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我国未决羁押现状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人权保障的角度提出未决羁押独立化改造的若干思考:建立未决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将羁押决定权从承担追诉职能的警检机关转移给处于中立地位的治安法院;重塑我国看守所的管理体制,将未决羁押场所从公安机关分离出来,改由处于超然地位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将未决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相分离,改变未决羁押期限随着办案程序的流转而相应延长的做法等.通过上述制度性、法治化的改造,使未决羁押成为一个独立、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减少以至于消除刑讯逼供、超期羁押、律师会见难等刑事诉讼中的不良现象,切实改善被羁押人的处遇,维护其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审前羁押司法救济是指被羁押者或者其诉讼代理人、近亲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羁押的合法性以及是否应当继续羁押作出裁决的一种救济途径。审前羁押程序救济程序建立目的是为被羁押者遭受非法羁押时要求法院运用司法审查权来审查羁押合法性,从而防止非法羁押。  相似文献   

3.
张家驹 《科技信息》2010,(8):129-130
未决羁押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一国公民的权利现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未决羁押得到了广泛和普遍适用,成为一种常态。存在适用范围过广、羁押期限过长、羁押违反比例性、超期羁押、羁押场所违背中立性、司法救济虚无化等问题。从无罪推定的理念考察,未决羁押应当受到比已决羁押更加严格的司法控制,被羁押人应当受到比已决犯更加充分的制度保障。为此,应当在法定羁押地位,法定羁押适用,法定羁押场所,法定羁押期限,法定司法救济和权利保障等方面着手改革并完善,对现行未决羁押措施进行制度化、法制化,切实保障未决羁押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审前羁押在内容方面的特殊性导致羁押期限不同于办案期限.确立羁押法定原则并分别规定强制到案措施与羁押措施,可使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分离.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存在以下问题:对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不明确;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混同;逮捕权的行使缺乏规范.因此,我国要确立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分离以及羁押措施与强制到案措施分离原则,合理规范羁押期限,杜绝隐性超期羁押.  相似文献   

5.
未决羁押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又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密切相关,所以应当谨慎。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未决羁押制度,为实现逮捕与羁押程序上的分离,未决羁押救济也非实质意义上的诉讼程序,故有必要借鉴域外立法经验,以重构我国未决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片面强调羁押性强制措施的保证性,忽视了其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权保障,羁押性办案措施尽管用到了极致,办案效果却未能按比例呈现。对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性质认识不清是一个重要原因。理解了羁押性强制措施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能拓展办案思路,并为重新认识和构建强制措施中的羁押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权制衡理论的角度提出控制未决羁押权滥用的若干思考:建立逮捕与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将逮捕与羁押决定权从承担追诉职能的警检机关转移给处于中立地位的法院;实行逮捕的令状主义规则,建立逮捕与羁押相分离的体制;重塑我国看守所管理体制,将未决羁押场所从公安机关分离出来,改由处于超然地位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完善未决羁押阶段律师的辩护制度,真正实现控辩平衡、诉辩对等。  相似文献   

8.
之所以选择台湾刑事诉讼法上的羁押要件作为论述的对象,是因为台湾刑事诉讼法上的羁押制度,尤其是在羁押要件的规定方面与大陆刑事诉讼法相应的逮捕条件有类似之处,但是相比较而言,台湾的羁押要件的制度设计上则更为完善、精细,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通过审视台湾的羁押要件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我国构建与完善合理的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的未决羁押制度存在着范围不明,期限不清等问题,作为联合国的核心人权公约之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未决羁押从原则到制度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为了达到《公约》的要求,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要在司法审查、羁押期限以及替代羁押措施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只存在有证逮捕,且羁押往往与逮捕相混,不利于刑诉程序的顺利开展。国外对逮捕和羁押分剐进行了规定,可以确保安全与自由、侦查的效率与程序正义得到合理平衡。确立逮捕和羁押分离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逮捕制度的强制犯罪嫌疑人到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立了有证逮捕和无证逮捕,由中立的司法机构进行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逮捕与羁押分立,当事人对逮捕有完善的救济途径。而我国目前逮捕制度的缺陷是由追诉主体决定逮捕导致逮捕的滥用,逮捕与羁押合一问题严重,当事人救济途径虚化,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在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工作职责。如何执行新的法律规定对检察机关来说是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先行阐述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意义,进而分析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落到实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但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具体实施措施,还存在审查主体不确定、审查内容不具体、审查方式单一等问题,应当建立审查批捕过程中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设立统一的审查批捕部门,规定批捕必须听取辩方意见,引入听证模式,同时完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捕后羁押必要性继续审查权,建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丰富了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的内涵,加强了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力度,对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法律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行使该项职权的程序,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现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的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是由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适用所带来的持续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和必然结果。它并非是一项独立的刑事强制措施,也并未形成独立、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由此导致该制度内部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从中国未决羁押制度的现状着眼,分析其间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层面重构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正式确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仔细予以审视,该条规定相对较为原则,可操作性不足。为做好检察工作与新刑诉法实施的衔接工作,有必要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期限、程序启动、配套制度完善等方面对其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5日下午5点,曾经因为“涉传”被内蒙古海拉尔公安局经侦总队羁押的7名原永春堂经销商已经全部获准释放。其中,原永春堂高级经销商、广东康力123系统荣誉顾问邓博中在历经两年多的羁押生活后,也已重获自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一般情况下逮捕后的羁押期限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逮捕后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有关规定被再次逮捕的羁押期限未做明确规定,但此种情况又是在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理应在"平等武装"、"平等对抗"的基础上推进,为此必须保障被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实有权利。我国现行法律虽从人身权、参与权等角度对上述人员的权利予以保障,但仍与国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司法审查、律师帮助等制度,以维护处于公权力羁押之下"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浅谈了异地羁押存在的弊端及改革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