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辽盆地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深层火山岩的研究是当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因为在深层火山岩中已发现储量可观的油气藏。从地震和地质两方面地火山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通过火山岩相地震反射特征对火山岩的分布范围和厚度预测等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另一方面从钻井揭示的地质因素出发,对火山岩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A油田地震资料上广泛存在地震反射异常,其表现为地震同相轴局部的下凹、错断,目前对地震异常体识别及成因机制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进程。利用相干、方差、似然等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地震异常体识别。结果表明,地震异常体横向延伸距离很短,纵向延伸距离变化较大,从几十米到上千米不等,其在平面上为近似圆形,多数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少数为线状或雁列状分布。根据目的层构造演化过程、地应力及岩芯资料对地震异常体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溶蚀作用和挤压作用的综合结果。早期目的层发生了溶蚀作用,但溶蚀作用强度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分布不均匀,由于后期挤压作用较弱,只在局部脆弱的地方发生了断裂。部分异常体是目的层主要纵向油气运移通道,破坏了下部层系圈闭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河道砂岩体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河道形态,河流分为4类:(1)顺直河;(2)曲流河;(3)辫状河;(4)网状河。根据河道砂岩体主体的宽(w)与(h)高之比,河道砂岩体分为带状砂岩体(w:h小于15)和席状砂岩体(w:h大于15)。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录井和密井网测井数据基础上结合岩芯和重矿物资料,对物源体系、储层沉积特征及单砂体级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垣以东地区扶余层主要受北部拜泉—青冈物源和西南保康物源控制,两物源在徐家围子附近交汇后向东流出,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平原和内前缘亚相为主,微相类型主要为顺直型分流河道,呈北东向和南北向展布;平面上砂体在北部和西南部最厚,向凹陷中心逐渐减薄;垂向上中部(FⅠ6-FⅡ1小层)砂体最发育,是主要的储集层位。沉积微相与构造叠合显示出沉积微相明显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分流河道砂与构造合理配置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3种扇体沉积,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断层附近砂体的储集性能好,多形成背斜和断块油气藏;沙三段下部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扇中储集物性最好,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沙三段中部沉积期发育浊积扇,岩性以砂岩为主,储集性能好,但砂体薄,多形成透镜体和上倾尖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峨眉地裂运动理论的启示下,于川中内江—合川一带的二叠系中发现地震反射异常点9处,成排分布在北东向4排构造带上。它们可能是生物礁群、台块边缘岩性变化或小断层的反映,是川中寻找天然气的一个新领域,值得进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下第三系异常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口凹陷下第三系发现的油气藏几乎都与异常压力有关,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结合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认为东三段、沙一中存在两个异常超压带。产生超压的因素主要为沉积物快速堆积,烃类生成,欠压实及粘土矿物转化。异常高压层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致使油气富集于沙一下,因此下步油气勘探应把沙一下作为重点主探层系,在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重点搜索低位体系域各类岩性圈闭油气藏,同时在斜坡高部位还需注意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寻找。  相似文献   

8.
通过提取不同类型地震属性, 分析不同属性切片的特征, 得到8种能够识别滑塌扇体的敏感属性, 包括振幅统计类的平均绝对值属性、总绝对值属性、最大绝对值属性、最大谷值属性、平均能量属性、均方根属性, 复地震道统计类的平均反射强度属性, 以及频谱统计类的弧长属性, 其中最大谷值振幅属性最为有效。结合地震剖面和钻井联井剖面沉积学分析, 初步揭示了茂兴地区嫩江组二、三段滑塌扇体的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茂兴地区滑塌扇沉积于前三角洲相, 可区分为7个单体扇体, 单个扇体面积分布范围为2.8~7.0 km2, 滑塌扇物源来自呈北东方向的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9.
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青  刘兆友 《河南科学》2000,18(2):206-209
介绍了台站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条件及电磁波观测仪器基本情况。对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电磁波异常对 10 0km范围内的M 13.0级以上地震及 30 0km左右Ms5 .0级以上地震和 10 0 0km左右的Ms6 .0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磁波异常是一种地震前兆短临异常 ,异常一般在震前几天到五十几天出现 ;异常幅度大 ,异常易于识别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结束之后或异常高值回落的过程中。濮阳台曾依据电磁波异常变化 ,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三要素均在预报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砂体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且物性不均匀。本文通过对钻井、测井、试油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高分辨率非线性三维整体反演方法,对多种参数进行了反演和处理,获得了反映砂岩分布特征的速度、密度及伽马等属性参数的三维数据体,并综合地质资料进行沉积分析、砂岩累计厚度和有效砂岩累计厚度及储层分布研究。通过物性特征分析,建立了识别和评价三工河组砂体的物性标准,利用岩性划分标准和地震多属性数据,提取出三工河组砂体和有利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三工河组砂岩和有利砂岩发育,并以条带、砂坝和席状砂形式展布,展布方向与区域沉积方向一致。其中三工河组优质储层段J1s21和J1s22厚度较大,具备良好的物性条件,具有较高的产储能力和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造成地震反射特征多样化。为此,基于实钻资料的深入分析,结合模型正演总结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地震反射模式,刻画出有利滩相储层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钻资料厘清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滩相储层的变化规律,认为磨溪主体储层较发育,外围区储层普遍较薄且非均质性更强;川中龙王庙组储层存在5种地震反射模式,其中,顶界波谷、内部强峰和双峰反射特征为龙王庙组有利地震响应特征;按照"储层底界对应亮点波峰,储层发育程度影响龙王庙组顶界反射"的思路可有效识别龙王庙组滩相储层,其中,磨溪主体为滩体连片发育区,外围区发育北东向条带状展布点滩。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底,川西南永探1井在二叠系钻遇火山岩储层,日产22. 5×104m3/d工业气流,使四川盆地火山岩成为目前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但由于钻井较少,研究程度低,火山岩厚度及岩相分布规律不清。充分利用地震信息,精细标定井下火山岩岩相与井旁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响应特征及层拉平剖面,建立了川西地区火山岩岩相地震识别模式。川西南地区有三种岩相,分别为火山岩喷溢相、火山岩溢流相和火山岩沉积相。通过对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对比解释火山岩顶底界面,预测出川西地区火山岩岩相和厚度分布。综合顶部构造背景、火山岩相分布特征、钻井井下油气显示情况等因素,确定出川西南成都-简阳-三台地区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对于四川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三角网格参数化在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矩形网格参数化是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传统参数化方式,然而这种参数化方式本身的缺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差,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差)却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存储量大、计算量大、计算耗时久,层析反演的方程性态差、求解难度高等。鉴于矩形网格参数化层析成像的上述缺点,将三角网格参数化应用到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研究发现三角网格参数化本身的优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强,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高)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有利因素,大大减少了网格的数目,在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大大减少了存储量、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并改善了层析反演的方程性态,降低了求解难度。因此,三角网格参数化与矩形网格参数化相比在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更有优越性,模型试验表明两种参数化方式得到的层析反演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鲍时好  徐生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632-1634
文章调查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建议教师要尊重、赏识并爱护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重视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课外交往,拉近师生距离。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利用地震资料的外部形态对梨树断陷白垩纪营城组沉积地层划分为块状、丘状、透镜状、充填相、席状及杂乱相等6种类型;进一步结合振幅、频率和连续性等属性特征将其细分为9种地震相;然后利用取心井的沉积构造特征、粒度概率曲线特征、C-M图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定了研究区典型井的沉积相;将营城组上部定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下部主要为扇三角洲相,局部发育湖底扇相。采取井-震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研究区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地震资料研究该地区沉积相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根据菲涅耳公式推导出自然光在反射与折射过程中能量的分配规律,讨论了光以特殊角入射时的能量分配,并简单说明了光在单晶体中的能量分配.  相似文献   

17.
根据钻井资料及构造分析, 对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和塔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解释, 在该地区震旦系之下识别出断坳二元结构的陆内裂谷, 该裂谷由4个断陷沿纬向形成一个裂谷带, 其平面分布形态与高磁异常范围极为吻合。结合构造与地层发育特征认为: 裂谷期断陷中发育典型陆内双峰式火山岩, 是航磁异常带上磁力高的直接表现; 高磁异常带轴线与断陷的边界断层位置吻合, 异常源具有垂直向下的通道, 与基底断裂及深部岩浆上涌有关。正演计算验证了南华纪裂谷带模型的磁异常结果。高磁异常带东段为裂谷成因, 向中部、西部裂谷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至巴楚段高磁异常主要由二叠纪玄武岩造成, 异常带西段则属于塔南古陆块。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存在砂体内部及层间地震反射弱,资料分辨率低的问题。通过较小炮检距、较小面元、较宽方位角、较大非纵距和较高的纵、横向覆盖次数等面元属性的优化组合,提高了该区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建立了表层条件“特征网”,通过寻找表层变化“突变带”,可为最佳激发因素的选取提供可靠依据;总结了频谱分析的有效方法,提出要以砂体解释的需要为目标,避免陷入盲目追求高频率的误区。以上技术与方法在济阳坳陷官7地区岩性油气藏地震采集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显著地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解决了小砂体及内部的弱反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山西断陷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物理背景,利用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震相数据,通过tomoDD方法对1990—2008年和2012—2016年期间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山西断陷带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地震集中于山西断陷带内,基本上位于已知断层附近,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的东北-西南两侧。震源深度范围为0~30 km,北部区域震源深度小,震源深度超过20 km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以南地区,太原盆地两侧的地震集中区形成两个延伸深度最大的南北走向的垂直地震密集条带,推测受太原盆地两侧两个近南北走向的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太原盆地两侧近南北走向的两个活动深大断裂如果贯通,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变化剧烈,该断陷带下方的地壳普遍表现为低速,但其中太原盆地下方地壳的波速略高,其东北侧和西南侧断陷盆地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更低的波速;与此相反,其西北侧和东南侧紧邻太原盆地的两个小区域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大同西部区域下方的地壳也表现为明显的高速。这些波速特征都与地表构造以及地表热流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太原盆地东北侧和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