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论者多以为中国古典文论缺乏系统,然系统不仅存在于理论家个人之专著,尤存于整个民族世世代代的集体努力。本文以为中国古典文论极有系统,其框架即魏晋“言意之辨”之理论产物“言象意”。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先秦哲学言意之辨和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第二部分描述文学“言象意”理论的崛起。第三部分是重点,对文学“言象意”系统进行整体与分层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基本关系是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2014年4月11日-13日在曲靖师范学院召开的“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研讨会上,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认为西方文论为中国当代文论提供了重要资源,在中西文学理论交流、融汇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中国当代文论应更多关注中国文学现实,植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土壤,汲取更多的本土文学元素,努力追求并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论是以汉族文论为主体的多民族文论,只有汉族文论,没有少数民族文论,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中华民族文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具有民族特色,为我国文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在整个中国文论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从发现和输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少数民族文论,积极主动的寻求平等的多边主义的文论对话。  相似文献   

5.
当前 ,世界文化格局发生普遍变化 ,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 ,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冲突日渐激烈 ,解剖文学与文化现象的良好途径是进行中西文论的比较 ,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从传统的文论模式入手 ,有助于认识中西文论各自的民族特点及其独具的理论价值。同时 ,立足于现代科学的高度去评判东西方文化在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传统模式和历史逆转 ,并针对二者关于文艺社会功能的不同侧重 ,进一步认清中西文论在理论形态上的区别及原因。从而 ,为在宏观上把握中西文化 (文学 )之异同 ,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论以“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来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学与非文学之辨上提出了其适当的度、平衡点就是“以能文为本”;在创作规范上提出了“不雅不俗”、“不今不古”、“法而不法”等崇尚;在作品评价上提出了“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等判断。传统文论以“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给自己的思辨判断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给予自己更大的发挥天地,也更切合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传统文论“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来自于古代文人做人的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  相似文献   

7.
数十年来,学术界一般认为“移情”这一概念是从西方美学移植过来的,因而往往以西方美学的“移情”概念来规范或比较中国古代文论的移情现象与移情作用。那末我国古代文论到底有否“移情”的概念或“移情说”?本文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资商讨。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辉煌成果,迫使新世纪的古代文论研究必须向体系建构的方向发展。古代文论的存在形态具有零散性特征,但零散的理论形态中又存在着潜在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古代文论的“潜体系”建构出来而成为“显体系”,从而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是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古代文论深有研究,往往引用自如,涉及面广,阐释深刻,别出新意。或借鉴创作经验,或说明某一问题,或阐述一种观点,或论证历史事件,而较多的则是联系实际加以参合印证,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也因此构成了鲁迅文艺理论的民族特色。所以,在鲁迅研究的广阔领域里,这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论史上,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曾经历了“雕虫”到“雕龙”的转变。 春秋时代的《诗》、《乐》,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学艺术成就,但先秦的一般认识以为,“《诗》以道志”,“《乐》以道和”,(《庄子·天下篇》)可见当时的文学还未从政治与教化中脱离出来,人们对文学自然还缺乏独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批评以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为代表的文艺理论体系,认为蔡仪的文艺理论的出发点──“镜子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2.
《文赋》是西晋时期陆机文论的代表,它在文论史上有重要的作用:上承曹丕《典论.论文》,下开刘勰的《文心雕龙》,并对后世的文论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文章主要着眼于《文赋》在西晋时代特色的氛围中所体现出的异于前代文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论的"失语"与后殖民文化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文论失语与中国的后殖民理论关系的思考与分析,力图揭示中国文论的后殖民化只是一种变体的后殖民理论,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也只是一种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焦虑和迷茫心态的表现。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正处于一种欲解构文化霸权主义,同时又建立别一种权力话语的理论悖论中。要建立中国文论的新框架,则要从文化融合的全球化大语境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与文论教材建设中的其他教材相比较 ,突出其兼容并包、体系完整、范畴建构及读者意识等方面的特征 ,并且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大学双语教材《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翻译方面存在的瑕疵进行了分析。该文认为:宇文所安教授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的翻译还缺乏哲学背景的考虑,同时他对抽象范畴的翻译存在"硬译"现象。  相似文献   

16.
顾新苗 《科技信息》2008,(2):134-135
对古代文论今天有观照和转换两种阐释。"观照"是以古释古,强调还原历史上显性的文论范畴或隐性的文论系统;"转换"则着重要求以古释今或释今参古,即用古代的文论,包括概念与范畴、思想与精神等来主导或辅佐今天的文学理论。从文学和文论载体、批评对象、文学批评观念、批评主体思想特质等因素来看,古代文论具有浓郁的自足性和自适性,这也是古代文论观照较易、转换较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文论史上虽无袁守定之名,但其《雩上诗说》及《佔毕丛谈》中的《谈文》、《谈诗》、《时文蠡测》等篇都涉及到不少文学批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一定的理论特色。特别是《谈文》中的诸多见解值得我们细细研读,诸如关于文章价值、文道关系、文辞创新、文章笔法、文艺创作过程、文艺创作"灵感"等等。总的来说,其文论精神还是建立于"文本于道"的基础之上,没有超出儒家传统的文论思想。尽管如此,上述诸种论断对丰富古代文学理论,指导今人研究还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以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观点的审美文论,是新时期国内学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审美文论的确立与逐步深化,使文学研究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工具论”转向“审美论”,由“他律论”转向“自律论”。文学重新回归自身。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意”“象”在早期的古代文论中本是单独的概念,随着文学批评的逐渐丰富发展,二者也不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它们以不同的内涵对文学现象进行品评,并最终形成“意象”这样一个抽象的文学批评理念,“象”、“意”、“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特征和美学现象,影响了整个古代文论。本文即对这三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念进行一个追本溯源的简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