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成语广告     
近年来,成语广告在广告领域中蔚然成风。本论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评析:一是将这种成语广告归纳为原封不动地使用成语原型的广告和变格活用地使用成语的广告两大类,各类中再按成语具体使用的情况分为若干种;二是对成语广告之所以长盛不衰的现象作了理论探讨,指出其原因正在于成语所具有的语体特性恰恰适应了广告语言的几个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成语在广告中的运用,从成语对广告的适应性及其与审美心理需求的契合性诸方面探寻了成语广告日见其多的原因,从而从特定角度揭示了广告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成语变用是广告语言的一次突破,它属于特有的时代。本文系统而简明地分析了广告变异成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别解变用、貌合神离,谐音变用、音同义殊,换字变用、移花接木)以及表达效果的新颖、奇崛、幽默、生动。  相似文献   

4.
严峻  陈颖聪 《科技信息》2010,(20):I0179-I0180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打开电视,收音机,翻开报纸杂志,各种各样的广告便铺天盖地而来.广告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则好的英语广告必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修辞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列举出丰富的实例,分析了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它简单明了 ,寓意深刻 ,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凝练性和重要的使用价值。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极大差异 ,多数成语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各民族自己的色彩。本文试图对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并引入语用学机制对英汉成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一 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1、生活环境的不同带来文化涵义上的差异 地域不同 ,居住在该地的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现象便有不同的感受。因此 ,一些成语的产生便和该地的地理与自然环境有了密切的联系。英国是航海民族 ,因此很大一部分成语源于航海…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Ostman提出语篇构式以来,语篇构式理论并未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语篇构式以语篇为语言研究单位为很多特殊的语篇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文章借用语篇构式理论中语篇压制框架图,阐释成语广告所内嵌的隐性语篇与其语篇压制是促成消费者接受该类成语的主要原因;同时,进一步分析得到成语广告并不是被动地受到语篇压制,其在压制过程中也对语篇意义的表达起着一定的反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试图对已有的语篇构式框架图做出细小修改.  相似文献   

7.
广告中活用成语是广泛运用而且效果明显的宣传手段。夸大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给全民语言造成的“污染”是不必要的。这是混淆了言语活动(langage)中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受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的制约。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仅有一小部分成语在英文中有相对的意象。大部分四字成语蕴涵浓厚的中国文化意象,英译汉时若使用这些成语,便在译文中掺入与添加了译语文化意象,造成文化失真。因此,译者应慎用成语,灵活变换表达法,使文化信息得以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时代,广告设计者以美学为外衣,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受众进行审美接受的活动时,广告便进入了审美文化视野.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广告审美文化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不断异化和嬗变.本文在分析广告审美文化嬗变的几个突出问题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撼广告审美文化的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10.
科技英语广告中的双关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英语广告中的几种双关类型——谐(同)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成语、习语双关。广告英语中双关的翻译是一大难点,讨论了其翻译方法,提出应根据双关的含义,考虑广告英语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进行广告监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音频语谱图像识别的广告检索方法,该方法把每个广告片段的音频转换成语谱图像,并通过boosting训练算法,从中提取可区分的、适合索引的特征以训练分类器。检索时,通过特征对齐,采用基于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的迭代方法识别最匹配的广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从广播电视中检索到广告,而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基于该方法开发的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俄语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成语,成语的源泉之一是文学作品.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就是一部能产的作品,其中的成语不仅增强了该剧的讽刺意味,而且大大丰富了俄语的语言宝库.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13.
柳明月 《科技信息》2010,(20):126-126
在各种人类语言中,成语被认为是最具魅力的一类语言之一,对它的运用程度的高低通常是测评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列举及阐述英汉成语中较具代表性的例子,借此来系统分析英汉成语中的隐喻的一些特点:在结构上,成语的本体争喻底都已变成了背景化的内容,成语中的字词同样具有可变更性;在语义上,成语已经成为一种规约化的语码,成语已经变成了"死喻";在认知方面,成语认知遵循"关联理论"中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14.
俄语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成语 ,成语的源泉之一是文学作品 .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就是一部能产的作品 ,其中的成语不仅增强了该剧的讽刺意味 ,而且大大丰富了俄语的语言宝库 .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欺诈和广告欺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欺诈行为和广告欺诈行为的概念,我国法学界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依据,采取"四要素说".其实,"四要素说"是很值得商榷的.应该认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有欺诈目的,客观上实施了广告欺诈行为,并可能使消费者形成错误的消费决策,便可以构成广告欺诈行为.要准确把握广告欺诈行为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广告欺诈与广告活动中正当的夸张手法,欺诈性广告与引人误解的广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郑文娴 《科技信息》2010,(20):309-309
成语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该文结合幼儿因教学特色,从如何选择成语、运用成语渗透于社会领域性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做了一定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成语的结构固定、内弈复杂、意义深刻,长期以来在成语的使用上难度大、问题多.因此在成语的教学上要强调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注意成语的应用对象、范围和场合,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  相似文献   

18.
陈静 《科技信息》2012,(15):275-275
本文拟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成语、俗语双关四个方面对双关语在汉英广告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并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血ncdonalequivalence)结合广告实例,对汉英双关语进行翻译,提出了直译法、分译法、侧重译法和套译法等翻译策略,本文旨在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汉英广告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以满足各自的商业需求,达到其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19.
妙计驱虫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正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成语大全》。突然,一只小虫子在我的右耳边转了两圈,趁机钻到我的耳朵里去了。小虫子进了"黑胡同"之后,便"嗡嗡"直叫,弄得我难受极了。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互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化背景在成语、谚语、诗歌和成语典故翻译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语用差异和语用失误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探讨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对日常生活中习语表达及翻译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翻译的准确性在于把握其语用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深刻理解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是使译文忠于原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