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办好本科教育是大学之本,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是我国高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自200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展开本科学生导师制试点以来,该育人机制引起了高等教育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与探索,并被许多高校援引和推广,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新的教学观认为,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教学过程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本文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阐述,提出师生互动的基本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实现课堂师生互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沈丽娜 《科技信息》2011,(33):352-352,375
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环节被越来越多地鼓励,逐渐成为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无论是从自身经历中还是周围同事的抱怨中都发现一些问题:学生是否真正愿意参与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为何课堂发言中,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教师到底应该怎样鼓励学生的大胆互动和发言?文章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8,(5):106-111
传统高校师生关系经历了从"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再到"师生双主体"模式的发展历程。基于师生交往关系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现实需要,高校"主体间性"模式的师生交往关系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探讨。然而,理想的主体间性教育理论提出以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却由于沟通手段的缺乏而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师生、师师、生生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多主体多向互动,因而教育的主体间性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一直是现代高校教育创新的难点。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融合发展,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界限日益模糊,共享性成为高等教育嬗变的标志性特征,也为高校主体间性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差异性与共通性融合;二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共识性与生成性融合;三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交互性与发展性融合。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不明确、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跟不上规模扩大需要、高校办学体制和教学改革停滞、育人环境没有得到优化等原因,步入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教育质量问题。因此,应从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确立、教育体制的完善、教育监督体系的建立、高教体制的改革、师生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等方面寻找有关对策,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娜 《科技信息》2011,(27):I0218-I0218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提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渗透美学教育。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孙宇 《科技信息》2012,(20):19-19
课堂师生互动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互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教师应该注重英语教学中的互动环节。  相似文献   

8.
陆兵焱  朱会田  王远 《科技信息》2011,(15):J0174-J0174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它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对课堂提不起兴趣、自主性与能动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领悟"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理念落后、课程定位不准、教学目标偏差等弊端,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问题—领悟”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它从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健全的自我意识为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在心理辅导的位置上,建构起教师讲解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产生领悟”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0.
雷飞  王腾 《科技信息》2010,(10):20-21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Long的协商互动理论以及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都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外语课堂上,尤其是口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互动的本质在于课堂活动,在国内教育界,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活动大多是由教师决定的。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比前人的研究发现,师生对课堂活动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口语课堂的互动效果。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除了教师的努力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也对构建大学英语口语互动课堂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质是一种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参与互动行为过程,它强调教育过程的整体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主体双方的合作性以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转变,教育中主客体关系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教育模式的变革,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受成长环境、教育环境、语言观、教学观、学习观、性格差异、认知能力差异和语言水平差异的影响,外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经常出现错配或失配,这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影响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探索有效策略应对外语课堂中的师生风格冲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师生关系蕴含着深层的教育价值。文章从分析当前师生关系的困境表现入手,从"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本体的异化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趋势、市场关系对教育的冲击和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迷茫、高等教育扩大化的负面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师生关系的困境成因作了探究,进而提出了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对策:树立现代教育价值理念;限制办学规模,控制师生比;提升教师素质,以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重视教育评价标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逐步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面临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即"教师导学"向"问题导学"转变.培养高师生创设"问题导学"型课堂,以实现与一线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学观念发生转变,教师角色发生转变,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凸显。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是最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在教学的预设、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反思中关注学生的生成.教学生成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原因主要是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知识储备不足,教育机敏有待提高.教师应进一步加强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以提高高职生心理素质为目标,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预防性、补救性三种功能,探索构建了高职院校“1234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坚持一个中心目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建好两支师资队伍”:专职心理教师队伍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完善三级工作平台”:院级心理中心、系部心理辅导站和学生心理健康组织;“抓好四个教育阵地”:课堂教学、日常教育、学生活动和心理咨询;“凸现五个工作亮点”:数字宣传、心理普测、危机干预、特殊群体、教研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一直都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自我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的主要阵地,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这里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学生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并在合作博弈的"一报还一报"思想指导下,探讨了课堂教学管理及制度改进的必要性,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基于博弈的课堂管理约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载体.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微博课堂”可以成为对接课内课堂和课后课堂的有效路径和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实平台,同时能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视力残疾大学生融入全纳教育课堂,在学习中尚存在许多障碍,要解决这些障碍,就需要从事全纳教育的教师具备一定素质,树立全纳意识,把残疾学生学习障碍减少到最低,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本文在说明全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论述教师在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课堂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背景下,近两年来,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积极适应教育发展改革新形势;将课堂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创新教改模式,不仅使学生学到通识教育知识,还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在教改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