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等院校肩负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英语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研究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创造潜能。本文主要讨论人格在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影响因素及克服人格障碍的一些做法。使学生在学习创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克服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各种人格因素,使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结构不适应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需要及体育教师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主导意识不明确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课外体育活动中场地、器材不足,缺乏科学指导等原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造力培养途径,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并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评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师普通动物学德育渗透的原则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大学德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智育、美育、体育诸方面统一于同一目标之下,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学科德育既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被长期教学实践检验过的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具有德育专业课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优势,挖掘教学过程中潜在的德育因素,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原则及主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道德品质、生态保护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动物学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研究旅游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旅游高等教育质量,为旅游行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深入访谈、焦点小组和二手资料等定性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师资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工作、教育目标、就业因素是构建旅游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关键因素,而且旅游高等院校发展受到旅游高等教育质量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维彬 《科技资讯》2013,(24):164-164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烹饪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在逐步的提升.在烹饪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学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够照顾大多数的学生等.而多媒体教学引起独有的优势应运而生,逐步被应用到烹饪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首先讨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接着从两个方面说明现在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一些因素;然后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造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提升大学生创造性才能.创造力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层面全面展开.本文针对提升大学生创造力提出:破除其人格与动机方面不利于创造性的缺陷,引导他们形成利于创造的人格特征;也要重视创新思维训练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其创新技能,展示其创造性才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体育教师素质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不适应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需要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提高大学生和体育教师的素质,合理完善教学结构,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造力培养途径,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科技资讯》2008,(29):166-167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当其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在及时性、实效性和引导性原则的引导下,运用创设情景、巧设疑问、拓展空间、学用结合等方法,有效地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覃波 《科技资讯》2006,(26):216-2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文教育在高校迅速展开,展望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学生人文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我们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和强调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采用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培养人的首创精神;邓小平同志号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次强调要培养勇于开拓进娶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现在我们国家更是把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奋斗目标.这些都说明,把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我们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是不容忽视的.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科技竞争即是人才竞争。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核心创造力逐渐显现出来,很多教育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尤其对美术设计者而言,创造力更是艺术的源泉。所以,中职美术教师必须加快转变教学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中职美术教学质量。该文在对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原则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培养中职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个人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边疆红 《科技信息》2012,(31):300-300,34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校企合作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机构的重要支柱的高职图书馆,如何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充分发挥其收集、整理和保存信息,促进思想和知识信息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创造力和职业素养,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正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荣欣 《科技资讯》2009,(31):229-229,231
在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正确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计算机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心理学家布希尔曾说过,创造力是架在两个通常有很大区别的心理学领域——才能和个性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教学,提倡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那么教学的效果将是不可估量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学生作为自由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的倾听能力强、有的口头表…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将相关因素按美的法则构建为审美因素,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得出: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大学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还就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1、体现大学音乐教学的本体价值,提高大学生全员参与与合作意识。2、抓住音乐教学的基本功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3、瞄准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简要分析了中美中学生创造力的差异性,认为将学生当成具有生命意识、社会意义、发展潜能、独立个性的人来培养是解决当前我国学生创造力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