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白异读是指同一个词在书面上有一种读音,在日常口语中另有一种读音,前者称为文读音,又叫读书音,后者称为白读音。文白异读是方言语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读音是方言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方言语音“洋泾浜”,通过研究文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与共同语语音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白读音则是方言自身固有的,历史比较悠久,有的保存了一些中古甚至上古音,通过研究白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的特色及其与周边方言和共同语语音的差异之处。咸宁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有的涉及到声母或韵母;有的既涉及到声母,又涉及到韵母;还有的涉及到声调。通过研究咸宁方言的文白异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咸宁方言语音系统与共同语语音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涟源市古塘乡方言疑问句与共同语比较有一定的特色。在表达疑问的手段方面,古塘方言中单纯使用语音手段的疑问句不用于表示有疑而问的形式;表疑问的常用语气词、语气副词和疑问代词与共同语不相同。在疑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方面,古塘方言中没有典型的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与共同语有差别。在使用频率方面,古塘方言疑问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正反问省略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广州方言的系列文章及论著,一般将广州方言异序词分为两大类:1.一些复合词的词素其前后位置与普通话相反;2.表示动物性别的词素位置在后。本文以十九世纪来广东传教的西方传教士W.Lobscheid编纂的《汉英字典》为主要依据,考察广州方言异序词百年来的留存与变化,对广州方言异序词的百年演变作了一个粗略的探讨。结果表明,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广州方言,其发展必然要接受共同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涟源市古塘乡方言疑问句与共同语比较有一定的特色.在表达疑问的手段方面,古塘方言中单纯使用语音手段的疑问句不用于表示有疑而问的形式;表疑问的常用语气词、语气副词和疑问代词与共同语不相同.在疑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方面,古塘方言中没有典型的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与共同语有差别.在使用频率方面,古塘方言疑问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正反问省略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在共同语,尤其是共同语中的辞格。方言修辞的研究,包括方言语音的修辞研究几乎为零?本文以不少方言中普遍存在的入声为例,提出纠正这一研究偏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平顶山老派方言古入声字的调类分派以及一些特有的入声韵母在新派方言中正处在急剧演变之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在这场正在进行的演变过程中,声调的变异与入声韵母的演变都属于共同语与方言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音类的突变。而入声韵母的演变体现了演变过程中不同的语音层次,是方言的一些语音形式在不同的时期与共同语竞争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丽 《科技信息》2011,(13):587-587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菏泽方言俗称菏泽话。菏泽话就像菏泽人一样淳厚、耿直,特点鲜明。本文简单的谈了一下菏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使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方言辨正,在方言区积极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从语言习得心理、言语交际能力、书面语表达等多层面揭示了母语方言对方言区师范院校学生共同语学习的影响;同时总结和归纳了我们针对母语方言对共同语学习的制约机制提出的、已经付诸实践或正在进行实验的思考与对策,以期为建立切合方言区师范院校实际的普及普通话工作模式(包括教学改革),构筑理论框架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玉山方言属昊语处衢片,接近南部昊语。玉山方言词汇中有大量的重叠现象存在,这些重叠词是玉山方言词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普通话重叠词进行比较,显示了玉山方言重叠词的各种形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调是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是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腔调。语调是在长期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不同语言语调的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同一语言,共同语和方言分支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或明显或细微的语调差异。就汉语而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音质成分的声、韵上,也表现在非音质成分的语调上,而且这种差异比音质差异更隐蔽,更难以掌握。我们所谈的语调偏误,是指方言语调对普通话语调的偏离。作为西南官话中一支的常德方言,其语调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词汇是普通话词汇丰富发展的不竭源泉之一。方言有其自身使用的价值。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以普通话顺利进行交际。在方言区推广普通话,从一定角度看,是推广文化,普及教育。文山方言与普通话承载着各自的历史使命,它们之间是并存并用,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语言交际中的共同语与方言的固习性之间的关系,并从肖伯纳戏剧《卖花女》切入,阐述了标准英语与方言的优劣。笔者调查研究了在英国剑桥学习的30名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语音情况,结果显示汉语方言中鼻音n与1边音分辨不清者,对英语中[n]和[1]的正确发音具有持久的障碍性,即“乡土根性”。克服这种障碍的最佳办法并非语言环境,而是语言学习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湘乡方言属于湘方言娄邵片,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与普通话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子尾词的结构特点和语法功能表明了“子”尾本身有很强的构词能力,由子尾构成的双音节子尾词作词干,前面再加修饰成分,是湘乡方言中子尾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后缀,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对临沂方言中的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形容词后缀进行探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临沂方言后缀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15.
湖北咸宁方言一般认为隶属赣语,但由于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方言成分复杂,发展相对滞后,保留古语较多。本文对咸宁方言常用词进行了考本字和溯源,共计109例。从中可以看出咸宁方言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地方普通话”在汉语中的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汉民族标准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地方普通话、过渡语、官话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汉语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汉民族共同语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为摹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标准语是断代的、相对静态的概念,汉民族共同语是历时的、多层次的、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闽、粤、客是东南地区比邻而居的三种重要方言,它们拥有一批语音相合、词形一致、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共同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是同源词,包括共同来自古代汉语、共同来自古百越族语言的"底层"、共同来自外国语;有的是借贷词,即三方言出于地缘上的直接接壤而相互借用的词语。本文在音韵论证的基础上,考证了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六十来个,以此透视闽、粤、客方言历时和共时上的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方言》中的联绵词有两个来源,一是在东汉以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已经使用的联绵词,一是首次见于扬雄《方言》中的联绵词。两类联绵词在记音上呈现出无音转关系和有音转关系两个特点。有音转关系的联绵词在《方言》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语与方言之间;二是属于同一个方言地域;三是分属于不同的方言地域。两类联绵词在语音结构上表现为叠韵联绵词居多和语音结构不太稳固的情况。两类联绵词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且标记自然万物的名词多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19.
《方言》中的联绵词有两个来源,一是在东汉以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已经使用的联绵词,一是首次见于扬雄《方言》中的联绵词。两类联绵词在记音上呈现出无音转关系和有音转关系两个特点。有音转关系的联绵词在《方言》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语与方言之间;二是属于同一个方言地域;三是分属于不同的方言地域。两类联绵词在语音结构上表现为叠韵联绵词居多和语音结构不太稳固的情况。两类联绵词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且标记自然万物的名词多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20.
济源方言中保留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其中有一些词直接传承于古代汉语。本文从方言中选取若干条试作分析,意在揭示济源方言和古代汉语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