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南麂列岛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开发条件,对南鹿列岛进行了生态旅游分区,并提出了南鹿列岛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3.
1995年12月从山东购进栉孔扇贝苗,在浙江南麂列岛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快速生长,其间水温15-26℃;8月份水温28℃以上,生长缓慢,且死亡率骤增;第一次性成熟于6月上、中旬,生殖腺指数达9-11%,排放后急骤下降,8月中旬开始回升,9月20日前后再次成熟,生殖腺指数为7-8%;6月至9日上旬出柱率维持在13-14%,1月份降到7-8%;1-3.5m养成水层各项指标无大的差异,1m以下浅水层死亡率增加,3.5m以上深水层出肉率降低;放苗密度以每笼放苗300个,个体生长良好,商品率高,放苗500个商品率明显降低,但总产量远高于前者;检出敌害生物90多种,危害严重的有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和环沟嵌线螺。  相似文献   

4.
1996年7月~1996年12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红鳍东方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切齿与否是养殖成活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2年试验,摸索了红鳍东方TakifuguRubripes养殖从苗种运输、暂养驯化、养成技术、病害防治一整套工艺规范,在自残机理与切齿时间方面有新的见解,并在该鱼养殖中首次在肝脏表面发现明沟线虫ContracaecumRailleetHenry(1912)。  相似文献   

5.
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生长与生存的适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海区的生长与生存适温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养殖方式为延绳式笼养,试验用贝平均壳高6.21 cm,平均体重为31.8 g。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水温范围17.1~20.3℃,第二适宜生长水温范围14.1~17.1℃。壳高日增长率(H)与水温(T)存在二次多项式关系H=-0.002 8 T2 0.102 5 T-0.788,R2=0.957 2,由此求得最适生长水温为18.6℃。耐温上限试验得死亡率(P)与水温(T)的关系为T=-0.000 3 P2 0.050 2 P 23.791,求得最高正常生活水温为23.8℃。连续3 d水温达25.0℃时,日死亡率为3.17%,累积死亡率为13.5%;连续3 d水温为25.5℃时,日死亡率为15.3%,累积死亡率为59.5%。该研究结果能为今后南方海区虾夷扇贝规模化商业性养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计38种,隶属于17科.从来源来看,主要来自美洲,占总数的79%.同时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和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调查结果将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1996年12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红鳍东方纯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切齿与否是养殖成活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2年试验,摸索了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从苗种运输、暂养驯化、养成技术、病害防治一整套工艺规范,在自残机理与切齿时间方面有新的见解,并在该鱼养殖中首次在肝脏表面发现明沟线虫Contracaecum Raille et Henry(1912)。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7,(7):83-83
日前,长期从事底栖生物生态和珊瑚、水螅刺胞动物分类生态研究工作的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唐质灿和浙江省苍南县水产研究所前所长、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建章,经过近20年不间断地调查,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发现了造礁石珊瑚的存在。南麂列岛造礁石珊瑚的发现,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将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北限记录,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计38种,隶属于17科。从来源来看,主要来自美洲,占总数的79%。同时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和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调查结果将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05cellsL-1.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细胞在表层水体的含量高于底层水体,调查期间共记录硅藻赤潮事件1起,发生于2006年8月,优势种类是中肋骨条藻.甲藻赤潮仅在春季(5月)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包括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引发赤潮,甲藻在表层水体含量高于底层水体.  相似文献   

11.
历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1种,分别是杂配藜、反枝苋、王不留行、白香草木樨、野西瓜苗、圆叶牵牛、曼陀罗、小蓬草、一年蓬、苦苣菜、野燕麦等.本文论述了它们的入侵途径、分布、生境、危害及利用价值,提出了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对策,包括人工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加强扩散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庆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经多年调查积累和资料查阅,发现重庆市有外来入侵植物46种39属21科.其中具有严重危害性植物3种(空心莲子草、凤眼莲和红花酢浆草),较严重危害性植物6种,一般影响植物37种.重庆已发现紫茎泽兰,应尽早清除,否则后果严重.同时简略讨论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过程,危害作用,控制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山东昆嵛山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宏  董翠玲 《江西科学》2007,25(4):390-396
经过3年多的实地调查,确定昆嵛山外来入侵植物共35属,43种,隶属于19科。约占山东省入侵植物的67%。根据入侵程度不同,分为入侵种和潜在入侵种。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在昆嵛山的入侵现状、入侵特点、入侵途径和蔓延因素、入侵动态及某些本地物种的疯长现象,提出了防治建议,为昆嵛山的生态保护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5.
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入侵物种由于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入侵物种与全球变化的一些因素相互作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从而使生物入侵这一全球问题倍受关注。在美国.外来物种的扩散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第二大原因.对49%的濒危物种的生存有不良影响。在夏威夷.接近100%的濒危物种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美国每年与入侵物种相关的损失达1230亿美元.其中植物入侵占了很大的比例。每年我国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高达574亿元.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湘西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56种,隶属24科.其中菊科最多,为18种,占32.14%.入侵植物中有35种来自美洲,其它种则分别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56种中有意引种、无意引种、自然扩散分别为32种、20种、2种.草本最多,有50种,占89.29%.属的区系成分可划分为9个分布类型,热带成分所占比重最大,有22属,占47.83%.湘西地区的入侵植物的危害可能暂未爆发,但仍需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加强宣传,做好预防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外来植物入侵是非土著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并定居在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一般具有比土著植物更强的生活能力,从而对土著植物的多样性构成威胁。文章综述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基本生理生态特征和其入侵的一般特征,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植物入侵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防制植物入侵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卧龙亚高山公路沿线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卧龙保护区亚高山公路对外来植物的影响以及沿线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风险,本文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保护区G305亚高山段沿线(耿达-邓生)进行植物调查,该区域有外来植物54种,隶属于35科51属.其中菊科等5科植物占35.19%.生活型多为草本,占62.96%.原产地以亚洲最多,占64.81%,其中非卧龙保护区的中国植物占所调查外来植物的40.74%.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距离公路越远,外来植物分布越少.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卧龙保护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并对54种外来植物进行评估,结果发现4种植物具有高入侵风险,9种存在中入侵风险,6种存在低入侵风险.结合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据野外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宜州市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2种,隶属16科。为了更好地保护宜州市的生态环境,就必须知道这些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途径以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外来入侵植物种群的形成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要经历一个从个体到种群的过程,只有形成种群后才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对外来入侵植物种群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后果进行研究,能更好的认识和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