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爽 《奇闻怪事》2007,(6):25-28
《批评的解剖》是第二次世界犬战以后西方最具影响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之一,被欧美学术界公认为“当代经典著作”,也是弗莱诸多作品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影响深远。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对《批评的解剖》进行了批判研究,一方面指出本书的历史局限,另一方面也指出其在西方文学解读理论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字进行诗歌批评在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但并没有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和重视。其实,它在方法上是一种创新,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追求精确的一面。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与诗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中说聊斋》是生态文化批评的代表作,前者对陶渊明的历史影响、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后者则聚焦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以生态文化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为中国生态文化批评提供了跨学科研究个案。在这两部专著及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访谈中,鲁枢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批评观,这是建立在精神生态、乡土思考、传统文化和绿色话语之上的研究范式,推动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叶燮《原诗》从批评思想来说,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批评的延续,其“知人论世”说、对人格批评论的推崇和应用等均有鲜明体现。其创新求变思想也非常突出,叶燮据此以历史价值为准,不仅理论上积极呼吁倡导,而且创作实践上以身作则,其“新变”观对蔓延了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复古论调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现代色彩,对当代中国文论界也是一次警示和启迪,.其破立结合与点面结合的批评方法,使其批评具有尖锐、犀利的风格,也使《原诗》不仅具有强烈的逻辑思辨性,同时具有品鉴与感悟的诗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当代品格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以审美的社会价值论作为评价文学的基本准则,并对文学的人学内涵加以多角度地阐发;二是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选择,呈现出批评研究的多向格局和多样化形态;三是从思维方式到概念、范畴、语言符号系统,发生了根本上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科学化、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的昭比评的解剖》自诞生以来倍受学术界关注,但是很多学者都侧重研究他的神话原型理论,而忽略了他的整体丈学批评思想,本文试从《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所涉及的批评理念来研究弗莱关于文学批评的概念、品格以及功能的独特观点,从整体上来探析他的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7.
交际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应当同批评联系起来研究.在交际中,人们从善意的批评和带刺的批评这两个角度运用交际幽默来实现其批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学彬  孙光瑞 《科技信息》2012,(15):324-324,334
室内设计批评是对设计学科涉及的诸多层面问题进行评价和判断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一种价值观念为基础选择适宜的批评方法和模戈。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室内设计和设计批评学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室内设计批评的研究现状。提出建立有效的室内设计批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现阶段中国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提供思想和理论依据.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理论体系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设计伴随着工具的产生而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人、设计和环境的相互生成。通过设计中欲望、技术和智慧的分析,指出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的活动.它显现为欲望、技术和智慧的游戏活动.进而尝试为解决当代设计批评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赛义德的文本理论和批评意识一向很少被人注意,实际上这是他的东方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所在;同时他的批评理论对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开放的批评——读《批评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毅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9-112
《批评的剖析》是弗莱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体系。在这本书中,弗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宽宏的眼界为理论界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打破西方原有批评理论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12.
神话-原型批评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方法之一,《批评的剖析》的问世是其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标志。神话一原型批评以其宏观性、系统性的宽广视野在理论界独树一帜,也因其理论存在的明显不足而日益受到批评。从其理论的渊源、特点、不足作出了评析,并仅就其在中国的发展潜能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设计实践的发展,设计批评越来越被设计界所重视。但是,由于设计实践,更由于中国现状的限制,目前的设计批评正处于无事可做而又不得不做的困境之中。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探讨在目前的状况下,设计批评的困境以及进行设计批评时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特里·伊格尔顿对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批评的洞见颇值得挖掘,尤其是他洞透到了布鲁姆的美国中产阶级男性中心主义的精英身份。而他对布鲁姆的批评谬见则应该被予以批判,分析其背后的非文学因素,深层次的政治偏见立场影响了两人文学经典批评观的和衷共济。至于两人对文学的虔诚与知性就更可以在符号化的消费社会与喧哗的理论之后的当代语境下,共生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学经典批评观。  相似文献   

15.
在经过了早期的作者中心批评与近代作品/文本批评的此起彼伏后,当代文论又经历了接受/反应批评的崛起与衰落,从而使文学批评思想完成了一个大轮回。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简单的历史循环,而表明了文学作品的意义的超越性,也对作为一种实践诗学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综合"要求。因而对作为一种现代批评学说的阅读理论进行认真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当代批评实践,进一步完善批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可谓批评无数。但并不是每个英语教师都能掌握好批评这个武器。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谈谈英语教师的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批评方法在中国学界出现始于2004年,其标志是当年6月和8月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湖北宜昌举行的把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方法加以讨论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以及当年10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第5期发表的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同西方的伦理批评相比,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有其鲜明特点,即它将伦理批评转变为批评文学的特定方法,从而使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具体的文学问题;它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概念取代伦理批评的概念,建立了自己的批评话语;它通过范例分析,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文学伦理学批评才有别于西方的伦理批评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莹 《科技信息》2008,(16):271-271
设计批评是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设计批评是对一定的设计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作出判断和评价的一种科学活动。设计批评对于设计本身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设计批评对于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给出直接的、独特的、指导性的作用。设计批评赋予我们深刻的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宽阔的视野和灵活性。所以设计批评对于整个设计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批评:让作品存在——关于艺术诠释学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曾经主宰艺术诠释学的批评理论,对当今的审美文化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其症结所在是一种以逻辑概念为中心的理论主义。这种学说将批评与作品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状态,无视诗性文化所特有的感性品质。为此当代文论有必要重申这样的思想:批评的意义是让作品存在,而不是取而代之地,将作品当作理论建构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兄弟》的批评文章,主要有传统现实主义、文化批评和运用西方理论等三种批评模式在起作用。评价了三者的得失,认为《兄弟》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借鉴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形式,表达了对文革和改革两个动荡、巨变的时代精神之荒诞性的体认,是一部勇于“写当下”的探索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