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提起苏联卫国战争,人们无不为苏联人民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在战争刚刚爆发的10天里,就有530万苏联人应征入伍,实为世界军事史所仅见。光阴荏苒,经过50年变迁后的今天,俄罗斯公民“当兵的兴趣在直线下降”,兵员补充遇到了困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据俄罗斯军方的有关调查表明,1989年青年人中不愿意当兵的人数为18%,而1993年则上升到50%,有志从戎的人数则由82%下降到31%。仅1993年春季征兵中就有2万人逃避服兵役。到那年秋季征兵时逃避服兵役的人更增加到7万。国防部部长格拉乔夫  相似文献   

2.
经过最近两个多月的一系列事件,苏联的面貌发生了急剧变化。昔日与美国抗衡的一个超级大国,如今陷于分崩离析的境地。在争夺世界霸主的拳击场上,看来美国要唱独角戏了。这种情况正在美国引发一场关于美国未来国家战略的辩论,其内容从如何对待苏联,到要不要继续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可说是无所不包。争论的焦点是:苏联衰落了,美国怎么办?惊、喜、忧三部曲作为二战后40多年的老对手,苏联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美国的神经,引起种种反应。最近苏联局势的突然变化,更使美国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有人形容说,美国简直象是在接受某种高强度的心理测试,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由大惊失色到欣喜若狂,又由欣喜若狂到忧心忡忡的心态转换。  相似文献   

3.
杨进 《世界知识》2020,(22):14-16
近期,欧洲东部的白俄罗斯和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出现剧烈政治动荡,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发生了严重的军事冲突。后苏联空间国家的新动向看似偶然,但细细观察,则不难发现某些规律。这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相关国家的转型之难。  相似文献   

4.
切尔诺贝利事故死亡人数超8000 1986年4月26日夜,当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测试时运转失控,发生爆炸并烧毁了反应堆,释放出比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还多200倍的放射线。这一事件,使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安全性遭到前所末有的挑战。第四号反应堆烧毁后,政府采取紧急措施,调集60万人参加抢救工作,掩埋整座反应堆,外面砌起厚厚的钢筋水泥墙,这就是著名的“核电站石棺”。切尔诺贝利引来世界许多科学家前往研究,它成为  相似文献   

5.
天南地北     
司马昭之心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透露,不久前,苏联正式要求法国同意它使用法南部海军基地土伦港,作为苏联每年夏天大批旅游船只路经地中海时的“旅游总部办公地点”。人们知道,苏联游船已经常出没在毗邻土伦的马赛港。但苏联官员振振有词地说:“马赛港太大了,以致苏联游客经常走失。”言下之意,苏联在土伦港设个办事机构,苏联游客就可以不致走失。理由虽然冠冕堂皇,但未  相似文献   

6.
稳住苏联局势不出乱子,然后进一步把苏联完全纳入西方价值观的轨道。西欧国家目前正以从未有过的关切心情注视着苏联国内事态的发展变化,并对苏联展开了十分频繁的外交活动。苏联政局的走向,不仅直接关系到西欧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西欧国家政局的稳定。当前,西欧国家对苏政策的基本思想是,乘苏联目前面临着严重困难以及对西方依赖的加深,更积极地对苏联施加影响。近期目标是要稳住苏联不出大的乱子,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苏加快“改革”进程,推进苏联局势继续朝着有利于西欧方向发展,以便最终把苏联完全彻底地纳入西方价值观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1990年,苏联科学院院士对苏重点领域的研究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这些领域中,苏联处于世界水平或领先地们的约占40%。西方专家也认为,苏联拥有巨大的智力潜力。众所周知,一些大国的企业在世界四处挑选有才干的科学家,也包括苏联的。过去,苏联从事智力劳动的人要长期出国相当困难,但后来许多限制取消了,外流的苏联人马上增多。随着苏联新《出入境法》的  相似文献   

8.
说图当德国的侵略军队猛烈地攻苏联西境,似乎已独得相当进展的时候,我们应当把苏联的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介绍一下。因为。只有在这样了解整修苏联的情势之下,对于德苏军事的发展,才不会失去真正的把握。下面是一张苏联的全图,它表示着苏联所包括十一个联邦共和国的范围,也表示着几种重要资源分布的地域。从这地图可以知道,仅管苏联的欧洲部分是占着较大的重要性,但是军现在所侵入苏联的部分,对于苏联军事上即经济上的影响,却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9.
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各领域开始"向苏联学习"。1953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首次访问。他们回国后的经验介绍促进了苏联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学习苏联科学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强调科学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导致中国科学界对已有的正确观点进行批判。因此考察1953年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苏联与苏联科学带来的影响,有助于认识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提起黑手党,人们一般以为这是西方社会的犯罪集团。其实,苏联也有黑手党,并且日渐猖獗。据苏联报刊报道,早在50年代末期,苏联社会就出现了黑手党活动的踪迹,60年代继续发展,70年代随着社会风气的恶化而日渐坐大。近几年,黑手党头目更是纷纷从地下转到地上活动。据苏联警方估计,苏联的最危险的黑手党头目有1000至3000人。今年1月至8月,苏联登记在案的各类犯罪案件达129.2905万起,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2.1%。苏联已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政权存在的七十几年里,苏联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其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但都未能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从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这方面入手,对苏联解体与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在十月革命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外部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压力,采取了一种赶超型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即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确实为苏联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也成为了其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的模式。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了。苏联模式的兴衰究竟能给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呢?本文将会对苏联模式做一简单的回顾,在反思中寻求此问题的一个解答。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工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苏联单方面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核武器。苏联宣传机器立即全力开动,把这项建议吹嘘为“裁军的良好榜样”,是“对爱好和平活动的重大贡献”,等等。其实,只要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和苏联建议的实质,就不难看出,它不过是苏联的一个以退为进的和平攻势;同时,它又是苏联霸权主义者虚弱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报刊报道,自5月下旬以来,苏联领导人通过各种途径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在今后的5年中向苏联提供1000—25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苏联则以推行根本性的经济改革作为回报。戈尔巴乔夫的特使普里马科夫和苏联第一副总理谢尔巴科夫5月底访美,主要是向美国解释苏联新的反危机纲领内容和讨论西方为苏联的改革提供援助的问题。据报道,以“改革派”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为首的一个苏联经济学家小组早些时候已前往美国,同哈佛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2-5日苏联第五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做出了改变苏联最高国家权力结构的决定。根据大会通过的《关于苏联总统和10个共和国领导人声明中提出的过渡时期重要措施的决议》以及《过渡时期苏联国家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法》,在新的国家权力结构中,取消了于1989年5月建立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之以权力不再平等的两院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和苏联国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今年,对苏联在国外的间谍人员来说,是流年不利的一年。自3月底西班牙政府驱逐一名从事颠覆活动的苏联外交官员以来,一阵“起于青萍之末”的“扫荡间谍”之风,吹向世界各地,几乎变成了“龙卷风”。4月份,澳大利亚驱逐一名苏联外交官;英国先后两次赶走了4名苏联人;瑞士封闭了苏联新闻社伯尔尼分社,驱走了首席记者。4月上旬法国政府宣布47名苏联外交官、记者、侨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勒令其当天离境,出现驱逐苏联间谍的高潮。5月初,伊朗政府又赶跑了18名苏联官员。一时苏联间谍成了过街老鼠。《亚洲周刊》也把苏联在亚洲六个首都的“外交官—间谍”名单公之于众,使这些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据说,仅今年几个月内,全世界被驱逐的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9.
访苏随感     
苏联人民遵循着斯大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道路,把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丽了。我这次参加中国妇女代表团赴苏观礼,亲眼看到苏联飞跃进步的生动具体的事实,更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具有非常预见的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的正确、伟大,和苏联人民卓越的劳动创造性与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苏联的一事一物,那怕是最细小的,都鼓舞着感动着我,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大家知道,苏联人民的和平劳动,曾因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的背信弃义的进攻而中断,并且和平建设遭到极大的破坏。但在反法西斯的伟大卫国战争以历史性的胜利结束以后,苏联便进入新的、经济发展的和平时期。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以忘我的高度自觉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苏联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1979年达15,400万吨。除东欧外,西欧国家是苏联石油出口的主要对象。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对西欧出口石油增加很快。特别是1973年西方爆发能源危机,国际市场油价大涨,苏联趁机增加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1974年出口量不到4,000万吨,1975年增加到5,300万吨,1976年达5,900万吨,到1979年更增加到6,920万吨。苏联为什么要向西欧出口石油呢?首先是要换取外汇。苏联每年要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进口大量机器、设备以至粮食、原料(约占苏联进口总额的60%),苏联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