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晶晖 《甘肃科技》2008,24(1):145-146
以项目管理的思想确定我省高校与企业科技融合与创新的战略新思路和重点,明确我省科技发展"校企联盟"的关键问题、关键任务及重大技术项目。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及高校相关核心技术为纽带的甘肃省主导产业聚集群或产业园区建设的创新思路。构建我省校企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及良好的"校企联盟"科技产业运行机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以使校企科技创新向合作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     
主编观点:今后一个时期,金华市科技创新工作将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针,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为抓手,更加注重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更加注重创新资源统筹,更加注重创新人才队伍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集成度、开放性和支撑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金华、实现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角度论述科技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谋划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举措和保障,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要素。青海省科技厅以建设创新型青海为目标,以《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全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青海省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效,然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梳理了青海省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推动区位优势培育、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优化科技人才队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落实现有科技政策等推动青海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卢江 《今日科技》2011,(5):18-18
"十一五"期间,上城区科技工作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创新、集成、服务、争先"为主题,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强区"战略,优化科技进步环境,提升科技进步水平,有  相似文献   

6.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的新形势下,2020年开始推行的“科技专员”新政策旨在将“传统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上升为符合新形势的“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机制”。通过分析近三年来(2020-2022年底)广东、内蒙古、贵州、四川、湖南等全国不同区域各省市科技专员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得到当前科技专员在一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本模式与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在生产技术对接、科技专员遴选、企业积极性激发、政府引导方式上仍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科技专员为主体,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由政府部门、地方企业、科技专员、高校院所组成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共同体”,最终形成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结果对于“科技人员”升级为“科技专员”“服务地方企业”升级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最终实现以区域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磊 《今日科技》2011,(5):21-21
"十二五"期间,桐庐县科技工作将以建设创新型县为目标,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引进、集聚、转化创新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  相似文献   

8.
《杭州科技》2014,(1):8-10
2013年,杭州市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为重点,以落实科技创新"八倍增、两提高"目标任务为抓手,着力完善科技政策体系,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各项工作任务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县域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以"陕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调查"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陕西省县域科技创新存在问题、主要特征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跃升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强化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和提升县域传统产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创新对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有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作用.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学科、人才、平台与创新能力的优势,但由于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创新效率和创新绩效的提升受到制约.湖南高校应抓住"四化两型"建设带来的机遇,克服经费筹集困难、人才争夺激烈、供需对接不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选择"以科技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内部融合集成为支撑、以外部联盟协同为突破"的路径,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四化两型"建设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安庆市深入实施"创新安庆"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一招鲜"工程,全面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内修"。修订政策:为落实省委、省政府"1+6"科技创新政策要求,以实施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修订完善并落实好2014年自主创新政策。修炼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  相似文献   

12.
《科学管理研究》2016,(1):105-108
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时代,国际大都市之间的竞争主要演变为科技创新与金融两方面的竞争,同时也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因此建设以科技创新与金融"双中心"的国际型大都市对于区域性城市竞争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对于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必不可少的帮助。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国际型大都市纽约与伦敦的成长历程以及经验,总结出成为国际大都市要具备的条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再结合我国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发展现状,对其建设科技创新与金融"双中心"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全球化给了"中国模式"一次历史机遇,那么,金融危机同样是历史赐予"中国模式"重新自我审视的机会。面对转型与升级,中国改革最前沿深圳,从政府管理体制入手,进行着新一轮改革。重建独立科技主管部门,把"科技"创新"融合在一起。深圳,以超乎想象的勇气,以敏锐深远的眼光,坚持在改革中竖起创新大旗,为中国探索一条面向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潘澍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5):688-695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新经济的双引擎,系统梳理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分析文化科技创新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出我国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才是研究重点。如何将文化科技创新理论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地域文化科技资源踏实有效地统一、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战略发展对策更是研究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在一定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在政府的参与调控下共同构成的一种新的创新组织形式。平台集聚区内优秀的科技创新资源,是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构建完善的区域平台体系、提升平台创新能力,是实现区域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平台建设亦是政府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的战略选择。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平台体系实现了政府通过"短、平、快"方式支持项目技术研究开发,与通过持续、稳定方式支持区域科技创新条件改善的有效结合,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加强科技领域的立法,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注重发挥科技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才能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缩短与先进国家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12,(6):26-26
特约主编:平湖市科技局局长邹勤良主编观点: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平湖市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在强化转型发展中的驱动与支撑作用。要求科技工作着重增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推进科技与金融合作;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发展,提升科技创业孵化能力,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注重创新人才队伍引进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5月22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厅与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共同主办的"浙江科技新闻网"(http://st.zjol.com.cn)正式开通。浙江科技新闻网以"新闻助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学发展"为己任,主打浙江科技即时报,以网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18,(11):37-41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不甚合理,缺乏对"高精尖缺"人才的顶层设计;科技创新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之间无法形成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核心的流动机制;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科技创新人才的分类评价制度等。因此,必须建立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营造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开创富有创新理念的体制机制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规划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作出的重要战略决断,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分析总结了北京在强化原始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主要做法和成绩,提出北京在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