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克马洪法     
麦克马洪法又名原子能法或原子能发展和管制法,是战后美国企图对原子能的绝对控制和垄断而制订的法律。它是美国参议院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布里恩·麦克马洪在1945年12月向国会建议而制定的,在1946年8月1日正式生效。麦克马洪法规定:禁止把有关原子武器的情报传递给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并对美国原子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952年东西方冷战达到高潮,乔·麦卡锡的反美行动委员会在美国四处查找苏联间谍,与此同时,关于飞碟的目击报告越来越多,甚至边美国空军飞行员都报告说,他们时常遭到飞碟的跟踪,恐怖气氛顿时笼罩了美国政界和军界。 中情局科技情报处副处长马修·查迪维尔和其他中情局官员猜测,飞碟很可能是苏联依赖纳粹的科技,研制出的一种秘密武器。因为据可靠情报,在“二战”后期,德国科学家曾经全力研制一种被称作“飞盘”的速度奇快无比的圆形飞机。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愤怒地认为伊朗正秘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实施“核武器研制计划”,因此美国宣布对伊朗实行新的经济贸易制裁。美国对伊朗“兴师问罪”、大张挞伐,强烈表现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它的强硬的“核不扩散政策”。冷战时期的一个基本目标确保美国对苏联的“核优势”和防止他国发展核武器,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目标。为此,美国一方面加强自己的核武器库存和“核战略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09,(9):7-7
世界上的领导人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决策,而情报就是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你的敌人有多少军队?他们的秘密武器研究程度如何?他们有计划和其他国家协商进行贸易?他们的将军有没有策划什么秘密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5.
时代特征首先是个客观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所指出的那样,冷战后出于民族、种旅和宗教等等原因,局部热战的频率要高于美苏冷战对峙时期,而对于那些处于局部战争环境的国家而言,它们不仅同“和平”无缘,而且局部战争给它们带来的灾难也不会比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轻些、少些。第三,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但是对于那些处于经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很难谈得上“和平与发展”给他们带来  相似文献   

6.
在日内瓦会议即将举行的前夕,美国统治集团力图在各方面制造紧张气氛,以破坏日内瓦会议的顺利进行。美国最近举行一系列的原子武器试验(其中头两次氢弹爆炸试验已先后在三月一日和二十六日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举行),其目的就是想以早已破产的“原子讹诈”,造成国际紧张气氛,以便在日内瓦会议上增加讨价还价的资本。据合众社透露,与美国举行原子武器试验的同时,“西方拥有原子能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法国——已在举行紧急会谈,以准备在日内瓦会议上和莫洛托夫讲价钱”。  相似文献   

7.
近来,美国的一些评论家用惋惜和不安的口吻谈论着华盛顿的“冷战”政策和“实力”政策所遭到的一连串失败,这种失敢不仅表现在东西方的关系上,而且表现在西方阵营内部的分歧上,这方面总的情况是:为了进行“冷战”和准备“热战”而同美国暂时结合起来的“伙伴们”的离心倾向愈来愈历害了。美国在其“战争合夥”之间所施行的“大棒政策”不但无補于事,相反地却加剧了这种发展。美国评论家指出,在希臘,美国的政策正遭遇严重的危机。由于塞浦路斯问题,希臘和英国、土耳其的关系以及同北大西洋联盟的关系已大大恶化。希臘的各阶层人士,包括一些统治集团人士在内,都对美英等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做法感到愤怒,他们指责美国和英国、土耳其串通一气阻挠塞浦路斯人民自决,他们指出希臘与北大西洋集团的结盟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只是使希臘的民族利益遭受损害。因此,许多人都在要求改变希臘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也包括“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这就明确规定,科技秘密是国家秘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科技秘密的范围,国家科委《科学技术保密条例》明确规定:“(一)国家批准的发明;(二),可能成为发明的阶段性成果;(三),国外虽有但系保密的其他重要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有关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讨论非常激烈,各种名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文章通过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动机、实力地位和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美国对自身实力地位的认识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无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有何种表现形式,但是思维模式仍然是“冷战思维”。分析了“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更换老招牌     
6月27日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有这么一条消息:“从台湾对共产党中国进行情报活动的台北一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改组,并且改换了名字,以使得它在将来能更加秘密。‘西方企业公司’这个能被人轻易识破的老招牌已经成为远东的笑柄了。”这是美国统治集团的喉舌关於美国对中国进行罪恶破坏活动的最新供认。在这之前不久,美国“检阅”杂志(4月号)中的一篇文章也作了供认。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们在红色中国的间谍”。文章说:“(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各有它们自己的情报路线。这些路线同香港的英国情报(路线)和台湾的中国国民党的情报(路线)交叉起来。在这整个網的上面,是阴暗的(美国)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冷战势力大出洋相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给美国的冷战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对于世界和平事业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美国统治集团中,有一股反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坚持冷战的顽固势力,他们还很有影响。在美国政府已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之后,他们就忙着进行各种布置,来破坏赫鲁晓夫的访问,阻挠苏美两国间的关系的改善。他们不是把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作为增进相互了解的机会,而是把这十多天作为进行冷战的绝好机会。但是,结果并不如他们所预期那样的美妙,他们反挨了一顿沉重的打击。美国的冷战势力的一切布置,是费了一番心机的。在赫鲁晓夫访美的前夕,他们就发动了几乎全部报刊散布反苏的言论,对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的即  相似文献   

1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布什内阁之所以对他们所掌握的情报进行撒谎,是因为美国人民难以接受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于是,切尼就摆出一副担心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的姿态。至于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那完全就是胡扯。”———美国学者爱德华·路特维克道出了布什政府为什么要在伊拉克情报问题上作“手脚”。“克里在外交问题上将有强烈的个人兴趣,而不像布什……布什甚至连报纸都不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中心常务主任威廉·德罗兹迪亚克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两位“劲敌”发表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克里注…  相似文献   

14.
一、为了推进我院的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科学水平,广泛交流科学研究经验,活跃我院的学术生活,我院拟办“学报”刊物。通过这个学术园地来发展我院师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经验介绍及学术争论等文章,使它在“百家争鸣”中起一些论坛作用和学术情报作用,以浓厚我院的学术气氛。二、“太原工学院学报”,以下简称为“学报”。三、本“学报”为学术性刊物。四、本“学报”刊载下列稿件:  相似文献   

15.
判断冷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战略走向,应当着眼于大处。类似那种以布什家族的“中国情结”作为判断根据的看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中美关系不是两个家庭间的事情,而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之间的关系。布什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二位总统,又是进入21世纪的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政府的对外战略恐怕离不开美国在冷战后和新世纪要实现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就必须在经营管理上进行改革。这正如朱克曼先生所认为:我们要想在变革管理机制方面取得预期的成果或经验,特别是注重研究管理机制中行之有效的成果或经验。要想取得这一成果,我认为可以从研究提高美国的经济管理着手。记得,在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的经理们对当时出现的全球性竞争使他们毫无思想准备,束手无策。我认为造成这一因素的根源在于:由于他们长期受国内规章条例的保护与国防部所签订的有关项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冲绳事件”给美日两国领导人带来极大政治尴尬,而且余波未尽,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开始普遍关注美国是否将在本地区继续保持军事存在。从目前事态的发展及近来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各种正式文件及学界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美国基本延续了其冷战期间在亚洲的军事战略目标.即阻止美国之外的其他单一国家或集团向美国的地位挑战,维护美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以及通商、航海等方面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特工与前苏联的克格勃曾经进行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间谍战,其中一次就是围绕被称为神奇的“点金术”展开的。因为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他们把创造这种奇迹的神秘武器称为“点金术”,可克格勃使欧美国家只能望“术”兴叹。  相似文献   

20.
吕扬 《世界知识》2010,(18):50-51
<正>"绝密美国"这一庞然大物的披露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情报机构诸多问题的关注。"整个宇宙只有一个实体能看到和了解(美国情报机构)所有秘密计划,那就是上帝。"美国新任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如是说。对"绝密美国"这一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