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粉防己碱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以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12周末检测血糖、血脂、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应用RT-PCR检测心肌CTG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M未治疗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CTGR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持续高糖能导致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CTGF mRNA表达增强,而粉防己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抑制CTGF mRNA表达,从而可能减轻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无细胞毒性浓度的粉防己碱(0.5mg·L-1),明显地增强三尖杉酯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降低集落形成率,但对敏感HL60细胞没有增强作用。DPH荧光标记法测定表明,粉防己碱对细胞膜流动性没有影响;提取经药物作用后的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粉防己碱增加三尖杉酯碱引起的HL60耐药细胞DNA降解,使细胞以编程方式死亡。结果表明:粉防己碱能逆转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耐药细胞对三尖杉酯碱的耐药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丙酮胺(Triacetonamine-HC1,TAA)明显延长离体豚鼠心肌ERP(有效不应期),APD(动作电位时程)和ERP/APD_(90),使坪台水平略为下降,但不影响APA(动作电位幅度),V_(max)(零相最大去极速率)和RP(静息膜电位),TAA抑制心肌自发异位节律性和由Ba~(2+)式缺氧诱发的自律活动,延长LP(动作电位潜伏期),提高TS(阈刺激强度);用高钙液灌流心肌,可部分逆转TAA的作用;TAA显著抑制由高K~+造成的SRAP(慢反应动作电位),并呈电压及频率依赖性;TAA可逆转利多卡因和乙酰胆碱缩短APD的作用.结果提示TAA通过抑制自律性,延长不应期及阻滞Ca~(2+)内流而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粉防己碱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材自人体增生性瘢痕,提取出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粉防己碱,用Tun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比较两组间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使用粉防己碱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促进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粉防己碱可能具有防治瘢痕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粉防己碱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 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粉防己碱2# ,3次/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hs-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均在梗死后7 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 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7 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s)在心脏中占据的比例虽少,但对心脏正常功能的维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下游信号通路的多向性激活抑制心衰时的病理性心肌重构:促使心肌细胞适应性肥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收缩性、诱导缺血预适应.心脏α_1-ARs主要位于细胞核内,依赖"由内向外"的信号通路来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本综述为α_1-ARs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干预作用。方法:对36例EH伴有LVH患者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mg/日,1次/日(qd);服药4周时若患者BP≥160/100mmHg,则苯那普利剂量增加至20mgqd,总疗程26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参数,并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用ECG计算出QTd、校正的QTd(QTcd)。结果:(1)治疗后的LVMI、QTd和QTcd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2)治疗前的QTd、QTcd分别与治疗前的LVMI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及r=0.77,P<0.01),治疗后的QTd和QTcd的降低程度分别与LVMI降低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1及r=0.75,P<0.01)。结论:苯那普利能有效地逆转EH患者LVH,降低QTd、QTcd;QTd与QTcd可作为LVH逆转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体外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透射电镜、MTT,流式细胞技术,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细胞活性和Western Blot分析等方法探讨异鼠李素对心室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发现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MTT,流式细胞技术,及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I/R+/isor+组心肌细胞活性与I/R+/isor相比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程度减弱;Western Blot也表明与I/R+/isor组相比,I/R+/isor+组心室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及p5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Bcl-2/Bax比率显著减小.从实验结果显示异鼠李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低浓度的异鼠李素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药物浓度越大,保护作用越强;而高浓度的异鼠李素则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对心肌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沈祥春  陶玲  喻斌  方泰惠  钱之玉 《贵州科学》2007,25(Z1):407-415
目的:研究太子参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与心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复制慢性心衰大鼠动物模型,以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心功能,体重指数、羟脯氨酸含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心肌纤维化,RT-PCR与酶谱法分析MMP-2与MMP-9的mRNA表达与活性.结果:大鼠冠脉结扎6周后,心功能显著紊乱;体重指数、羟脯氨酸含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结果提示心肌纤维化;左心室组织MMP-2与MMP-9的活力增加,mRNA水平提高.太子参水煎液连续灌胃给药5周,可以显著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抑制左心室组织MMP-2与MMP-9的活力及mRNA的水平.结论:大鼠冠脉结扎6周形成慢性心衰模型,太子参水煎液可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心衰,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的表达与活力,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rine,Tau)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新生大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yo Fbs)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AngⅡ诱导新生大乳鼠myo Fbs增殖,建立心肌纤维化(myofibrosis,MF)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胶原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PKCα的膜转位及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KCα和p-ERK1/2蛋白表达及含量.结果 Tau(30,60,120)mmol/L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Myo Fbs增殖及胶原合成,同Ang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应用免疫细胞染色Western blot并且结合图像分析,结果表明:Tau可抑制p-PKCα膜转位和表达,与AngⅡ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u可能通过减少p-PKCα的表达及膜转位,从而抑制MyoFbs增殖和胶原含量的增加,抑制MF,逆转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1.
观察FoxO3a基因干扰对胰岛素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凋亡的影响。分离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选用胰岛素、FoxO3a小干扰RNA处理细胞。MTT检测CMECs存活率;TUNEL检测CMECs凋亡;检测细胞的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3a、p-FoxO3a(Thr32)、SVV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FoxO3a siRNA组FoxO3a总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相比,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FoxO3a siRNA组的存活率下降,凋亡率、caspase-3活性增加,FoxO3a、SVV表达减少(P0.05)。结果 FoxO3a在胰岛素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凋亡中有一定的作用,且主要通过去磷酸化(失活)调控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山葡萄多酚(PVAR)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20min,测定心肌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和SOD活性,膜磷脂及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VAR(200,400mg/kg )组SDH,CCO,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膜磷脂含量增加(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PVAR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细胞电生理学方法,在家兔心脏研究了电针对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改善作用。家兔经戊巴比妥麻醉,开胸结扎冠脉左室支20min松结再灌5min后,缺血区心肌动作电位呈现异常。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振幅、O相最大速度、动作电位时程发生不同程度下降或缩短。有一定数量的心室肌细胞甚至呈现慢反应电位。电针治疗组缺血区细胞动作电位异常明显恢复,表现为接近正常动作电位波形的细胞数占探测细胞总数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未电针组为13.6%,电针组为35.6%。此外,在电针组心肌标本缺血区还探测到15.6%的超常型动作电位,其振幅和O相最大速度均超过正常动作电位。在未电针组心肌标本缺血区未发现此种细胞。  相似文献   

14.
据专家研究表明,冠心病的病因不明,现已知二百六十种因素与发病有关,因此治疗比较复杂.以心绞痛为例,标准西医治疗包括增加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治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治疗与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传统维药薰衣草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法,用停灌/复灌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离体心脏局灶I/R模型。通过记录再灌注过程中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和心率(HR)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LAE)对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伊文斯蓝和TTC双染法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对局灶性I/R损伤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AE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并增加冠脉流量(CF);降低冠脉流出液中与心肌组织损伤相关的LDH和CK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由此可知,薰衣草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氧化胁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素-1基因治疗兔心肌梗塞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管生成素_1(Ang1)基因经重组腺病毒介导转移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形成的作用 .应用共转染 2 93细胞 ,制备纯化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 .将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冠状动脉结扎后缺血心肌细胞 ,分别应用RT_PCR方法及X_gal染色测定外源基因在转导心肌中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及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生长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并用心脏超声检查观测了注射Ang1重组腺病毒后心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缺血心肌后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 ,X_gal染色显示LacZ基因转移后第 3、7、14、2 8d注射部位心肌均见蓝染 ,尤以 7d明显 ,RT_PCR测定提示Ang1基因在转移后第 3d心肌中即有表达 ,7、14d仍呈阳性表达 .转移 2 8d后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心肌梗塞发生后各组的心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所改善但 14d内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2 8d后Ang1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本实验表明腺病毒介导的Ang1基因在兔缺血心肌中能有效表达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改善心脏功能 .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理学博士研究生王小菁和叶庆生在潘瑞炽教授指导下,已经完成必修课程和毕业论文,于1990年6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准授予博士学位.这是我校首批理学博士.王小菁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红光对绿豆下胚轴切段伸长抑制过程中内源激素及钙水平影响的研究》.这是光生物学目前很活跃的前沿工作,对于阐明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者将红光、钙、钙调素、植物激素、细胞伸长等结合起来,构思新颖.试验证明:(1)红光减少线粒体Ca~(2+)积累和线粒体Ca~(2+)-、Mg~(2+)-ATP酶活性,Ca~(2+)-ATP酶可能作为钙泵控制钙积累,钙和钙调素可能在红光信号传递中起作用.(2)红光抑制自由生长素含量而增加酯结合态生长素,红光也减少赤霉素_(1+3+4+7).(3)红光明显抑制下胚轴切段伸长(与减少切段吸水有关),而远红光可逆转红光的效应,这证实确是光敏素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两色金鸡菊总黄酮(Coreopsis tinctoria Nutt flavonoids,CTF)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脏I/R模型。观察I/R期间CTF对左心室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和心率的影响。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采用TTC染色法评价心肌梗死程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CTF预处理组的左心室发展压(LVDP)及±dp/dtmax的绝对值均显著升高;CTF预处理组可使心肌组织中的SOD和GSH-Px的含量显著增加;MDA的含量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程度也明显降低。由此可知,CT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TF可以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氧自由基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在内质网(ER)应激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使用衣霉素(TM)建立SD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观察对照组与FGF-2及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治疗组细胞凋亡情况,并使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RTPCR)检测各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可引起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增加,与缺氧/复氧组相比,FGF-2预处理组及TUDCA预处理组内质网应激减弱;FGF-2和TUDCA均能改善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及活力减弱;FGF-2能够抑制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与TM处理组相比,FGF-2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减弱,细胞活力改善.结论:缺氧/复氧及TM均可以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损伤,而FGF-2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其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小剂量时可扩张静脉,使静脉回流减少,左室舒末压下降,使心脏前负荷降低,降低心肌耗氧量.较大剂量时,也能舒张外周阻力血管和心肌阻力血管从而降低血压,还可以间接地增强心肌收缩力.硝酸酯类药物可增加冠脉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强缺血区的节段收缩,从而达到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的作用.临床医生只有了解了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性质、作用机制、用量、用法及副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