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新兴科技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与福祉的同时, 其潜在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各种风险和危机日益显现。分析了当前中国科技伦理问题频发的历史成因, 提出这既是现代科学建制化与职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也是学习赶超过程中后发劣势的结果呈现, 同时还和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伦理环境密切相关。由此认为,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建设、 引导科技向善发展是中国未来科技实现弯道跨越的高质量发展、 保持全方位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路径选择方面, 建议科技发展与伦理治理应同步并行, 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立场上, 以伦理治理促科技创新, 通过伦理治理的弯道跨越,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吸收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规律的同时极具中国特色。面对俄乌冲突、中美科技竞争等事件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各国发展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产业。为此,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数字基础设施内涵、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及当前数字基建国际合作发展态势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四个着力点对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出台为标志, 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拉开新帷幕。回顾了现代科技伦理议题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结合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中国科协相关调研成果, 通过分析政策执行、 主体责任、 科技工作者伦理素养等几类突出议题, 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方针与主要原则。认为中国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是以促进向善、 负责任的科技发展为目标, 推动形成多方共治、 共同担责的科技伦理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开创出的一条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社会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人民至上的本位逻辑,创造性地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物化逻辑;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超越了唯我独尊的霸权逻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创造性地超越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机械自然观。中国式现代化以具体的历史实践寻求解决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所遭遇的人的价值主体异化、多元文明冲突、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内生困境之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项目实施中要承担相应的科技伦理责任。科技项目立项前科学技术研究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和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理念,并让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项目立项决策,承担好项目的预评估责任。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中,科学技术研究人员要主动管控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始终有贯穿每个研究细节的责任自觉,主动减少和停止负面影响。科技成果推广和运用过程中科学技术研究人员要承担科普责任,推动使用者正确运用成果,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促进形成科技信任文化氛围。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始终要贯穿诚实守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联姻, 拓展了人类行动多维可能性。近年来, 基因编辑、 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引发的伦理事件, 将科技伦理治理从幕后推向前台。在系统阐述科技伦理融合与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产生的基础上, 分析了科技伦理治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为何需要实践智慧以及实践智慧如何指导科技伦理治理。研究认为, 现代科技应用要求 “伦理前置”, 实践智慧能处理科技伦理中 “能够命题” 与 “应当命题” 的张力, 持续性平衡预防性和主动性原则, 判断人类福祉和明确科技伦理治理责任。结果表明, 实践智慧通过平衡抽象原则和具体情景、 把握科技应用的伦理边界与防范科技风险, 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具体指导。由于实践智慧并非单一主体的智慧, 而是治理共同体所有智慧的共识, 为此必须建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邪教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邪教治理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做好邪教治理工作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域下,我国的邪教治理存在着依法治理、无法铲除外逃邪教组织、宗教场所商业化扭曲等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功能、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法支持正规的宗教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当下部分中国人守矩美德的缺失、生命敬畏的缺少、义务道德的缺乏等道德问题;重私德,轻公德思维惯性的影响、效率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社会转型期的心理焦虑是中国式过马路伦理之殇的诱因;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法律呵护道德、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重视道德教育与践行,提升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德行,是中国式过马路道德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从方法论和认识论创新的高度启示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从自身发展的小格局式的“追赶思维”向服务经济社会的大格局的“不可替代思维”转变,走一条以差异化发展、特殊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化道路。长期以来,由于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高等教育布局的影响,东中西部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国家级平台搭建和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的“长板”要素之间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拉大。西部高校原本的“长板”要素处于明显弱势地位,“长板”变成了相对意义的“短板”。面对西部高等教育在学科建设与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平台供给结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秩序等方面的多重问题,破解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亟待通过补齐短板树立发展信心,一体化构建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崛起的“一体两翼”。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以分类发展支持学科建设,以特色发展提升学科质量,以集群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谋划、交叉融合、结构优化和社会职能,重构学科创新集群发展的新生态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与底层联结形成具有系统化和整体性的“点、...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根植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积淀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成熟,其核心要义是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新时代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协调发展,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绘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阐述,为在新征程上加快实现中国空间科技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立足中国航天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工程成就和重要原创突破,勾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画卷,归纳了中国空间科技现代化发展的7个主要特征,指出当今世界空间科技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综合水平的核心标志,是必须时刻不忘的“国之大者”。  相似文献   

12.
遵循《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所提出的伦理先行、加强源头治理的治理要求、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意见,针对去匿名化、管理不善、知情同意失效、群体隐私侵权所带来的4种处于立法保护空白状态的信息科技负外部性隐私伦理风险问题,提出并论证了“信息科技客体分别与信息科技主体认识能力局限性和片面价值观相融合是信息科技负外部性隐私伦理风险的两方面成因”这一观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项能够从源头予以治理的制度保障措施,即个人信息保护基金制度、个人信息集体管理制度以及隐私保护设计及其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治理主体责任界限不明确、治理对象不重视等问题较为突出,亟待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文章从新时期科技伦理治理的主要特征出发,深入挖掘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体两翼”科技治理体系的构建路径及策略,从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建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及塑造科技伦理共同责任意识等方面构建“一体两翼”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随着高校治理现代化步入深水区,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已经由改善外部环境向完善内部治理转移。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办学治校和改革发展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治理能力是高校治理现代化成败的决定因素。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锤炼工作本领,涵养治理能力,以强大能力推动高校干事创业新跨越,引领高校办学治校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亚非拉诸多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低水平闭锁”状态基础上,结合非均衡治理的相关内容可以生成非均衡闭锁观,在此视域下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面临一些如美西方打压、“胡焕庸线”难题、台湾问题、难以确定政策阈值、难以实现因需制宜等具有非均衡色彩的闭锁风险。中国式现代化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光明的前景,但为了突破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闭锁风险,仍须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借助优势消除外部势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干扰;借助非均衡政策降低不同地方、群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助力准确确定阈值;借助非均衡政策降低理念、需求和能力基础差异程度,助力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因需制宜。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科技发展在环境问题解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现今科技的发展又呼唤科技生态价值的回归。未来科技发展要遵循新的伦理准则,特别是要回归科技伦理的自然取向,将科技的工具属性应用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文章从未来科技伦理的自然取向出发,通过探讨未来科技伦理的概念以及未来科技方向,深挖科技伦理自然取向的价值所在。自然取向的未来科技伦理与科技伦理治理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对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向生态转向有重要意义。同时,自然取向的未来科技伦理将促进绿色科技的创新发展并满足人们的绿色和谐家园愿景,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协同治理理论指导下,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多元协同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进而从坚持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多元协同治理理念、优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体系、满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以及加强高职院校高质量治理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具体路径,以期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通过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历史性批判,对自然概念的诠释以及对科技异化现象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物化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指出资本主义的物化规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当代社会应深刻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人道主义意义,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是科技伦理关注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知识产权治理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深度叠加,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治理关乎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已获得较大发展,但仍在国内和国际方面存有实践困境。为此,可借助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高度价值引领,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寻找我国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进路,进而推动更周全的知识产权网状治理。  相似文献   

20.
前工业时期,英国率先出现了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局面,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不仅催生了工业革命,而且一直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揭示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原因,是深刻认识现代化的前提.发达国家开展的现代化研究,不仅不能回答什么是现代化等基本问题,而且走进了自我标榜的死胡同.文章以马克思的分工协作思想为指导,借助工业革命史、分工协作、信息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有关情况,可以看出:分工协作不仅在现代社会具有普遍的、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普遍的、根本的原因,由此可以深刻认识现代化.马克思的分工协作思想既是深刻认识科技创新迅猛发展与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也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的基本措施,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并结合实际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