的反应比NR缓慢,证明它在植物体内比较稳定,这可能与NR定位于叶绿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冷箭竹开花之前定点观察,收集外界环境因子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推断,来探讨外界环境条件对冷箭竹开花的影响.认为冷箭竹开花是由竹子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所决定;外界环境因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冷箭竹开花有促进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藻中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重要的红藻糖苷水解酶。以龙须菜的三个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如光暗周期、盐度、温度及氮浓度发迹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发现α-半乳糖苷酶活性有显显的日变化规律:光周期内开始光照6h酶活达到峰值,在随后的境周期酶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缓慢。33盐度下培养的藻移到高盐培养3d后测得酶活性降低,而移到低盐培养的则酶活性升高。温度对该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在15℃或30℃培养的  相似文献   

5.
周丛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营养循环和食物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周丛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受营养、光、大型水生植物、牧食者、沉积物、水力扰动和水位、pH和碱度的影响.其中,营养、光照、牧食者强烈地影响周丛生物的数量和生产.沉积物除直接供给附泥周丛生物营养外,还通过大型水生植物间接影响附植周丛群落.水力扰动和水位可以影响周丛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局域密度和种类结构.pH和碱度变化主要造成周丛群落优势种的变化.展望了周丛生物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子对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瓶规格、光照时间、光质以及温度对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接种量下,培养瓶规格越小,越有利于藻体的生长;藻体的生长以每天18h的光暗交替的光照时间最好;单色光对藻体的生长以蓝光效果最好;藻体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筛选方法从滑坡环境因子中获取各种因子组合,将其作为滑坡易发性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用以研究不同环境因子筛选及组合下的建模规律,对准确可靠地预测滑坡易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首先,选取23种环境因子,如地形、水文、岩性等;然后,用相关系数(Coefficient Analysis, CA)、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LR)、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和粗糙集(Rough Set, RS)等筛选方法来优化环境因子组合,将其作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等典型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变量,构建CA-SVM、CA-MLP等耦合模型,预测滑坡易发性,并与未进行环境因子筛选的全部因子耦合机器学习模型作对比;最后,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光照、盐度、温度和溶解氧四个方面简述了环境因子对鱼类胚胎及幼鱼、成鱼的影响,旨在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光照通过光照强度及光周期变化对鱼类胚胎发育及幼鱼、成鱼生长产生影响,且因种而异;盐度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鱼类生长发育,但超出适宜盐度后,会对鱼类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温度主要对鱼类代谢反应速率起控制作用,影响其生理生化进程,从而成为影响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变量;溶解氧在一定适宜范围内不影响鱼类生长发育,但不在适宜范围内(偏高或偏低)则会影响鱼类正常的胚胎发育及生长。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晋阳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原市晋阳湖为研究对象,采集湖中心水样及沉积物,分析了环境因子(水动力、pH、温度)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在设定的pH内(5.5,7.0,8.0,11.0),随着pH的升高,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内源磷的释放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沉积物向上覆水体中磷释放量比较小;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沉积物释磷量显著增加.通过搅动促使沉积物再悬浮,促进了沉积物中的磷释放,加速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扩散,从而增加了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休眠卵萌发的影响,为亚热带河口浮游动物的潜在补充机制和群落演替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研究Cu、Zn、Cd、水温、盐度、酸碱度、冷藏时间和原位海区不同水深对休眠卵萌发的影响.结果:随着Cu、Zn、Cd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休眠卵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桂山岛海域沉积物中休眠卵在较宽的水温、盐度、酸碱度范围均可孵化;冷藏10个月后孵化的桡足类幼体数量显著高于冷藏半个月;位于原位海区0. 5 m处沉积物中休眠卵的萌发量显著高于2 m处.结论:重金属对沉积物中休眠卵的孵化有较大影响,毒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Cd Cu Zn;桂山岛海域沉积物中休眠卵最适孵化条件为:水温25℃、盐度30、酸碱度8;低温冷藏刺激有利于桡足类休眠卵孵化;原位海区休眠卵孵化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一种从荒漠土壤中分离的典型丝状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培养时间对爪哇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温度升高,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量逐渐升高,在35℃时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盐度范围内,胞外多糖分泌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pH在7.5时,胞外多糖产量显著高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胞外多糖产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鱼类免疫应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季节以及各种水质因素等,在临界温度之内,鱼类抗体免疫应答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而低温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粒细胞的活力与季节密切相关,水质因素,如放射性物质,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无机,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影响鱼类机体健康,同时对鱼类的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良微孔板法, 考察pH、温度、培养时间和目标污染物浓度4 个环境因子对3 株氮杂环芳烃降解菌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 pH、温度、培养时间对生物膜的形成影响显著, 且各降解菌的最佳成膜条件分别为: BC026成膜的最适pH为7,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36 小时; BW001成膜的最适pH为8,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48小时; BW004成膜的最适pH为7~9, 最适温度为40℃, 培养时间为36小时。在0~1600 mg/L的目标污染物浓度内, 目标污染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资源,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绿树、绿地等方面阐述了只有对环境因素进行全方位控制,才能实现最佳物业管理服务效用,创造优美、舒适、温馨的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的观念,在构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环境,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体系及市场,农产品销销体系,农产品加工业等系统环境要素的分析,论述了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益广告的特性和我国当前公益广告的传播现状,决定了公益广告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对公益广告综合环境现状及制约其传播、发展的因素的分析,认为应采取举全社会之力通力协作的对策,对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与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不同温度、pH值、CO2浓度、相对湿度、培养料含水量和光照等多种处理,研究了上述培养条件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Dc.ex Fr.)Mairde]苗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pH值为5.5,适宜范围为4~8;当CO2浓度超过0.18%时菌丝生长明显地受到抑制:最适相对湿度为96%,适宜范围为85%--100%;在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4时,菌丝生长最快;黑暗条件下,苗丝体生长快速,强光条件下菌丝体生长将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枝叶系统、当年生枝叶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二级枝叶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保守;海南粗榧对土壤湿度、土壤中直径0.25~1mm的砂粒含量和群落透光度的变化反应敏感,而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小,其余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的影响介于上述因子之间,对该物种的保护要严格保证它所需要的阴湿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化学农药的特点、生产及使用现状,阐述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控制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