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世界知识》2020,(3):77-77
2020年1月6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办的"冷战时代中国战略决策再思考"《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聚集了国内中国外交史和冷战研究领域重量级的学者和专家。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主持会议,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贾庆国教授,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副主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章少红总编辑,《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2.
冷战的结束无疑给中中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影响:在政治、战略、经济等各个领域来看,它造成了国际形势的根本性变化,使得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处境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探究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理论发展和完善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后冷战时代,软力量成为国际竞争中十分重要的力量资源。本从软力量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当代国际软力量竞争的基本形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参与软力量竞争、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冷战时期的中国战略决策、大战略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如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苏尔曼·汗(Sulmaan Wasif Khan)、傅泰林(M.Taylor Fravel)等学者的研究。北京大学牛军教授的新著《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版)从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思想、国内政治、国际体系等方面出发,系统全面考察有关中国从卷入冷战到退出  相似文献   

5.
在中东政坛的诸多政党中,伊拉克复兴党以其独特的思想行为体系、严密的社会组织模式和有效的实践行动方式而驰名于中东。后冷战时代伊拉克复兴党的执政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象征性的民主化,仇美、反以情结,泛阿拉伯主义心理的潜在影响和部族主义的复兴。尽管伊拉克复兴党在美国的打击下失去了存在的法理基础和民众认同,但是,复兴党统治的影响仍对当前伊拉克局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探索逐进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的充分发展导致了冷战的爆发。文化的全球化使美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冲突;政治全球化使美国和苏联在社会制度上尖锐对立;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和苏联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正是全球化所引起的这几对矛盾促成了美苏之间冷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两百年的孩子》是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2003年为孩子们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本论文将从时代与舞台设定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文章认为,小说的时代设定为1984年,是为了提醒人们留心军国主义等当今社会可能出现的危险倾向对孩子们的影响;舞台设定为森林中,是在传承他自己以往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希望孩子们从森林中获得勇气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2日,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的牛军教授新著《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发布会在北京世界知识书店举行。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章少红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本书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主编李丹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牛可出席发布会并发言。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汪琴主持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11.
12.
冷战结束后,前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改革陷入混乱,同时新自由主义无法解决西方面临的内部危机,西方左派应时就势提出了“第三条道路”,试图解决全球化时代西方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问题,重新回到西方政治舞台的最前沿。进入21世纪后,“第三条道路”日渐式微,重新审视冷战后“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于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其印度题材、英国导演、好莱坞制作等杂糅因素和多元文化特色创造了全球性的流行风暴。本文将影片放置在后冷战的文化地形图中,获得了多重读解的可能:影片以典型的后现代风格绘制了一个东方镜像与美国梦的印度版,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消费主义神话的有效书写。  相似文献   

14.
36集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和热捧,为什么这部并非大片的电视连续剧如此吸引观众,文章对剧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吸引观众:家长里短却不失时代特点;轻松幽默又不失严肃思考;并非大腕却演技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迅速加强,彼此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目前,大约有1.8万家日本企业与中国有合作关系.2001年至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70%,这为日本经济复苏带来了强劲动力.同时日本也于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但经济和人员往来的加强并没有带来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加深,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摩擦和冲突反而日益突出.特别是从新世纪开始后,中日之间的相互争论已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目前双方围绕着历史、安全、台湾、钓鱼岛、东海、能源、“入常”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争吵不断,两国关系处于1972年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视觉化的审美感知和视听语言的审美艺术两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从视听语言营造中国意境、光影艺术造就形与神的统一和互文形式把握节奏张弛相间三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的中国美学表达风格.《舌尖上的中国》在创作层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表达风格,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把中国传统饮食与文化相结合,让国内外观众在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同时,更加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和中国文化,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电视纪录片新的认识和期待.  相似文献   

17.
18.
《世界博览》2013,(5):8-8
美国《时代》周刊发文称,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却没有一个能保证GDP持续增长的优势企业。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缺乏能激励创新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体制:“尽管中国进行了改革.但中国企业总体上信息滞后,缺乏开发新产品的动力。他们关注的重点依然是中央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木兰辞》创作时代与作者之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兰辞》的研究,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时代文化和民族风尚诸因素,则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而认定它为北魏鲜卑族民歌。  相似文献   

20.
郭华 《泰山学院学报》2003,25(2):119-120
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何梳理其线条,怎样建构其体系,郝成敦先生的力作《从冷战到冷和———当代国际关系演变与研究》一书在此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