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犹太人一向以聪明著称于世.一次在宴会上,我问一位以色列的生物学家,犹太人何以如此聪明?他笑答:"其实每个婴儿在出生时资质都是一样的,就像一张白纸,关键在于怎样去描绘它.犹太人很注重基础教育,提倡终身学习.比如说我,虽年届退休,每天仍在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这就是聪明的犹太人.他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不虚度每寸光阴,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是阿以和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的情况有助于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矛盾。1967年“六五”战争以来,以色列当局不断在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不过前20多年里步子相对比较慢,近年  相似文献   

3.
正9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因脑溢血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8岁。次日,习近平主席发去唁电,称他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作为大使,我有幸在乌兹别克斯坦工作了四年八个月,卡里莫夫总统生前的一个个画面,清晰地重现在我眼前。"中国领导人是我为数不多的朋友"卡里莫夫总统经历非凡,可谓是一个"全才"。他先后就读于中亚工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8,(4)
以色列是地中海东南海岸一个狭小的半干旱国家。1992年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今年是以色列国庆50周年,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以色列驻中国大使南月明女士。南月明大使在她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拜访。记者:在以色列国庆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很荣幸能够采访大使阁下。中国和以色列国尽管相距遥远,疆域大小、人口多寡有差别,但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后,我国人民对以色列民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贵国建立50周年的时候,请您对我们的读者讲几句话。  相似文献   

5.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4,(8):76-77
<正>《罗高寿与中国》一书在京首发"我的朋友遍中国"是罗高寿大使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为纪念罗高寿大使为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倾尽毕生心血,罗高寿大使一家与中国人民结下的四世情缘,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广任主编,邀请中俄两国多位曾与罗高寿大使有过交往的外交官、将军、高级记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合力撰写《罗高寿与中国》一书。2014年4月7日,是罗高寿大使忌辰两周年纪念日,借此之际,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杨福昌大使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的招待会,还是在开罗埃及国家剧院举行的“香港的历史与今天”的图片展,都有一位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客人,他就是埃及最高新闻委员会副秘书长、埃及新月出版社副社长阿卜杜·哈米德·哈姆鲁什。那些日子,他几乎和我们同样兴奋。他说:“我不仅是来和中国朋友一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世界看来,在中东仿佛永远没有持久的和平,然而在以色列,无论明天的新闻头条将是什么,生活总在继续,当然也包括直销业务。现任以色列直销协会主席奥兰&#183;阿拉兹&#183;加姆利埃尔说:“现实中的以色列与新闻描述中的有太多的不同,对于以色列来说,整个国家的面积只有新泽西州大,但我们同样给人们提供许多机会。对于直销人来说,这里事业发展都很顺利。”他最近刚刚辞去如新以色列、南非和俄罗斯地区总裁的职务,但依然通过他自己的泰勒公司,担当如新公司的顾问。  相似文献   

8.
正在以色列国,所有确认犹太籍身份的形式都是骗局,充满了虚伪和傲慢。不少读者会认为本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我放弃做犹太人,无理,甚至对此感到反感。这种观点一开始会遭到许多坚信自己是世俗犹太人的反对。而另一些人认为我纯粹是一个被仇恨吞噬了的可耻叛徒。顽固的恐犹分子早就把这样的问题看作无稽之谈,甚至荒谬,他们认为犹太人永远属于另外的种族。这两种人都确信犹太人就是犹太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摆脱他出生时的身份。对  相似文献   

9.
1982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哥伦比亚全国为之欣喜若狂,无比自豪。马尔克斯的昵称是“加博”(GABO)。马获奖后,大家就称他为“诺贝尔”或“我们的诺贝尔”。连报刊上的文章也这样称呼他。1983年9月,我出任驻哥伦比亚大使。国庆假日刚过,“猫头鹰”来拜访我。他的真名叫达尼埃尔·桑佩尔,是哥伦比亚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时代报》的记者和专栏评论家。他访问过中国,曾是哥中友好协会的领导成员。使馆的同志和友协的朋友都用中文叫他“猫头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14,(8):76-76
“我的朋友遍中国”是罗高寿大使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为纪念罗高寿大使为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倾尽毕生心血,罗高寿大使一家与中国人民结下的四世情缘,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广任主编,邀请中俄两国多位曾与罗高寿大使有过交往的外交官,将军,高级记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合力撰写《罗高寿与中国》一书。2014年4月7日.是罗高寿大使忌辰两周年纪念日,借此之际,深切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1.
在主持“讲述阿拉伯人”这一组话题时!见本刊今年第16期",我就很想知道阿拉伯人对我们讨论的焦点问题的看法。前不久,在阿拉伯联盟驻华代表处,我采访了萨基特大使。如果你的家有强盗闯入伊拉克问题与巴以问题相连半个世纪以来,阿以爆发五次中东战争,有人说,阿拉伯国家如果能团结一致,早已打败了以色列。那么,如何看待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这个话题也许敏感,这个话题本身也许很复杂。大使沉思了许久。“我不同意用‘中东战争’这个词,应该说是以色列的侵略战争。众所周知,这块土地是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占领这块土地,并将土…  相似文献   

12.
在艰难的巴以和平进程中,如何处理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是巴以双方面临的又一大难题。近30年来,国际社会始终一致反对以色列在所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即使在以色列国内,定居点问题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国际环境和国内政局的变化,不断影响着以色列历届政府的定居点政策。尽管内塔尼亚胡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甚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的活动对美国驻法国大使也是保密的,所以我也很难向他说明我为什么不能陪同他参加武官应该参加的某些军事方面的礼仪性活动。但是迪克·沃森大使跟我极为友好,我想他已知道我的活动。1972年3月,当我从巴黎离任回国担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后,他接替了我的工作,为中美两国秘密来往从中传递消息。显然,中国使馆人员对我个人也作过一番调查研究。因为他们设法让我知道,他们了解我去过越南,喜爱滑雪,对地下铁道也感兴趣。中国大使曾对我说: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的领土只有2O325平方公里,其中一半的国土基本上是沙漠,人口65万,与中国相比小得可怜。过去的历史中,以色列经常受到敌人压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研制一些特殊的技术满足人们在衣食方面的需求,不能  相似文献   

15.
“我对中国的感情植根于我的心里,我家的根实际在中国,我的家族和哈尔滨有着很深的情缘。”这是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接受媒体采访时满含深情的表白。上世纪初,大批犹太人为逃避迫害和歧视从欧洲来到中国,并在哈尔滨定居。1917年,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奥尔默特和他的妻子从俄罗斯西南的萨马拉(今古比雪夫)迁居到此。在哈期间,约瑟夫先受雇于中国的铁路管理部门,后经营茶叶生意。犹太人选择在以色列建立自己的家园后,在中国的犹太人陆续投向以色列。奥尔默特的祖父母是少数坚持留在哈尔滨的犹太人,甚至也不许自己的儿子离开。他的祖…  相似文献   

16.
我把南希·乌莱特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写给他们,并说如果有紧急的事,而我又不在巴黎,可以与她联系,后来他们与她联系过。大使告诉我,中国知道此事的人很少,而在使馆里只有魏和赵知道。他还提到基辛格建议以握太华为谈判地点,因为中国已在加拿大设立了大使馆。但是他们认为那里不是合适的地点。他们喜欢通过我和他作为沟通两国政府的渠道。在下一次见面时,在谈论公事之余,大使在闲聊中问起为什么美国已决定不生产超音速飞机。我说,按照我的看法,这是一个错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要生产这种飞机。大使同意我的看法。 10月14日到15日,我又去中国大使官邸,谈的还是有关基辛格访华事宜。他问我美国军人在美国生活中的作用。我告诉他,他们是国家的雇员,就国内情况而言,井不是卫士。他们不能竞选公职,军人在政治上没有地位,而且在参加政治集会时不能穿  相似文献   

17.
郑达庸 《世界知识》2013,(17):50-52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2月,多国部队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消灭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驻军.2月28日,多国部队和巴格达宣布停火,海湾战争宣告结束.3月1日,国内给我指示:客居开罗的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五人留守小组”返回巴格达.指令一到,刻不容缓.我和中国驻约旦大使张德良通电话,得知伊拉克驻约旦大使已经约见他,提出希望中国大使尽快返回巴格达.伊方表示,将协助中国大使一行返回巴格达.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我国建国后的外交活动中,他曾占了5个“第一”:第一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第一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第一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同时他还先后出任中国驻加纳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  相似文献   

19.
修德出任德国驻华大使的四年间,完成了足以向世人夸耀的外交使命:他直接促成了德国与中国的直航、催生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等中德合资企业。但更加触动人心的是他的中国情结。听说修德大使要来柏林参加孙子的生日派对,我赶紧跟他联系,希望能趁此机会与老人家好好聊聊。老人说在柏林的日程都安排满了,要不我们明天上午在机场见吧。老人的家在慕尼黑附近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贝希特斯加登,一个美丽的山城。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皮克林,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曾连续四年担任美国副国务卿,结识了很多中国外交官。有人说:“皮克林大使是美国最出色的大使之一。”在我的职业外交官生涯中,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从中东到俄罗斯,从中美洲到联合国……但我必须承认,我既不是“中国通”,也不是“亚洲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