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进入9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和信息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已超越了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这是人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不仅是变革工业领域产业结构的动力,也是推动传统农业进入科技产业化的有力基础。所谓农业生产的科技产业化,主要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农业生产的计划制定和实施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而且这种需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二是农产品的深加工在农产品产值中占一定比例;三是农产品销售突破地区界限,其流通从国内走向世界;四是投入农产品生产的资本逐步实现集约化;五是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河南发展是重大而长期的机遇。河南农业在全国举足轻重,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农业大省的品牌做大做响。建设新农村,需要厚实的产业支撑,需要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必须加快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河南从工业大省到工业强省的转变。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必须推进城镇  相似文献   

4.
正飞斯信息虽是一家市场化公司,却同样肩负责任和使命。我国从2005年起就开始陆续推出军民双向技术的相关政策,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军工民品企业,再到推进民用技术向军用转移,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等等,已经为军民双向技术的深度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军民双向技术  相似文献   

5.
经典学说中,资本和劳动是构造工业文明时代的两大要素。 在新经济时代,这两大要素变成了科学技术与资本。 科技与资本的结合,大大缩短了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时间。传统“研究-开发-产业”三阶段论已变成一个科技资本互相借势、快速裂变的过程,实验室的技术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直接获得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反哺农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打破“三农”问题产生根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要求,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而中部地区多数是农业大省,尤其是要重视自身的差异,在工业反哺农业问题上要有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难是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后深层次矛盾的暴露,它有农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的因素,也有一家一户小生产不能顺利与市场对接的原因,但最大困难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受市场约束越来越严重。靠发展非农产业增收受到制约,资本、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工业品市场饱和,通过发展工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受到限制等因素,都制约了农民增收。分析起来,制约松原市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气候条件不利,自然灾害较大制约农民增收。松原市农民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比重过大,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偏低。由于自然资源的制约,生产…  相似文献   

8.
唐志红  文信  范慧平 《科技信息》2012,(35):198-198
如何在不牺牲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农业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大问题。本文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探讨了郸城县在发展县域工业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模式以及路径.得出郸城县的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与其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是分不开的.对其他地区平原农区的县域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骞 《科技智囊》2009,(5):24-39
我国进入现代农业大发展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提出这一战略,基于重要的宏观背景: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控制模型 ,分析了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对策和策略。得出为了优化西部产业结构 ,需要大力发展关联度大、吸收劳动力强的第三产业 ,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强对西部的投资 ,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更新改造投资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技术水平 ;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吸收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 ,有条件的省市应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到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现代化及农业科技产业化问题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产生对实现农业科技产业化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而农业科技孵化器本身的发展有着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是资金短缺问题,重点在于讨论一种解决发展农业科技孵化器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引入风险投资,两者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业长期大而不强导致我省农民及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整体经济实力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陕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是依托资源优势;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实现粮果生产、畜禽养殖、药材种植的有机结合。当前应营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完善区域布局,建立市场化资产运营与利益协调机制,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加速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硒资源,富硒农业已成为江西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又一张名片。江西省宜春市富硒土壤面积居全省第一,富硒农产品种类多、涵盖面较广,富硒农业走在全省前列。本课题组通过对江西省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实地调研、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人士访谈,在总结宜春市富硒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发现宜春市富硒农业存在“富硒资源本底不清、少量地块硒与重金属伴生现象不明、科研支撑能力不强、富硒农产品标准不全、产业规模体量不大、产业链上企业带动不强”等问题。基于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江西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六项政策建议:建立重点富硒区域(重点基地)、支持重点富硒产业、扶持重点富硒企业、攻克重点富硒技术、树立重点富硒品牌、优化重点富硒产业政策。通过以上政策措施来助跑江西省特色农业发展,提升江西富硒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实施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原则,通过对几种农业持续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徐州市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但在其实施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本地区的农业优势项目,形成规模经济,以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现代农业内涵和特征,构建了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线性加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及西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类研究,为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总体水平普遍不高,处于准备实施现代农业的阶段;第二,现代农业在西部地区呈现出地域梯度布局,由北向南依次梯度递减;第三,西部地区现代农业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并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7.
当下,洞庭湖区生态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洞庭湖区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可以从生态农业环境改良技术体系、生态农产品标准化技术体系、电子信息技术体系、循环技术体系四方面构建。其发展思路应从加大对湖区技术项目研发及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采用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业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获得这一规模,投人了巨额建设资金,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结构的变化,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及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07,25(6):1068-1072
研究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启动或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并通过集群效应,加速资本积累,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安排更多的劳动力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工业生产领域,逐步完成社会结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2):114-11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近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增速有所减缓.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状况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测算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但受技术进步影响缓慢,增速逐渐趋缓;河南省各地区、各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明显;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强,农业科技支持力度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农业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弱.因而可以从提升工业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财政支持3方面着手进行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