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工业机器人普遍采用的RV减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虑RV减速器第一级传动中太阳轮和行星轮变形,第二级传动中针齿壳、针齿、摆线轮、曲柄轴承滚子和曲柄轴变形,针齿和针齿孔加工误差,曲柄轴承间隙及摆线轮与针齿间啮合侧隙,基于有限元法,利用ANSYS APDL建立RV减速器参数化有限元装配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各因素综合作用下摆线轮齿受力分布及各齿受力大小,总结出摆线轮轮辐结构变形对摆线轮受力的影响规律,为RV减速器摆线轮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均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提高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承载能力的角度,系统地进行了在柱销上加均载环后的载荷和强度计算分析,建立了柱销设计公式,对提高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的承载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改进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摆线针轮减速传动需要专门的输出机构、体积大、振动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摆线轮作定轴传动的新型定轴摆轮传动机构。分析研究了该机构的传动原理和传动结构;推导了摆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和齿廓方程;设计制造样机,并在齿轮传动试验台上对该样机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减速器在额定工况下传动效率可达91.9%,最大振动速度有效值为3.09mm/s,最大结构噪声为101.6dB。  相似文献   

4.
以RV减速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第2级摆线针轮传动机构的多齿啮合特性,采用作用线增量法,分析了各个针齿与摆线轮啮合处的原始误差造成的摆线轮自转误差,得到多齿啮合下的摆线轮输出转角误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传动误差分析模型,研究了各个构件的原始误差对输出转角误差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各个构件的原始误差的传递过程。对320E样机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输出盘轴孔偏心误差对样机的传动误差影响最大,其次是摆线轮齿形误差和曲柄轴偏心误差,行星轮偏心误差的影响最小;位于低速级的原始误差影响较大,而位于高速级的原始误差影响较小;输出盘与行星架相联造成的反馈引起的传动误差很小,但在精密传动中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对RV减速器曲柄轴进行受力分析,提出曲柄轴弯曲应力分析的理论计算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利用ANSYS APDL建立RV减速器装配体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关键零部件之间的接触,行星轮、曲柄轴承以及摆线轮的变形和曲柄轴承间隙,使曲柄轴弯曲应力分析更符合工程实际。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总结出每个曲柄轴最大弯曲应力发生的位置及曲柄轴弯曲应力的影响因素,为曲柄轴结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摆线针轮传动原理,分析大偏心量摆线针轮机构的传动误差,探究大偏心量摆线轮几何建模和传动性能的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切削加工模拟法得到摆线轮齿廓,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RV减速器虚拟样机模型实现传动误差分析。结果 得到了不同偏心量的RV减速器传动误差。偏心量越大,RV减速器的平均绝对值误差越小、振动越小、传动越平稳、背隙越小。因此,加大偏心量能够减小传动误差的波动,减小背隙,获得更为平稳的传动性能。结论 本文提出的大偏心量摆线轮设计方法可为RV减速器创新设计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输出型式对星轮减速器承载能力的影响,对提高星轮减速器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2种输出型式星轮传动轮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其传动比及变位轮齿啮合传动重合度、齿廓干涉检验等计算公式。通过SolidWorks建立2种输出型式星轮传动轮系的三维模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2种输出型式星轮传动轮系载荷响应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输出型式星轮传动轮系均具备多齿接触弹性啮合传动特性;在同样载荷作用下,星轮减速器采用行星轮输出型时其承载能力比内齿轮输出型的高,其轮齿啮合效果比内齿轮输出型的好。  相似文献   

8.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强、传动效率高和工作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各类机械设备中。摆线轮是摆线针轮减速器中的关键部件,本文利用移距修形法和等距修形法得到摆线轮齿廓曲线,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功能,研究了摆线齿廓和摆线轮的建模方法,该模型的建立为摆线轮在设计、加工和仿真时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某设计中摆线针轮减速器受径向载荷作用所反映出的问题,分析了径向载荷对摆线针轮减速器的影响,提出摆钱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等受有较大径向载荷时,应适当降低许用扭矩,以保证减速器能安全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齿销和柱销是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中易变形的零件。文章根据针齿销和柱销的结构及受载情况 ,应用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 ,得出其简化的力学模型及弯曲变形的挠曲线方程、转角方程 ,进而求出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建立了刚度条件。文中还对针齿销和柱销的弯曲变形对整机的扭转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求出了整机的扭转变形。  相似文献   

11.
对单级针摆减速器点蚀故障信号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针摆减速器壳体上运用加速度计及在输出轴处用涡流位移传感器测试了振动信号,并借助于幅域特征多数,考察了各种点蚀故障,通过微机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为针摆减速器的点蚀故障诊断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纺织品热传递的基本原理及有限元方法的求解过程,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有限元方法在纺织品热传递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热传递过程计算迅速的特点,对影响纺织品热传递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人工气候宣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Heat transfer is related to thermal comfort of textileproducts . Thermal comfort involves heat transfer andmoisture transfer . For moisture transfer and the coupled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a lot of meaningful works havebeen done[1 5]. For heat transfer ,the early research focusedon experi mental study[6 8]and the research of insulatingmaterial[9 10]For heat transfer through textiles , manyquestions still remain unanswered . One of the questions ishowto describe the details of t…  相似文献   

14.
在给定换热器传热量下导出使投资费用最少的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准则和使流动传热过程火用损失率最小(即反映运行费用最省)的换热性能最佳配比准则,并利用两准则间的相关性对换热器进行综合性能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和运行参数.为显示优化方法过程,以圆形肋片管换热器为例进行具体的性能优化,经数值迭代最终获得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增湿除湿(HDD)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两级多效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用电加热水箱模拟太阳能集热器,对该装置进行了性能研究,目的是了解装置产水性能及效率. 试验中,给出了装置在不同加热温度、苦咸水进水流量以及补水流量下的各测点温度变化和淡水产量,并理论分析了苦咸水进水流量对装置产水量的影响,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不同进水流量下的装置性能系数(GOR). 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产水量随苦咸水进水流量和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大,在苦咸水进水流量为1 000 kg/h时,装置产水量可以达到63.55 kg/h. 由于该装置多次利用了湿空气的凝结潜热以及排浓盐水所含的显热,其性能系数在加热温度为85 ℃时,最大可以达到1.98. 且装置性能系数的理论计算值和试验测试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辐射和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基本公式出发,建立了大型直流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传热计算模型,对模型每根管子进行了传热计算,从而得到整个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传热特性,并考虑了结构、煤种、运行工况等对传热的影响。本模型的建立更直接、细致地确定了过热器、再热器的传热工况,为分析过热器、再热器偏差、传热恶化、寿命等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压电式电/气转换装置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压电式电/气转换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实验研究证明,以压电复合圆盘作为执行器的转换装置响应快、反应灵敏、性能稳定,在较低电压下很容易实现输出气压0.02~0.1MPa的工业现场要求,为新型压电结构电/气转换器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第二类吸收热泵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溶液降膜吸收传热传质并通过热管移出吸收热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所求得的波动膜流解及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热管加热段外壁面溶液波动降膜传递方程和热管传热方程,研究了膜雷诺数、低位余热温度、输出热温度及降膜波动等因素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并与平滑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总结我国现有厂家及用户对摆线减速机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方案,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新结构对增大传动比范围、提高转臂轴承的承载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改进,对大传动比减速机还能减小体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两阶段悬浮液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的流场分布以及液滴/颗粒行为,采用三维Euler-Lagrange耦合建模方法,模拟悬浮液在流场中破碎雾化、运动换热、蒸发扩散并最终被基板捕捉的过程。悬浮液物性由基于实验的拟合函数编译,并考虑了液滴形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氮气质量流量,可以在不影响焰流速度的前提下,调节焰流温度,以满足不同温敏材料涂层制备的工艺要求。通过调节悬浮液的体积流量,可以使悬浮液到达焰流中心被充分加热加速。适当减小悬浮液的体积流量有助于提高颗粒被基板捕捉时的温度与速度,适当提高或降低悬浮液的颗粒浓度可以在不影响颗粒被基板捕捉时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颗粒输出量或降低颗粒粒径,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