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软场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敏感场是软场,受被测介质分布的影响·以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灵敏度快速计算法为工具,通过多种介质分布下灵敏度分布的计算与比较,研究了传感器的软场性能·结果表明,即便对于介电常数差异较小的气/油两相流,不同的电介质分布亦可导致灵敏度值有正、负百分之几十的变化·各处灵敏度变化不仅与管内介质分布有关,还与该点在敏感场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的有限元模化与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有限元法与正交设计法相结合对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传感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化误差及测试单元变化对敏感场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影响,指出优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有限元网格的一致性以保证仿真结果的可比性,给出一传感器正交优化示例,优化后的传感器具有接近均匀的敏感场分布,性能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介质极化理论,构造一种新的有限元模型,规定了试样的形状、大小、数量、分布等·仿真结果表明,任意划分的有限元网格,灵敏度均匀性计算值之间的差别可达4475%,采用这种新的有限元模型,灵敏度均匀性计算数据之间的差别降低至73%·说明该有限元模型相对于不同的试样分布、大小和数量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电容式气-固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固两相流相浓度是工业亟需的一个难以准确测量的重要参数。该文从工业应用角度出发 ,设计了一种带有对称边保护极板的螺旋形状表面板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相结合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经实验验证 ,其检测场均匀性误差低于5 % ,显著地改善了电容传感器的“软场效应”,有效地减小了相分布及流型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与电容式速度传感器等组合成一体化装置 ,可用于在线测量气送粉体的瞬时流量。已在现场应用 ,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两相流参数测量中,电容式组分含率传感器,受流型影响很大·仿真实验表明,该种传感器在测量管道气/油两相流截面含油率时,其误差高达15%以上·流动成象可重建被测两相流体分布情况的图象,采用此处所述的依据流型修正浓度的方法,修正后的含油率误差降至5%以下·分析流型对测量的影响,导出了一个修正公式,并通过典型流型验证该修正方法的正确可行性·此修正方法同样适合其它气/液及液/液两相流·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容传感器存在检测场灵敏度分布不均匀及其测量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二电极、四电极及八电极的电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各参数对不同电极电容传感器的影响规律,得出同时满足电容传感器检测场灵敏度分布的均匀性和测量灵敏度的最优组合方案。仿真试验表明,随着电极数的增加,检测场区域的灵敏度分布越来越不均匀,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越来越高。通过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静态测试试验,得出二电极、四电极、八电极传感器试验数据的方差分别为0.054 9、0.061 3、0.096 3,即灵敏度分布越来越不均匀,同时随着电极数的增加,灵敏度增大。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此方法所得出的优化结果具有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煤炭截割三向力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示一种可用于井下测量煤炭截割力的三向力传感器。传感器为电阻应变式,其弹性元件上对应于三向分力的剪切应力区域,是由薄壁筒上开双层错位槽孔,即每一层均匀开出四个槽孔,但上下层槽孔之间沿轴向相互错开45°形成。对模型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和分析,确定了纯剪应力区的位置和主应力值。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力传感器不但三个测力方向灵敏度高、有足够的刚度,而且分力间交叉干扰小;制造工艺性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处理两相流信号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测量气固两相流的固体速度,介绍一种利用小波变换处理两相流信号的基本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小波函数带通特性,分别对上游和下游采集到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小波变换,然后研究上游和下游传感器信号经过变换后的信号尺度相关性·实验表明: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随机噪声,所以使用某一种尺度上的相关系数比传统方法求出的延迟时间更准确,提高了气固两相流的固体速度测量精度·最后给出对实际测量信号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选取压电执行器优化位置的拓扑优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可控矩阵的奇异值单元灵敏度来识别压电执行器优化位置·讨论了智能结构模态可控性的度量问题;推导了可控矩阵奇异值单元灵敏度公式;给出了确定压电执行器优化位置的优化准则;用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利用空间滤波和小波变换处理两相流信号的基本方法,首先研究电容传感器的空间滤波效应,并找出固体速度和带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小波变换的滤波特性,确定传感器的带宽,进而求出固体速度·最后给出对实际测量信号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条干不均匀度检测装置中电容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将有限元法引到条干不均匀测试中电容传感器的研究。应用有限元法对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填充因素的选取原则,减小非线性影响和测量的条件都作了相应的计算和分析,并对电容传感器做了实验验证。证明应用有限元法比解析法分析提供的电容传感器设计参数能使检测装置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各种两相流离散相浓度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电容法测量两相流相浓度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给出了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的设计准则,阐明了该传感器用于相浓度测量的优越性及其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汽轮发电机负序能力试验数据采集系统。本系统的特点是被测对象高速旋转,现场电磁干扰强大,测量时间短,必须考虑电磁兼容性,保证精度和可靠性。文章阐述系统总体设计,传感器选择,信号调理电路,软件补偿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单支管中气固两相流质量流量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容传感器与文丘里管相结合测量单支管中气固两相流质量流量的新方法·通过电容传感器对固相浓度的测量,可以求出气固两相流的固气比,结合文丘里管上的差压信号,可以计算出相应气体单独流经文丘里管时所产生的差压,由此可以求得气体的质量流量,进而得出固相的质量流量·实测结果显示,测量误差小于33%·此方法不直接测量管道中气体的质量流量,而是通过测量浓度和差压信号来求得气固两相的流量值·此方法特别适用于不能直接测量气体流量的场合支管流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应用于K波段相控阵收发系统的差分反射负载型无源移相器的设计方法.基于TSMC 90 nm CMOS工艺实现了一个5 bit移相器,其反射负载由电感和变容二极管并联组成.测试结果表明,该移相器的移相误差在23~25 GHz频带内小于6°,在22~26 GHz频带内小于15°.又基于相同工艺提出了一个改进的6 bit移相器,采用品质因数相对较高的叉指电容阵列替代传统的变容二极管,通过开关控制实现电容值的改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版移相器的移相误差在23~25 GHz频带内小于4°,在22~26 GHz频带内小于8°.   相似文献   

16.
We describe a new two-phase flow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algorithm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which is based on 12-electrode capacitance transduc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his algorithm is able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imaging fidelity without decreasing the imaging velocity.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No. 950490) Yan Jie: born in 1969. Ph.D.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用于三相六状态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的锁相伺服系统。文中重点介绍由D触发器和与或非门等组成的鉴频鉴相器工作原理和布尔代数模型、功率控制网络的简化模型。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找出了部分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样机试验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这3种传感器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特点,为提高铸件生产质量,促进自动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用SPWM逆变电容替代单相双值电容电机中常规电容的方案.定性分析表明此方案取消了原电机中的离心开关,为电动机提供可连续变化的电容,使电机获得接近圆形的旋转磁场,且这种特点不随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改善了电机性能,并为电机设计提供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