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壤亏钾现象,将石英、钾长石和伊利石3 种黏土矿物按不同比例混合,并以此作为供试基质,研究在不同控水条件下,硅酸盐细菌C6X 菌株接种量对不同基质释钾效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条件使硅酸盐细菌C6X 菌株能够充分发挥释钾效应,从而使塌陷地土壤亏钾现象得到改善,以便进一步对当地土壤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硅酸盐细菌能增加基质速效钾含量;接种量变化影响基质的释钾效果,不同配比基质最佳接菌量均为10%;4 种配比基质的最佳含水量随着黏土矿物黏性的增强而依次降低,分别为对应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20%、100%、70%和55%;石英:钾长石:伊利石质量配比为1:1:3 时,硅酸盐细菌C6X 菌株对其释钾效果最优,可达1.44%。因此,土壤在含水量为55%时接种10%的硅酸盐细菌其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磷贫碳酸锰矿石微生物脱磷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芽孢杆菌代谢产酸的生化特性.考察了其在富磷、缺磷及含磷酸钙的缺磷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摄磷、溶磷行为.结果表明:在富磷培养基中,细菌代谢产酸明显并能过量摄磷;在缺磷培养基中,细菌代谢受到抑制;在含磷酸钙的培养基中,细菌除能过量摄磷外,其代谢产生的酸具有显著的溶解磷酸钙作用.  相似文献   

3.
硅酸盐细菌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宾 《贵州科学》2000,18(1):43-53
硅酸盐细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种特殊的芽胞杆菌,可产生十分丰富的胞外多糖,目前人们正利用它制成细菌肥料,以便从土壤矿物中释放出可溶性钾、磷和硅等元素,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在冶金工业上,硅酸盐细菌主要被应用于细菌淋滤和改进某些矿物材料的特性等方面,实践表明,该类细菌对低品位矿物的开发以及回收利用某些有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报道了有关这一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作者特别强调采用矿物  相似文献   

4.
硅酸盐细菌的选育及其脱硅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找到能从高硅含量铝土矿中脱硅的细菌,利用常规微生物筛选技术,从硅酸盐肥料中筛选到3株编号为JXF-1,JXF-2,JXF-3菌株,通过形态学研究,并与标准的胶质芽孢杆菌的生化特征比较,表明JXF细菌为胶质芽孢杆菌。使用JXF-1菌株对5种不同铝硅酸盐矿物的铝土矿进行了生物脱硅条件试验研究及脱硅效果分析,表明该硅酸盐细菌具有一定的脱硅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者分离到硅酸盐细菌JF88菌株,经鉴定为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经28℃110RPM培养144h后,用 7520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得磷转化强度是磷细菌MB1的15.79倍,用直接计数法测得JF88菌 株的生长超过MB1菌株。该菌株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硅酸盐细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种特殊的芽胞杆菌,可产生十分丰富的胞外多糖,目前人们正利用它制成细菌肥料,以便从土壤矿物中释放出可溶性钾、磷和硅等元素,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在冶金工业上,硅酸盐细菌主要被应用于细菌淋滤和改进某些矿物材料的特性等方面,实践表明,该类细菌对低品位矿物的开发以及回收利用某些有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报道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作者特别强调采有矿物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诸如细菌与矿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硅酸盐细菌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酸盐细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种特殊的芽胞杆菌 ,可产生十分丰富的胞外多糖 ,目前人们正利用它制成细菌肥料 ,以便从土壤矿物中释放出可溶性钾、磷和硅等元素 ,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在冶金工业上 ,硅酸盐细菌主要被应用于细菌淋滤和改进某些矿物材料的特性等方面 ,实践表明 ,该类细菌对低品位矿物的开发以及回收利用某些有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报道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作者特别强调采用矿物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诸如细菌与矿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所筛选的硅酸盐细菌RM 0 1菌株为材料 ,对所需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 .在选择的适宜培养基中 (TR复合培养基 ) ,对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及摇瓶装液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 .结果表明 ,在pH为 7、温度 36℃、转速 2 2 0r/min、装液量 5 0mL时 ;硅酸盐细菌菌量可达 10 .6× 10 8个 /mL  相似文献   

9.
一株菲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荧蒽和芘的降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株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的菲降解菌PE1501 1在不同培养条件(温度、初始pH值、菲初始浓度、共基质)下的生长特性,并初步考察了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和土壤中对4环PAHs—荧蒽和芘的潜在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含菲50 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偏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生长,液体培养基初始pH 5.0时菌株生长最好;该菌株能耐受菲的初始浓度超过200 mg/L,但菲初始浓度较高时菌株生长出现较明显的延迟期;添加乙酸、溶解性富里酸或溶解性胡敏酸作为菲的共基质对菌株生长有短暂的促进作用;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能以菲或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充分生长,并对荧蒽有一定程度的去除能力,但对芘的降解能力很低;将该菌株接种到灭菌污染土壤中,可有效提高菲、荧蒽或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冠花根瘤菌8406、MXCV1、MXCV2.MWCV3,MXCV4等五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表明:8406、MXCV1、MXCV2在YEM培养基中生长较快,代时在5小时以下;而MXCV_3;MXCV4生长较慢,代时分别为8.0和8.4小时.所有菌株在YEM培养基中产酸,对单糖、双糖、多糖等多种碳源的利用行为相似,在碳源利用时大多产酸,对抗菌素的抗性特征等都与一般快生型根瘤菌相似.菌株对有机氮源利用较好,而利用无机氮源生长较差.石蕊牛奶反应中均出现血清环、产酸或产碱,菌株在34℃以上高温均不生长,生长pH范围为6.0—8.5,菌株的耐盐能力不超过0.1mol/L NaCl.小冠花——根瘤菌共生效应表明,菌株MXCV_2的接种效果最显著,有作为优良菌株用于生产菌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Hackwell JA  Gehrz RD  Woolf NJ 《Nature》1970,227(5260):822-823
Interstellar silicate absorption is observ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galactic centre. Most interstellar silicon seems to be in silicate form.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找出了水玻璃砂VRH-CO_2硬化法的真空度与脱水率及强度的关系。发现在真空脱水时,真空室内有一个降温过程;在本实验条件下最大降温达11℃。用扫描电镜观察到VRH-CO_2法的水玻璃粘结膜是由细小而均匀的硅酸胶粒所组成,而普通CO_2法的粘结膜是连片的硅酸凝胶结构。提出水玻璃砂VRH-CO_2法的真空度以1.33~2.00kPa为宜,并指出了CO_2吹气量及保持时间、原砂质量、残留水分和环境湿度对型砂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Lacks DJ  Van Orman JA  Lesher CE 《Nature》2012,482(7385):E1; discussion E1-E1; discussion E2
  相似文献   

15.
以四氯化硅、苯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一种硅卤协同阻燃增塑剂硅酸三(二氯丙基)苯酯.用正交试验探讨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四氯化硅与苯酚的物质的量比为1∶1,四氯化硅与环氧氯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3.3,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8h,产率为98.2%.并采用FT...  相似文献   

16.
均匀设计是一种具有试验次数少、代表性强的新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从均匀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均匀设计在硅酸盐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玻璃改性剂及改性水玻璃的合成工艺、性能及其在火车车辆零件的铸造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所合成的水玻璃改性剂可大幅度提高水玻璃的粘结性能和溃散性,有利于解决水玻璃砂的再生和回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Polymer-layered silicate (PLS) nanocomposites exhibit so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much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polymer filled composites. A relatively low content of layered silicate yields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material performance. After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lay reaches a relatively low “critical value”; however, further increasing does not show a greater stiffening effect. This phenomenon is contrary to previous micromechanical predictions and is not understood wel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PLS nanocomposites, the present note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physical micromechanisms of the above unexpected phenomenon. The Mori-Tanaka scheme and a numerical method are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ive elastic moduli of such a composite.  相似文献   

19.
以四氯化硅、甲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合成硅卤协同阻燃增塑剂硅酸甲基三(氯乙基)酯.探讨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四氯化硅与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1,四氯化硅与环氧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3.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 h,产率为98%.并采用FTIR,1H-NMR,极限氧指数等技术表征化合物硅酸甲基三(氯乙基)酯的分子结构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