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环境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区域基础环境、区域制度环境、区域文化环境、园区创新环境、园区依托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以北京地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总体情况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通过政府、大学、园区以及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华 《华东科技》2005,(5):18-21
众所周知,我国的科技成果70%源自大学。从1999年下半年起,大学科技园建设即被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让大学在我国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大学科技园成为一支创新生力军。伴随着国家大学科技园阵营的扩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正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创新人才和技术、成果过多地集中在大学,如何解决创新源头问题,最大地释放大学创新能力?我们又当如何评价和看待当前大学科技园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下面,让我们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紧紧围绕科技园的总体规划,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以企业孵化为重点,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科技园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产、学、研结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与社会连接的桥梁,为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广东大学科技园与其他地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相比相对滞后,广东大学科技园应从培育创新文化、建立融资渠道、搭建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科技园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珑 《科技咨询导报》2009,(28):156-158
以创新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和大学科技园运作机制为基础,定义创新能力,确定创新能力反映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流图模型,使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科技固创新能力的因素及其作用效果,并多角度为大学科技园创新战略的制定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婷婷 《科技资讯》2010,(15):211-211
本文阐述了大学礼仪的意义,分析了高校院系办公室在推动大学礼仪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从树立礼仪意识、加强文化修养、营造礼仪文化氛围、培养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院系办公室如何推动大学礼仪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它是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基地。“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功能健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使之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最活跃的创新源。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它是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基地。“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功能健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使之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最活跃的创新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及文化建设是推进国家创新创业事业的重要步骤,对国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大学创业文化建设路径多种多样,但是未能形成可行机制。文章分析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现状,阐述其紧迫性,指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描,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以铸就大学创新文化之魂为核心,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文化是提升大学创新能力的引擎,在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引领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大学的创新文化首先要创新大学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创新精神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创新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构建起新时期的大学创新精神文化体系. 弘扬现代大学理念,培育创新精神文化 大学理念,反映了大学在其办学历程中所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和独特个性.要围绕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当代使命不断进行理念创新,结合自身传统深化校风、学风、教 风等精神内涵,把科学研究所倡导的求真求实、批判求新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所蕴涵的自由民主、激励包容等人文关怀统一到创新实践之中,使创新活动具有不竭的精神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2.
马文峰 《科技信息》2010,(24):358-358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为例,从传统继承、优势发挥、重点突破、校地结合及文化建设等角度探讨如何实现生物医药大学科技园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九五”重点建设的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而成。 四川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第一次授牌的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按照科技部、教育部的要求,凭借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优势,汇聚社会各种资源,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围绕四川省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八大基地建设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人才培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提升科技园的整体孵化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编织了多学科特色的高科技企业创业“摇篮”。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育需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根据学科需要适时加大对学生进行课堂内外人文教育的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务必通过各种方法着力提升自身的知性文化内涵,逐步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本文通过透视大学英语课堂人文元素缺失的现状,就英语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文化内涵,进而丰富课堂内容辐射升增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九五”重点建设的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而成。四川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第一次授牌的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按照科技部、教育部的要求,凭借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优势,汇聚社会各种资源,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围绕四川省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八大基地建设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人才培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提升科技园的整体孵化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取得了显成绩,编织了多学科特色的高科技企业创业“摇篮”。  相似文献   

16.
复旦科技园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紧紧依托复旦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科研基础,基本上完成了《复旦科技园三年发展规划》的预定目标,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软体服务体系初步完善,营造了日趋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奠定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曹一兵 《科技潮》2003,(8):30-31
1994年,清华大学注册成立了“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以科技园为名称注册的大学科技园。9年来,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科技资源优势,由浅入深地发挥了“大孵化器”的卓越功能,打造了一支熟悉科技研发、懂得投融资业务、拥有企业管理经验、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团队。目前,清华科技园无论是在硬环境的建设还是软环境的营造,都走在了全国大学科技园的前列。园内已有SUN、斯伦贝谢、P&G等全球500强企业等国外科研机构入驻。2001年5月,清华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确认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不仅事关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还事关高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事关高水平大学建设,事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现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标准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但要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存在数量较少、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因此,广东仍需要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园区发展能力,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李双喜  赵镇  马文峰 《科技信息》2011,(21):186-186,182
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科技园目前服务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常见模式,对大学科技园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的作用的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科技园服务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何从增强教师团队创新意识入手,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调整大学科技园的相应管理机构职能,增加投入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大学科技园在服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