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eparosan 是某些细菌荚膜中多糖骨架的二糖重复单位,也是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目前医学界以 heparosan 为起始物,通过化学或酶修饰已获得一系列的类似物。因此,heparosan 亟需一个更加准确的、能够揭示其内涵的中文名。根据 heparosan 在肝素类多糖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以及术语翻译的基本命名规则,建议将 heparosan 的中文译名定为“肝素原”。  相似文献   

2.
人工物的意向有"被指"和"能指"两种状态。前者涉及人工物的意向源及其变现问题,即人工物是人类意向的凝结物,其意向主要源于设计者和使用者,是设计者和使用者使其由虚在走向实在,由非存在走向存在。人工物的"被指"状态决定人工物的意向具有外生性。而现代人工智能的介入,使人工物的意向具有了内生性。但内生意向以外生意向作为基础。后者涉及人工物的意向功能问题,即当人工物被变现以后,它也必然会以上手状态而指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从而进一步实现人改造自我、他我以及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调控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对橡胶树胶乳性质和胶乳产量的影响.项目组按计划完成了研究工作,于2006年7月通过验收,项目结题评价报告编号为"国科金计函[2006]59号".  相似文献   

4.
人工物研究中存在着三大关系问题: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过程黑箱"问题、人工物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的"逻辑鸿沟"问题、技术与经济结合关系的"两张皮"问题。而关系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价值问题的探讨。价值在哲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主客体关系范畴的标志。人工物研究中三大关系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深刻的价值变化。由此,价值问题为解决人工物研究中三大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进路,成为值得继续深化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目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6-C03-01-03. 以液体发酵法生产灵芝多糖,和固体栽培(从子实体中提取多糖)法相比,其优点是(A)省时、省地、省力;(B)可集约化、大规模组织生产,有利于产品占领市场(C)在密闭的发酵罐中反应,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来说,尤其表现在避免化学物质污染方面,绝对优于敞开的栽培.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技术内容 "褐藻多糖硫酸酯制备与开发"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6一C01-05-02.  相似文献   

7.
分析技术哲学进路由于难以充分描述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成为在本体论上、继而延伸到伦理学领域的"难问题"。之所以是难以消解的,其原因在于两种"经验转向"的相互割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路为消解这一"难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解决思路。一方面,梅洛-庞蒂对身体结构的现象学分析使身体的"结构-功能"获得了稳定的一致性,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可看作是身体"结构-功能"的延伸;另一方面,技术物所"具有"的道德恰恰是由身体意向性所赋予的,对技术物道德地位的讨论因而不能脱离具体的身体知觉情境。身体现象学进路不仅有助于厘清分析技术哲学的"难问题",而且也有助于弥合两种"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8.
论"技术人工物"的三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人类创建人工自然的中介手段和过程,"技术人工物"是在技术过程和劳动过程中生成的.它具有三重属性:物理结构性,社会功能性,技术过程性.技术人工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的三重属性来源于人类的存在方式,即人以改变自然创建人工自然的方式生存,而每一个具体的"技术人工物"的产生,又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相似文献   

9.
"即物察理"是晚清时期艾约瑟"西学启蒙十六种"的基本认识原则,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覆盖较为齐全的学科门类,各研究领域统合于"即物察理"的研究方法;二是绝对的经验主义色彩,表现于心物二分的认识主客体关系、遵循观察与实验的认识方法、既有知识的可错性三个方面;三是与自然神学的有限调和,虽强调"造物主"但更注重经验证据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即物察理"反映了其时入华西学的认识论特征及其与中国理学、西方神学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阿尔伯特·伯格曼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与传统技术"聚焦物"本质相对立的"装置范式","装置范式"导致的交互行为的单向性和贫乏破坏了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文化与意义。当前,信息技术装置不仅仅会破坏社会的意义,还会削弱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技能。然而,信息时代的技术还有另外一面,自然用户界面的创造可以联合"装置"与"聚焦物",在"装置范式"的基础上培育出"装置-聚焦物",并且建构界面生态系统来化解"装置范式"可能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非自然性"(去自然化程度)表征着技术人工物的本质属性,反映着技术人工物的本体论身份,因而构成了技术人工物之间的本体论差异。技术人工物的环境影响与其本体论状况具有相关性,即"非自然性"的高低决定了其环境风险的大小。因此,对技术人工物的本体论追问,即"非自然性"分析,可以找到其外在环境影响的内部根源。  相似文献   

12.
"感性确定性"表明纯粹的直观是不存在的,作为它的真理而出现的"知觉"揭示出了什么是通常所说的感性对象。这个对象兼具直接性与间接性,它既是感性的,又是普遍的,这就是具有特性的物,黑格尔称之为感性普遍性。自然意识试图将物认识为自身一致的,但是知觉现象学表明,物的本质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即作为知性对象的力。就此而言,知觉是感性与知性的中介。因为这个中介,感性与知性不再是康德式的平行关系,而是构成一个线性关系,由感性到知性的运动是向根据的返回。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技术人工物能否作为道德行动体存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持肯定答案的观点较多关注技术人工物不断增强的社会角色,持否定答案的较多关注道德行动体的标准哲学概念及其既有定义、特征。回答该问题的关键在技术人工物是否满足道德行动体的必要条件。具有意向性和自主性是存在物成为道德行动体的必要条件。技术人工物基于技术功能和物理结构两重性之上的三元意向性、基于技术中介理论的差异自主性,使其满足了成为道德行动体的必要条件。在"人-技术"综合存在中只有技术人工物的自主性和道德敏感性强于人的时,它才作为道德行动体存在。技术人工物作为道德行动体存在,既扩展了技术设计者的伦理责任,又拓展了伦理学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4.
自然物和人工物是两类不同的对象。自然物理世界和现实的人工物世界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世界,需要运用不同的范式、范畴、概念和方法进行研究。观察、研究人工现实生活世界的焦点是研究以工程活动为核心的推动生产力发展问题。研究现实人工物生活世界和研究自然物理世界是两类不同的研究活动和过程,虽然二者也有共同点和密切关联活动,但工程活动、工程知识更需要"想"和"做"并重,"理念"和"目标"贯通,"愿景想象力"和"现实生产力"兼顾,"价值观"与"实践性"一致。在研究工程知识时,需要从"两类物质世界的区别和联系"、"多种知识类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两类物质世界和人类知识的复杂互动关系"这"三重关系"中认识工程知识。从本性及其特征来看,工程知识是整合、配置各类要素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和知识群,是关于集成、构建、制造、服务和发展人工物世界的知识体系。工程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类型之一,工程活动离不开工程知识,工程知识论也势所必然地要成为工程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自然"概念揭示出了作为内在本性的"自然".对"自然"的追问,可以把握"非自然性"的内涵."非自然性"表征的是远离自然的情况,即去"内在规范性"和"内在目的 性"的程度.荷兰学派的"结构——功能"双重性理论为我们分析技术人工物的"非自然性"提供了一条内在性路径.由此,可以通过分析技术人工物"结构"去"...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价值研究在"元价值理论"与"商品价值理论"、"价值链与价值网理论"之间存在一个学术研究的结构洞,即一般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割裂。产业视域从产业化过程的中观层面来审视价值关系的统一。产业视域下,价值是人工物客体在产业化进程中与主体需求之间动态的匹配关系,既受到主体的建构作用,也受到产业生态的生成作用,随人工物的产业化进程而不断被建构和生成,体现出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的互动关系。建构与生成体现出人工物价值的过程性、系统性和生长性特征。最后,以飞机为案例分析人工物的价值生成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交往工具是体现人的物质性力量和社会性效能,达成现实的人的交往目的之中介。运用"历史合力论"审视人类工具史,恩格斯交往工具论呈现三维特征。在主体性上,交往工具纾解人的本质力量。从客体性上,交往工具雕刻人化自然的历程,展示物的属性。从类属性上,交往工具拓展"时""空"边界,实现"人""物"共生,勾连"蒙昧"与"未来"。  相似文献   

18.
界定了地理学中事理、物理、人理的概念,论述了事-物-人"三理和谐"与复杂地理问题研究的关系.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为例,说明了复杂地理问题研究中事-物-人"三理和谐"的目标和要求.从科学理念上升为哲学范畴,揭示了物理、人理、事理与是、应当、做的对应关系,指出事-物-人"三理和谐"是完成认识世界、规范世界、改造世界三大任务的有效途径.此理念有利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体化,促进人们在复杂问题研究中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  相似文献   

19.
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理论是对其后天必然真理学说的从物论证.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偶然实体(或可能个体)的偶然事实".本文通过分析其关键性概念"可能世界(或个体)"以及"世界的可能样态",试图指出该论证存在根本性错误:"可能个体(或世界)"是不可能的;经验事实是必然的.客观世界的全部现实性是经验命题的从物必然性依据:凡...  相似文献   

20.
技术人工物二重性及其产生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尝试将直觉作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首先讨论"经验转向"中"经验"的本真含义,发现其既包括外部经验又包括内部经验,而这种内部经验在技术实践中就表现为直觉。然后,从对"难问题"的历史考察中发现,对于结构-功能之间的本体论标准已经开始转变,这就为直觉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并由此转入直觉如何将技术人工物纳入到实践层面中的讨论,即把直觉作为默会知识来进行研究,通过形成"实践感"在主体与技术人工物之间建立联系,来表明直觉可以作为技术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