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比较和分析了各种TCP友好拥塞控制算法,提出了能避免瞬时突发流干扰的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根据TFRC算法模型,改进了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网络发生拥塞时,利用\"最小速率限制定时器\"确定网络拥塞时按最小速率发送所持续的时间,从而避免瞬时突发流对网络带宽估计的影响,实现网络拥塞的准确判断,保证传输的平稳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高速网络中基于AIMD的HS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STCP(高速传输控制协议)是高速网络中基于AIMD(加性增长和乘性减少)的一种新的拥塞控制算法,它能在高速度和大时延的网络中更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吞吐率。文中针对HSTCP算法在公平性方面的缺陷对该算法提出了改进意见,改进算法通过引进参考因子r来动态预测拥塞的发生并调节窗口的增长方式,使窗口增长方式在TCP Reno模式和标准的HSTCP的方式之间切换。模拟结果表明HSTCP的改进方案对HSTCP流和TCP Reno流共存时的公平性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拥塞控制中RTT的估计值是表征网络是否发生拥塞的重要参数之一,怎样准确估计RTT的值是当前网络拥塞控制中研究的一个热点。分析了当前国内外RTT估计方案的优缺点,指出了有关RTT在拥塞控制中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多路径传输拥塞控制算法设计原则出发,综合分析了多路径传输的特点及公平性问题,提出值得探讨的多路径公平性评价体系。综述了现有的多路径拥塞控制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拥塞控制的发展方向以及值得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应用日新月异,需求不断提高,网络数据流量激增,如何能有效解决网络拥塞问题已成为目前最关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TCP/IP拥塞控制中典型算法,并指出了其优缺点,为实际运用算法和算法本身的改进给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可靠组播拥塞控制已成为组播研究的活跃领域.本文讨论了可靠组播拥塞控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当前主要算法的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速率的组播拥塞控制算法,改善了拥塞控制的动态性和公平性,提高了组播会话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RTCP报告的实时流式传输拥塞控制算法——RCC算法(RTCP-based Congestion Control),解决了在传统IP网络中传输实时流媒体时的拥塞问题.算法以Padhye吞吐率模型为基础,利用RTCP报告携带的相关信息进行拥塞控制,一方面为发送速率的短期大幅变化进行了平滑处理,提高了流式传输的质量,另一方面使多媒体流的传输在与TCP流共存的时候具有较好的TCP友好性和较小的侵略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针对网络拥塞的成因,从网络拥塞的TCP源方面对拥塞控制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TCP拥塞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改进方案.详细地介绍TCP源端拥塞控制算法的演进过程,分析各个算法的优缺点,并对典型TCP源算法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系统拥塞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2):157-161
互联网采用的是无连接的端到端数据包交换,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膨胀,网络的拥塞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对互联网的拥塞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建立了以吞吐量为指标的网络服务质量性能分析模型,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AIMD算法的随机模型推导了当网络采用主动队列管理时的TCP吞吐率公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CP拥塞控制机制,新机制在发送端采用了修改过的AIMD算法,在接收端采用了RTT预测补偿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它在与现有TCP竞争带宽时具有TCP友好性,与普通TCP相比,其流量抖动较平缓并且可以在TCP连接具有不同RTT时提高宽带分配的公平性,因此适合于承载多媒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ED算法的计算机网络TCP拥塞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源端到目的端的往返传输时延将给TCP拥塞控制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带来极大的不利.基于此,应用控制理论中的Smith原理,并与随机早期检测(RED)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具有预测能力的RED(P—RED)算法,以使TCP拥塞控制更加及时.控制的稳定性更高.此外,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并导出了算法中主要参数取值的理论范围,从而对参数的设置起指导作用,从理论上保证了控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Ad Hoc网络中支持拥塞控制的速率自适应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 Hoc网络中节点需要竞争共享信道,容易使部分节点发生拥塞而丢弃部分分组,造成带宽资源浪费。为了更有效地利用Ad Hoc网络物理层的多速率能力,提出了一种支持拥塞控制的速率自适应协议,引入了可变发送窗口机制,接收节点根据信道质量选择可用的最高传输速率,并根据其队列拥塞程度控制发送端节点的发送窗口,发送节点按照发送窗口的大小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帧。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充分利用信道条件,在网络重负载的条件下,饱和吞吐量提高80%,并能够调整拥塞节点的分组进出速率,有效地控制了网络拥塞。 相似文献
16.
TCP/IP拥塞控制的典型算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旗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6)
互联网的拥塞控制问题一直是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吸引了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中着重阐述了TCP拥塞控制和IP拥塞控制中的几种典型算法,并指出了这些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分析了当前拥塞控制算法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拥塞控制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标准传输控制协议(TCP)直接用于卫星网络,由于其不能够区分丢包和慢启动的长时间需求等导致协议的非适应性.在分析卫星网络影响协议性能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针对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所增加的额外技术,并对现有提高卫星网络TCP性能的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比较了这些TCP的特点,最后指出了卫星网络TCP的未来研究策略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刘雅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26-28
通过在基站上配置改进的Snoop功能实体,减小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之间的耦合,从而降低无线链路恶劣环境对TCP协议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性能仿真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研究传输控制协议 (TCP)拥塞控制问题的各种分析模型 ,指出了研究TCP拥塞控制的主要目标 .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给予了讨论 ,并对当前现有模型根据其流量范围和使用的分析工具进行了分类概括 .最后概要地阐述了在端到端和在网络中进行拥塞控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Linux TCP/IP协议栈的设计及实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 inux是一个单一内核操作系统,协议栈的实现嵌在系统内核中,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通过多次函数调用,实现内核里的各层协议.主要分析了L inux2.4.X内核TCP/IP协议栈的实现特点,同时归纳并提出了协议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