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汪玢玲教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民俗学史上 ,以《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 ,第一个起来破了民俗学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坚冰 ;《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将蒲松龄作为民间文学搜集家、民俗学家来研究 ;《中国虎文化研究》发现了中华万年虎文化 ;所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是篇幅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中国民俗典籍 ,她以“一文三书”奠定了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西宗教中的真善美——中西价值观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凝聚了历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又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它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透过对中国的儒、释、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真、善、美等观念的比较可以透视出中国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与西方宗教中,认知价值方面“存而不论”与“追根溯源”的不同取向;“入世”与“出世”的不同人生理想;“优美”与“壮美”的不同审美情趣等都表现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凝聚了历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又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它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透过对中国的儒、释、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真、善、美等观念的比较可以透视出中国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与西方宗教中,认知价值方面“存而不论”与“追根溯源”的不同取向;“入世”与“出世”的不同人生理想;“优美”与“壮美”的不同审美情趣等都表现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柯 杨教授 ,原籍甘肃宁县 ,1935年出生于兰州。 195 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 ,留校任教至今。曾兼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目前仍兼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先生师从钟敬文教授 ,长期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先后开设“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学”、“神话研究”、“花儿研究”、“民间文学专题讲座”、“民间文学研究方法论”等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课程。他以长期田野作业得来的丰富资料和深厚…  相似文献   

5.
钟敬文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含民间文学)的开拓者,他对中国民俗学建设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方面,他不仅是类型理论的最早引入者,而且是最早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也是类型理论的杰出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经济人”和“享乐主义”的基础上的,而我们中国人由于与西方人的文化环境不一样,决定了中国人在进行社会交换时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关系取向原则、人情取向原则、面子取向原则和责任取向原则。  相似文献   

7.
桂学研究作为广西地方之学,民俗研究应该是其重要内容。广西民俗事象和现象早在历代地方史志及其文献典籍就有所记载,刘恂《岭表录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等开始广西民俗研究先河,现代民俗学研究进入黄金时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坚持田野作业的实证性研究原则,坚持文献研究方法的考证、印证原则,坚持民俗的“民”与“俗”特征及其价值取向性,这既有利于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指向与现实应用意义,也有利于夯实桂学研究的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金荣华游学外国考察外国民俗,钻研中国古籍,访问大陆探索大陆民间文学,采录台湾卑南、鲁凯、泰雅、阿美和金门、澎湖故事与民俗,介绍金荣华比较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采录台湾民间故事民俗的成果,撰写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成果,以及培养民间文学硕士、博士生,对中国台湾民间文学学会工作的热心关注,得出结论:金荣华教授是中国台湾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耕耘者。  相似文献   

9.
袁在成 《科技信息》2009,(34):125-125
中西跨文化交际已久,然而随着交流的频率增强,中西文化交流中体现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研究显示:尤其在价值的取向即价值观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中国文化的整体价值取向与西方的个人价值取向的迥异;中国的重义轻利与西方的重利轻义;中国注重情感,西方注重理性等。本文将对此做出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民间文学界,只要一提到故事学,人们总会和刘守华教授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理事,他为中国学派故事学的建立已经作出并正在作着巨大的贡献。刘守华教授1935年8月出生于湖北仙桃,从小就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熏陶。1953年他进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正式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大学四年,收集各种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的小册子成了他最大的课余爱好。而当年中国社会兴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时,他则毅然选择了研究民间童话为“进军”方向。1956年,刚二十出头的刘守华教…  相似文献   

11.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大量的学术史资料,从日本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和资料、以及日本文化和江南这三个问题层次,概述了近20年来日本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刘魁立研究员早年在国外留学,系统地研读了西方民间文化研究诸学派的论著,他这方面的系列文章可以说组成了一部高度凝炼的西方民间文化研究史和比较研究概论。他在民俗学一般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神话史诗故事研究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  相似文献   

14.
学界就胡适倡导白话、鼓吹白话文学于文学史上的意义多有评论,但关于白话和白话文学概念本身却少有论述,至于概念背后所蕴涵的精神实质更是鲜见探讨。胡适是从强调“俗”和“民”的双重视角来界定白话的,并赋予白话文学以俗话文学或通俗文学和俗民文学两方面的内涵,由此孕育了现代民俗因子的思想潜质。  相似文献   

15.
从时代语境、学术语境和学者问题意识的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趋向,提出当代中国民俗学正经历从学科身份确立到学术品质更新的过程,包含了传承经典和知识创新两大主题。首先评述中国民俗学界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性质的民俗学的主张;其次评述中国民俗学界有关田野民俗志的新学说;最后讨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30年代,钟敬文先生就十分重视民俗文化的实用功能;到了90年代末,钟敬文先生更是把应用民俗学作为民俗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之于与理论民俗学、资料民俗学和历史民俗学并重的位置。进入新世纪,加强民俗的应用研究,对发展中国民俗学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7.
创新的当代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稳定性,但它又是与时俱进的,它在不断变异以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民俗文化的急剧变异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民众正在经历一场观念的大转变.面临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转型,都市民俗将是当代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文化学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人文学科 ,徐华龙是其学者群体中的一位佼佼者。徐先生研究的民间文化学领域 ,主要表现在民间歌谣、神话与鬼话、民俗学三个方面。在徐先生身上有着敢于开拓、善于思考、注重实证等体现着新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的鲜明个性。徐先生还为中国民间文化出版事业奉献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