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新世纪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0年~2007年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宏观影响,通过分析金融监管文件的发布频率对中国金融三大子行业的制度创新特征和演进路径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对于中国金融的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影响,中国金融活跃程度有所增加;2)三大金融行业的制度创新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动态发展特征,银行业有相对比较明显的制度创新演进脉络,保险业的制度创新路径与银行业相比,在产品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机制创新的先后顺序上有所不同,而证券业则没有明显的制度创新演进脉络,但是在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创新上有加强的趋势;3)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类型主要是流动性-增强型和信用-引致型创新,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开始关注价格-风险转移型创新,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转移型和资本市场的价格风险-转移型是急需重点发展的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冲击促使监管者更多的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的关联网络特征及金融风险在各金融市场间的传导机制.本文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从关联网络的视角构建了金融压力溢出效应模型,考察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等五个金融子市场压力在不同国家和市场间的传导及其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是全球金融市场中金融压力主要溢出者;发达经济体主要通过其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影响我国的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而新兴经济体金融压力则主要影响我国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不同国家和金融子市场间金融压力传染的重要路径.2014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压力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远高于金融危机时期,且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所受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出口企业生产函数中引入工具货币计价生产要素假设,在局部均衡的框架下,推导了出口计价货币选择的粘性价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用多元名义Logit回归定性分析了诸外生变量对计价货币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贸易对象为非工具货币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以工具货币计价的生产要素在总成本中占比、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国与工具货币国之间汇率的波动性对出口国货币计价的影响是反向的;价格调整周期和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汇率波动性对出口国货币计价的影响是正向的;另外,汇率间的相关性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计价货币选择.  相似文献   

4.
根据非均衡市场经济理论,从现代货币理论出发,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进行了建模分析。建立了我国货币需求和供给的非均衡模型,以及我国长期以来的在货币政策下的价格调整方程,阐述了国民收入、价格、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和在控制通货膨胀中货币政策实施的长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研究,在分析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导路径、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金融系统内外部因素,重构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合成包含资产泡沫、货币危机、外汇市场和其他共四个金融压力指数的金融综合压力指数.选取2001年~2016年历史数据,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对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识别了该时期高风险时间点;预测结果有效验证了我国2017年处于较低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状态.揭示了房市泡沫调控、银行信贷管理、实体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消费投资需求疲软等问题是引发我国金融系统性危机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优化供应链资金流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供应链金融发展目前面临一个重要关口:新型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广泛,既催生了对供应链金融的强烈需求,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同时,金融科技的加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和工具.本文从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对供应链金融的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对供应链金融的实践发展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其次,借助文献计量工具对英文和中文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从理论基础、优化决策以及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对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三个发展趋势,即形成健康网络生态系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采用现代金融科技赋能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有力工具,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长远目标;同时给出了值得关注的五个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衡量我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风险在我国金融市场之间如何传播?构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量化监测指标,从而进行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指数联动特征以及收益溢出关系,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播特征,发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商品市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股票市场和基金影响着其他金融市场.本文认为,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控重心应放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继而本文使用滚动时间窗口方法,构建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指数,进行系统性风险的早期识别与预警.本文发现,我国当前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在对该金融体系的探讨中,进一步加入近年来风险频发的网贷市场,并发现网贷市场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客运需求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客运交通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稳定需求和活动需求概念,探索了这两种需求的时间函数、增长特征及其最优定价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客运交通系统需求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并给出了近年来我国客运交通系统需求函数的实证形式。  相似文献   

9.
金融系统工程:一个新兴的、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比过去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人们更多地从金融体系乃至于经济体系的整体来把握金融创新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局部地研究令人眼花缭乱的单项金融创新);需要更加健康的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需要更加有效的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技术体系.在这些重大的现实需求基础上,一个利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来研究金融系统的动态特征与演化规律的新兴领域--金融系统工程--正逐步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0.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业态,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赋能企业创新是政产学三界都高度关注且亟待解答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议题。基于“地级市-企业”的跨层级数据结构,将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在其中可能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激励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创新;风险承担在数字金融发展赋能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激励企业更为积极地投身创新活动;风险承担的中介机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企业以及外部资金依赖型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覆盖广度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风险承担机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本研究为宏观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风险承担机制跨层级影响微观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对打开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黑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新业态赋能企业创新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解了不同类型需求驱动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模式,研究了网络特征在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共同驱动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结构则为中间需求主导型.各类需求引致的研发投入均对中国制造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贡献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外最终需求、国内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因此最终需求是驱动研发投入进而实现创新产出的主要动力.生产网络特征在研发推动创新产出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心度与各类需求引致的研发投入交互促进了创新产出的增长,上游度限制了中间需求驱动的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贡献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货币的需求被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用来购买商品、服务及投资品交易的货币需求 ,这部分货币需求表现为实体经济的运行 ,即实际价值的增殖运动 ;另一部分是用于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货币需求 ,它具体表现为虚拟价值的增殖部分。文中考虑在不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 ,货币供给机制对这两部分货币需求的影响 ,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及其经济绩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绩效的概念模型,并以调查问卷获得的302家工业企业信息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工艺创新会通过技术升级(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来改善其经济绩效。技术的不确定性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的不确定性对绿色产品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反之不成立。同时,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范围内才具有调节作用。上述研究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政策设计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中介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寿 《系统工程》2006,24(6):90-96
运用协整关系检验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法等研究方法,利用金融中介的规模指标和效率指标,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层面.对中国金融中介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阶段实证研究,并从整体视角出发,考虑中国金融发展的特殊轨迹和转型特征,探寻转轨前后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闻关系发展的内在脉络及影响因素,恰当地评价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克服对金融中介的研究集中在传统的货币银行这一宏观领域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金融中介的配置效率难以发挥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由此,金融中介的配置效率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同时,建立一个能有效分担风险与资金配置任务的资本市场、引导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financial and monetary mechanism are established on the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financial and monetary theory,by applying system dynamics to finan-cial and monetary law of movement,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economic system and simulating thislaw.With it,we can analyse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finance and banking;analyse the quantityof money demanded by the economic system,determine the most desirable quantity of money de-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波分析.从时间和频率双领域分别对中国城市和农村总体通货膨胀和八大类商品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变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各类通货膨胀的正向调节作用主要集中在短期,尤其是在周期小于3个月时,而在长期中正向调节效果微弱,负向调节占主导:根据货币供应量变动与各部门通货膨胀的时频关联性特征,可将八个商品部门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与总体通货膨胀紧密一致靠拢,一类是按照特定规律变化,还有一类是不规则波动性变化;且城市和农村对应部门的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时频特征存在差异性.这为中国实施差异化货币政策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Study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Deman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共同均衡下的货币需求建模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共同均衡下研究货币需求建模与货币需求预测问题.首先利用1980-1996年的季度数据给出了Johansen检验的经验结果,得到两个协整向量,分别对应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然后建立了误差矫正模型,并比较了单方程估计和我们的两个市场共同均衡下的联立方程估计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