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旦粮食供给不足,人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粮食安全的细小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波动,引起人们的恐慌。“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经济安全 ,也称为粮食安全 ,其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来的 ,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FAO总干事萨鸟马认为粮食经济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笔者认为在我国不同的时期 ,粮食经济安全有不同的涵义。在与外国贸易不多的时期 ,粮食经济安全就是粮食供给能够保证我国居民的基本生存 ,不因为粮食的问题影响全国居民的生存 ,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即对内经济安全。在与外国贸易交往…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亚非拉诸多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低水平闭锁”状态基础上,结合非均衡治理的相关内容可以生成非均衡闭锁观,在此视域下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面临一些如美西方打压、“胡焕庸线”难题、台湾问题、难以确定政策阈值、难以实现因需制宜等具有非均衡色彩的闭锁风险。中国式现代化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光明的前景,但为了突破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闭锁风险,仍须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借助优势消除外部势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干扰;借助非均衡政策降低不同地方、群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助力准确确定阈值;借助非均衡政策降低理念、需求和能力基础差异程度,助力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因需制宜。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乡村产业振兴新的科学内涵,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以乡村生活富裕为根本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聚焦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利益联结,激发富民长效动能;践行绿色生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根植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积淀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成熟,其核心要义是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新时代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协调发展,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绘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6.
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已是新时代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愿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深刻理解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属性、历史进程、功能视角,遵循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型历史逻辑、共生型实践逻辑与发展型价值逻辑,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方法论前提。坚守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心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国之大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应全球共同利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推进高等教育善为的整体发展之路,迈向高等教育善育的协调发展之道,开创高等教育善构的全面发展之局,应成为构想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美好未来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开创出的一条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社会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人民至上的本位逻辑,创造性地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物化逻辑;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超越了唯我独尊的霸权逻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创造性地超越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机械自然观。中国式现代化以具体的历史实践寻求解决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所遭遇的人的价值主体异化、多元文明冲突、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内生困境之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征程的接续奋斗,成功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价值追求取代了西方以资本为逻辑的现代化价值理念,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突破了西方“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和“文明冲突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样板,既尊重现代化一般规律、借鉴人类普遍文明、提供全球治理方案,也是依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独有标识的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与苏联模式失败教训的结晶;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原则下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继承下形成的基本形态;从实践逻辑来看,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问题导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吸收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规律的同时极具中国特色。面对俄乌冲突、中美科技竞争等事件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各国发展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产业。为此,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数字基础设施内涵、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及当前数字基建国际合作发展态势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四个着力点对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交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5大特征属性,然而社会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国家交通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不同,对外合作理念明显不同,中国交通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明显高于西方国家,挑战性更大。通过17个指标与世界前沿国家、世界平均值以及典型国家比较发现,中国交通现代化水平大致处于交通初等发达国家前列,接近交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仍有很多指标差距较大。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化、运输服务品质高端化、交通技术装备绿色智能化和交通运输治理精细现代化4大交通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泛在应用,加快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从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旨归,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然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依然面临城乡数据要素流动堵点尚存、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滞缓、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相对较大、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突出等现实梗阻。据此,提出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为驱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有其演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始终的主线,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经济特质。人民至上、共享成果、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和命运与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为内核,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维度,包括科学的政治选择、渐进的政治战略和崭新的政治模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产业链数字化重构升级不仅为商业实现更多价值创造,更能加快生产方式变革,促进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增进人民福祉。凭借举国体制、巨大数据存量、超大市场需求规模与局部领先的数字技术及应用能力等优势,产业链数字化重构升级成为了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路径与重要抓手。然而,在新冠疫情、大国激烈竞争及局部冲突等因素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国内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的国际阻碍逐步显现。同时,数字化技术自身发展及应用特点也可能会导致多种潜在内部约束的出现。面对复杂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破除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革新传统产业思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新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创新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懈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现代化作为不懈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我们不断深化对现代化规律性的认识中推进的,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价值目标、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政治保证,突破资本主义逻辑中拓展的。中国模式的现代化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热切话题。粮食,不仅是一般的食用商品,而且是特殊商品。它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乎到国家的安全。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语义下,学徒制的发展适应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当前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历史的文化传承和对国外的经验借鉴过程中,我国现代学徒制具有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同时也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发展理念,然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学徒制体系必然有其价值底色和导向指引。以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为发端,以组织场域为理论框架,在扬弃传统和国外学徒制的基础上,通过宏观顶层设计、中观管理结构、微观主体价值三个维度,可以构建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学徒制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研究运用2013-2020年县域数据构建了西藏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分析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发展对西藏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有助于西藏乡村振兴,并且乡村振兴水平越高,促进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发展更有利于农业县乡村振兴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门槛效应显著。基于此得出要持续推进金融发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主体提供多元有效的金融服务,提高乡村信息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带动西藏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心并力历经百余年的接力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反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源;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分阶段、分步骤、统筹规划和推进的;从价值逻辑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方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范式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