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龚丽霞 《科技信息》2011,(35):324-324
婚俗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西方婚俗有相似之处也有他们各自的独特性。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二者不断地相互渗透、融合,并呈现出某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建立起文明和谐的婚俗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更是了解中西方文化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桂西壮族入赘婚俗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招赘、入赘的动机和为何能够长期延续的角度分析入赘婚流行的原因是有价值的,可是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形成入赘婚俗的真正原因。其实桂西壮族流行入赘婚俗的主要原因有四:地旷人稀、人口密度小,血缘组织不严密,女多男少的性别比,男女关系的平等无嫌。其中的人口密度和血缘组织关系两个原因是桂西壮族入赘婚俗流行的最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婚俗化。布依族妇女在婚恋过程中既表现出开放、积极的一面,又显现出保守、落后的一面。透过布依族婚俗,可窥见布依族妇女的婚恋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含量偏低的白族婚俗歌舞表演已经不能适应婚俗旅游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周城村白族婚俗开发为例,对白族婚俗旅游从单纯观光向"观光性参与"模式发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福建方言中,有一部分婚俗语汇有古代天人感应现的背景,反映了天人感应观对福建婚俗的深远影响.正视和分析这些语汇的背景,对移风易俗,树立现代婚俗新风尚,建立现代婚俗新语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明清社会蕴含着新的社会因素的萌芽,所以由婚俗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的演进显得比以往更加激烈,并且成为了当时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明清的婚俗暨传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规范着人们的婚姻状态,双从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上渐趋解放,从而更加合理、自然,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壮族“不落夫家”婚俗是历史上壮族母系制的残存,文章通过与壮族同源的傣族入赘婚俗的比较,并结合相关史料,说明壮族“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的残存,而是壮族妇女反抗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壮族由母系向父系转变的残存应是入赘。  相似文献   

8.
依照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项指标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由于山西省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加之山西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其境内的婚俗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依照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项指标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由于山西省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加之山西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其境内的婚俗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浩渊 《科技咨询导报》2011,(15):230-230,232
本文通过传统婚俗礼仪与现代婚俗礼仪的对比,从生产力发展,社会思想与社会形态的改变,传统婚礼服饰的消亡三个方面论述现代婚俗礼仪较传统简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吉祥物与传统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婚俗多以吉祥物为活动道具,它是婚俗内容的寄托物。传统婚俗的主要内容诸如祝子、辟邪、祝福新婚夫妇美满和谐、白头到老、生活富裕等,往往都是通过吉祥物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2.
鲁南地区传统婚俗中所使用的吉祥物的独特功能所呈现的一般的特征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而具体举例说明了它们的发展演变及其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内涵丰富、生机盎然的吉祥物在传统因子与时代质素的碰撞融合中仍具活力,它们在鲁南婚俗中将会持久地存在并继续演变。  相似文献   

13.
藏族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婚俗文化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藏族婚俗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大潮中,传统的婚俗文化正发生着改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混融、多姿多彩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门巴族婚俗文化特征及其与藏族婚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查找文本资料、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藏族与门巴族婚礼习俗、婚礼庆典礼仪、婚配形式、婚姻关系等方面进行探寻,力求通过对婚俗文化的阐述,展现门巴族婚俗文化特点及其与藏族婚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诗经.国风》中有不少爱情诗,反映了诗经时代的婚俗,但由于时代、地域、民族的不同,各国婚俗必然也有所不同,《诗经.郑风》就是一例。该文试从多方面对郑风独特的婚俗及其形成原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侗族南部方言区的传统婚俗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巨大冲击,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婚俗中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及原形态的道德择偶标准,或因商业需要而婚俗表演化,或因环境与身份的改变,一些淳风良俗的婚俗内涵渐渐淡化甚至消失。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虽然应当顺乎时代潮流,但优秀的婚俗不能市场化、商业化。只有让优秀民俗文化元素归原,才有实现文化与社会效益良性互动的可行性,才能使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得到长久的传续,使其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过程中,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在的服饰、场地、乐器、结婚时间、双方花费、婚礼持续时间和婚礼程序等方面发生了变迁。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是吐鲁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增加资金投入、进行保护性开发、保障当地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数据库建设、建立婚俗博物馆等措施,对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文献及田野调研资料对福建惠东地区人文现象特别是长住娘家婚俗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人类学分析。认为惠东女长住娘家婚俗是在汉族移民与福建土著社会互动基础上融合而成;惠东区域人文在外在因素影响和内部力量作用调整下具有动态的稳定性,在生存与发展适应过程中发生相关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不落夫家”习俗形成之前,布依族的婚俗是自由恋爱、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由于文化接触而受汉族文化影响,布依族婚俗中吸收了许多与早期不同的婚姻观念,加入了说亲、定亲、接亲等过程,这些程序和观念与传统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习俗发生冲突,产生了“不落夫家”习俗。“不落夫家”是对包办婚姻和早婚的反抗,在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站婚姻关系的时代是没有“不落夫家”习俗的。  相似文献   

20.
饱含晋陕遗风的包头地区旧婚俗独具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是当地宝贵的、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对其充分认识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