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包玉梅 《科技信息》2013,(10):158-158,160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这一重要部件,应用在现代轧制无缝钢管的大型穿孔机上,对联轴器的强度安全性能及预期疲劳寿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其工作时各零件间的几何关系、运动学关系的分析计算,得出了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等速传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卢曦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37(5):457-461,472
以工艺强化后某轿车等速万向传动中间轴材料试样的扭转断裂为对象,试验研究了不同载荷强化和损伤后试样的静扭转断裂和疲劳扭转断裂断口形貌、断口硬度特性以及剩余静强度、剩余静刚度和断口硬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经过小载荷强化还是疲劳大载荷损伤的材料试样,其静扭转断裂断口都是横向剪切断裂且断口十分平齐;材料试样无论是否经历强化或损伤,其疲劳断裂断口呈现正断或横向切断不平齐两种形貌,正断和横向切断不平齐两种疲劳断口形貌与试样的强化过程、损伤过程以及试样的疲劳寿命之间没有明显的内在关系;疲劳过程中试样的剩余静强度、剩余静刚度和断口平均硬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轧机主传动万向接轴随机疲劳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向接轴是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具有结构复杂、工作时承受随机冲击扭矩等特点.在分析轧机主传动万向接轴受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以轧机冲击扭矩载荷谱作为主传动万向接轴的疲劳设计载荷;计及低于疲劳极限的应力循环对裂纹发展的影响,采用修正后的材料p-S-N曲线并运用累积损伤理论对万向接轴进行随机疲劳设计和寿命预测.提出的轧机主传动万向接轴随机疲劳设计方法同样适合于具有同类载荷特征机械零件或结构的疲劳设计.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聚区模型(CZM),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性能数值分析方法和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要设计参数对组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ZM适用于FRP约束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FRP粘结界面性能的研究;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FRP的...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提出了利用传动树形图及传动小树的概念描述主轴箱传动系统的方法,给出了关于中间轴总数、齿轮总数及各轴转速的公式,同时,简要地说明了主轴箱自动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双万向联轴节具有瞬时恒定传动比需要的条法。证明了当中间轴的两个叉面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时,仍有一组瞬时传动比为1的双万向联轴节存在。这种联轴节的输入轴与输出轴成空间交错轴关系。这种机构的存在使双万向联轴节瞬时传动比为1所要求的条法得以扩展,而且这种机构还可用于传递空间交错轴之间的运动,且瞬时传动比为1。  相似文献   

7.
空心轴指在轴体的中心制有一通孔,并在通孔内开有内键槽,轴体的外表面加工有阶梯形圆柱,并开有外键槽。空心轴主要用于钻机顶驱的驱动轴,其中心通孔与榨膛的主轴套相连接,输入的动力通过轴体外表面上的圆柱上安装的传动齿轮带动该轴而直接传递给榨膛主轴,从而实现工作机能,并被普遍应用于实际生产传动过程中。但由于其本身设计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对尺寸和形位公差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等特点,往往给生产加工带来很多的困扰。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多方面摸索,通过选用更加合理的材质,优化锻造工艺和热处理过程方案细节来提高材质本身的抗拉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的要求,更通过改善机械切削加工工艺方案并借助合适的简易工装,来提高加工过程中尺寸精度、同轴度和位置度的要求,使得空心轴的加工效率和一次检验合格率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搅拌器现有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对搅拌器空心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得出了空心轴的最佳直径值.它对搅拌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昆山荣星动力传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直径1.25米,长度14.395米、每根重达50吨的两根重载万向轴,正式交付客户江苏省沙钢集团。经专家鉴定,该万向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万向轴,也是“荣星”继2000年9月成功开发重达26吨国内最大的万向轴后的再次突破。  相似文献   

10.
高速机车转向架万向轴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转向架传动系统在高速运行时的动力学特性,文中以万向传动轴为对象,利用R-W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力学模型和动力学微分方程。选取9种方向不平顺作为线路干扰,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万向轴传动特性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在敏感波长不平顺作用下最为显著,但其频率特征则主要由万向轴名义转速决定。万向轴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对电机控制系统、机车运行稳定性以及万向轴的结构设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磁耦合器调速的新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风力发电机组对电网电压的支撑和故障穿越能力,提出了基于电磁耦合器调速的新型风电机组。在其传动链中,电磁耦合器的两端分别与变速齿轮箱的高速轴和恒速同步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两个轴系之间的转速差由电磁耦合器及变频器控制。基于电磁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风力机和电磁耦合器的转矩特性,提出了电磁耦合器的设计方法,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完成了系统并网运行时的稳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电磁耦合器调速的风电机组只需配备机组功率15%左右功率容量的电磁耦合器和变频器即可实现变速恒频运行,而且该类风电机组具有与常规火力发电机组相似的电网支撑和故障穿越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两淮地区近十个井筒的人工冻土力学试验,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深部冻粘土的强度和变形一般特性,为今后在该地区进行冻结法施工井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竖井自然排烟能力,开展竖井设置方案模拟优化研究。建立了竖井自然排烟能力对比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得到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运用FDS对不同高度、横向设置、均匀设置和竖井组不同开口数目4种典型工况下的竖井排烟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优化方案如下:竖井组高度为16 m时排烟能力达到最强,横向设置竖井排烟能力明显强于纵向设置竖井,均匀设置竖井组排烟能力明显强于集中设置竖井组,随着竖井宽高比增加,竖井组的排烟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个实用的轴的强度可靠性设计的计算程序.它可以进行静强度可靠性设计和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该方法使用方便,计算迅速,可设计轴的任意一截面直径及其可靠度、应力和安全系数、已在PC-1500袖珍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型墙体材料(LCFC板、NAFC板)的抗折和抗剪试验测定,得出了其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同时分析了不同纤维方向、不同厚度对其值的影响.并与国内石膏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新型墙体材料在轻钢结构复合墙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HSLWAC梁收缩和徐变预应力损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1根低强轻骨料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持续1年的预应力损失试验,并进行了与普通混凝土对比的收缩和徐变材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小于普通混凝土,后期收缩大于普通混凝土;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徐变系数小于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比普通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大.结合编制的混凝土结构时随性能分析程序,基于材料收缩徐变试验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多种规范方法对所做试验和文献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分析对比,建议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断裂韧性、耐腐蚀、高阻尼等特点,可大幅提高汽车服役寿命、燃油效率和安全舒适性,已被公认为汽车工业领域最理想的轻量化材料。但由于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来源于品种多、批量小、高成本生产的航空工业,为了满足车用CFRP 对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自动化制造技术的迫切需求,国际主流车企结合车身部件设计灵活、厚薄不均、复杂程度地不同的具体特点,开发了众多差异化的新型快速成型工艺,以实现最小碳纤维用量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复合材料功效的目的。本文通过与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等其他先进轻质材料的对比,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使用性能上的多样化特点及显著优势;并结合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典型应用案例,分析了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差异化快速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受非零平均应力的复合应力作用的轴的疲劳强度设计.提出了与强度理论相结合的通用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是按线性疲劳界限导出的.还提出了平均应力为负值时轴的疲劳强度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19.
大型重载支承轴隐蔽部位因发生不可观测的突发性疲劳断裂事故,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在分析支承轴振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在机械结构外部便于检测部位提取反映结构疲劳裂纹状态的特征信号,编写相应的MAT-LAB程序构建时序模型,然后模拟支承轴实际工况,将裂纹产生、发展、断裂过程划分为5种状态,建立标准故障模式特征向量空间.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Euclide距离判别函数,找出与标准故障模式特征向量中隶属度最大的特征向量,从而有效诊断支承轴隐蔽部位疲劳裂纹状态的程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图2,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