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文章综述了SOD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外周胞质SOD与细胞外SOD的生理功能及其亚细胞定位以及SOD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环境中氯代芳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选择了我国的重要淡水经济鱼类——鲫鱼,暴露于4种在工业废水中普遍存在的氯代苯化合物(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和对氯甲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这4种氯代苯化合物对鲫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4种氯代化合物染毒的鲫鱼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这4种氯代苯化合物并不通过产生氧化还原循环和活性氧直接对鲫鱼肝组织SOD活性产生影响.鱼体SOD活性作为4种化合物污染环境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具有苯并咪唑基的配体(N3,NTB,EDTB)及其与金属镍的配合物,由此模拟镍超氧化物歧化酶(Ni-SOD)的活性中心结构,对所合成的模拟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紫外光谱的结构表征,并利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模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适于测定SOD活性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Cu-ZnSOD(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根据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部位结构设计、合成的一些模型化合物(the models of SOD,MSOD)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u-ZnSOD和含Cu(Ⅱ)、Fe(Ⅲ)、Mn(Ⅱ、Ⅲ的SOD模型化合物随浓度升高,有的对邻苯三酚氧化表现为负抑制(即促进邻苯三酚氧化);另一部分化合物在较低浓度表现为抑制,较高浓度表现为负抑制的交替变化;或抑制率的无规则变化。本文对出现负抑制的内在根源进行了探讨,鉴于邻苯三酚自氧化的复杂反应机理;含Cu(Ⅱ)、Fe(Ⅲ)、Mn(Ⅱ、Ⅲ)SOD模型化合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和Fenton反应催化活性,及MSOD中金属离子的Lewis酸性,不宜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含铜SOD模拟化合物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拟化合物Lz359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比较了不同植物组织经Lz359处理后在形态及生化指标上的变化.通过金鱼草组织培养,证明Lz359具有过膜性,并有可能改变植物组织内源激素的平衡;观察到经Lz359叶面喷雾后冬小麦返青期长势改善,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SOD酶的活力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表明Lz359可问接促进孕穗期冬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的提高,但对过氧化物酶POD似乎影响不大.用Lz359溶液对金鱼草进行插花处理,对不同衰老程度的花瓣均有明显的促SOD酶活性的作用,其中又以处于生长中期的组织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一种生物活性酶,在治疗由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SOD的存在和结构、SOD活性的测定及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作为一种生物活性酶 ,在治疗由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 SOD的存在和结构、SOD活性的测定及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8.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近年来报道的有关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活性部位的结构,以苹果酸,酒石酸与碳酸锰作用合成了两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模型化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谱图的表征,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3-巯基丙酸在金电极上自组装得到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再利用DCC作酰胺键偶合剂,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型化合物Fe(IDB)CI3(简称Fe-MSOD,IDB为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3-巯基丙酸单分子层上,构筑了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分子组装体系膜修饰电极(Fe-MSOD/3-MPA/Au).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此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0.
SOD在维持生物体内O2^-产生与消除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小分子模拟化合物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合成了5种以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及苹果酸,酒石酸为配体的模拟SOD的铁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以及红外谱图,紫外谱图表征,最后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了生物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TB)和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为配体,咪唑基为桥,合成了一系列单双核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拟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紫外光谱表征,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了活性.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抑制O2.-的活性,其中N3异双核的活性高于其他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借助Fe-SOD的晶体结构模型,运用Gaussian 94程序包,采用HF下的LznL2DZ基组对钒辅基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中心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由其分子轨道能量,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的贡献可以理论预测,V-SOD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催化超氧阴离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沙棘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SOD活性能高于正常水平,P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大幅上升,重度干旱下二者均能在胁迫初期缓慢上升,表明干旱胁迫时沙棘酶促防御系统活性高,能有效清除体内活性氧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沙棘幼叶SOD同工酶谱带有五条,轻度及中度胁迫下SODⅢ、SODⅣ两区带酶活力明显增加,但胁迫未导致新的谱带产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外源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MSOD(Cu2C21N14H27C13)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离体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SMC-7721细胞株,接种入96孔板,24h后加入MSOD模型化合物,采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实验,计算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组的SOD模型化合物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通过歧化反应清除生物细胞中的超氧自由基,从而减少自由基对有机体的毒害.系统研究了绿豆芽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胁迫条件下其活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各种胁迫条件(干旱、盐、低温、高温和紫外光)下,绿豆芽中的SOD活力在受到逆境胁迫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增加,SOD活力均表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模拟金属酶-铁(Ⅱ)酪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SOD样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尚未见文献报道的铁(Ⅱ)-酪氨酸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用差动热分析仪(DTA),监测模拟物生成;分析了热稳定性。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初步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发生了配位反应;利用改进核黄素光还原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法测定了模拟物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反应的活性。研究表明:合成配合物结构稳定,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SOD样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油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热锻炼对油菜幼苗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锻炼可以显著地提高细胞内SOD、POD活性、并赋予细胞膜系统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天然SOD普遍存在稳定性差,分子量大,不容易透过细胞膜,且有免疫原性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所以SOD模拟物的研究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笔者合成了由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水杨醛缩合的含噻二唑类新型席夫碱配体H2L及其与Cu(Ⅱ),Co(Ⅱ),Zn(Ⅱ)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等测试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NBT法对各配合物在各种浓度下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它们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3-巯基丙酸在金电极上自组装得到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再利用DCC作酰胺键偶合剂,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型化合物Fe(IDB)Cl3(简称Fe-MSOD,IDB为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3-巯基丙酸单分子层上,构筑了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分子组装体系膜修饰电极(Fe-MSOD/3-MPA/Au).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此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20.
含磷席夫碱配合物对水稻幼苗SOD和POD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NBT光化学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法测定了N-呋喃亚甲基-O,S二甲基磷酰亚胺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对水稻幼苗SOD,PO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P-Ni(Ⅱ)配合物对水稻幼苗SOD和POD的影响最显著,各化合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