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8,43(4):286-286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l titr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H 7 2) at room temperature to give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for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a series of chemically modified β cyclodextrins bearing aromatic groups with adamantanol.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tructural factors, electron effect of the substitutent groups and the size and chain length of the fluoroph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stability of the 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bearing a positively charged pyridinio moiety can be enhanced by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ost cyclodextrins and the adamantanol guest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chang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clusion complexation.  相似文献   

2.
朱顺清  李伟  张宁 《河南科学》2007,25(5):741-743
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修饰环糊精与金刚烷衍生物包合物的稳定常数.8-羟基喹啉修饰环糊精可发射8-羟基喹啉基团的荧光,环糊精和8-羟基喹啉基团存在自包结现象,当该修饰环糊精加入金刚烷衍生物后,金刚烷衍生物和修饰环糊精形成更稳定的包合物,可以把环糊精自包结的8-羟基喹啉基团顶出环糊精空腔,从而引起饰修环糊精荧光强度的变化.通过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值,测得修饰环糊精与金刚烷衍生物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lg Ks=4.015.  相似文献   

3.
A novel p-cyclodextrin derivative, L-cystine bridged bis(β-cyclodextrin) 1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13C NMR, IR, Raman and combustion analyses. Spectrofluorometric titr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aqueous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H=7.20) at 25℃ to give the complex stability constants (Ks) and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s (-△G°) for the stoichiometric 1 : 1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1 with four dyes. The binding abilities and molecular selectiviti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size/shape-fit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s and guests. 2D ROESY investigation for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host and guest further confirms the cooperative binding of bridged cyclodextrin 1 with guest.  相似文献   

4.
应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开发的RFPA^2D系统,对含高弹模不同强度的包体试样的破裂模式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包体强度的增大,包体主声发射位移加载量呈上升趋势;试样最大承载力和临界应力呈上升趋势,残余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当包体与母岩强度接近时,包体破裂程度低,主声发射频度低;当包体与母岩强度相差较大时,包体破裂程度高,主声发射频率高;当包体强度较小时,剪应力降由包体垂直轴线中央不断向其两端扩展,而当包体强度较大时,剪应力降由包体垂直轴线的两端向其中央扩展。  相似文献   

5.
用巯基乙酸甲酯改性3.0~5.0代聚酰胺-胺(PAMAM)树形大分子,用红外、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借助巯基端基与银离子的配位作用,以巯基改性PAMAM为稳定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还原AgNO3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冷冻干燥法制备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考察所制备的丁苯酞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TLC,UV,IR,DSC,TGA可以表征包合物的形...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轴承钢中TiN夹杂物的形成热力学,以及钢中Ti和N的控制理论,并在某钢厂进行了GCr15轴承钢的生产实验.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钢中Ti或N的含量越高,TiN夹杂物开始析出温度就越高,析出物的尺寸就越大;使用低Ti合金原料能够有效降低钢中的Ti含量;采用低Ti铁水,初炼渣中的TiO2降到1.0%以下,能有效控制钢水中的Ti含量;采用低钛合成渣过程回钛量显著减少,钢中Ti含量由原来的37×10-6下降至30×10-6;优化改进精炼工艺和大包保护浇铸可以降低钢中N含量为33×10-6;降低凝固偏析,能降低TiN夹杂析出.  相似文献   

8.
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β-环糊精与红景天苷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红景天苷的吸光度随β-环糊精(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的性质,研究温度对包合形成常数的影响,计算得到某些热力学常数,并讨论了包合过程的驱动力.结果显示,形成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整个包合过程是焓、熵联合驱动的过程,其中疏水作用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β-CD)/肉桂醛包合物的形成大大改善了肉桂醛的物化性质,通过TG-DSC和UV-vis分析,表明β-CD与肉桂醛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298 K时的包结常数为328.8 M-1.通过变温UV-vis实验得到了β-CD与肉桂醛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为-53.71 kJ.mol-1,ΔS为-0.132 kJ.mol-1.K-1,ΔGθ为-14.35 kJ.mol-1,表明此包结过程是一个焓驱动的放热的自发过程.最后,用PM3对β-CD/肉桂醛包合物的最稳定结构进行了分子模拟,认为肉桂醛的醛基位于β-CD的大口端,与β-CD的仲羟基存在着氢键作用,与实验表征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二聚炔雌醇分子钳对氨基酸的对映选择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受体与适当底物间的分子识别 ,以建立仿生模型的研究已成为生物有机化学前沿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1 ] .生物分子多数是手性分子 ,因而手性识别在生命过程中极其重要[2 ] .近年来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多种大环受体 (如冠醚、环糊精、环番等 )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有较多的报道 ,然而甾体类大环和甾体分子钳受体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报道却很少 .我们曾报道了二聚雌二醇分子钳 ( 1 ,2 ,3,4)对氨基酸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3,4] .这里报道由炔雌醇构筑的分子钳 ( 5 ,6 ,7,8)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 ,并与雌二醇分子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1.
1-MCP/β-CD包结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β-环糊精“内疏水,外亲水”的独特空间结构,用溶液法制备了β-环糊精和1-甲基环丙烯的包结配合物,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PD)、差热分析(DTA)、紫外(UV)和红外吸收光谱(IR)等测试方法对此包结物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β-环糊精及其与1-甲基环丙烯形成的包结物在光谱上的差异,证实了包结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BOF-LF-VD-CC流程生产的轴承钢连铸坯非金属夹杂物的物性、分布、特点,并通过示踪剂追踪分析了轴承钢夹杂物的来源,为轴承钢夹杂物的去除,提高转炉流程轴承钢质量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该生产流程可以获得T[O]的平均值为9.3×10-4%;显微夹杂体积分数为0.031%;>50μm的大型夹杂为1.5 mg/10 kg的洁净度较高的轴承钢连铸坯.夹杂物主要为<5μm的显微夹杂,它的分布特点决定了连铸坯中夹杂物的分布特点,显微夹杂主要是多元素复合脱氧产物与中间包液面二次氧化产物吸附集聚形成的复合物,其次是结晶器液面对钢液的污染,钢包液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轴承钢中TiN夹杂析出的理论分析,得到不同凝固率下TiN夹杂析出溶解度饱和线,据此提出防止TiN夹杂析出的[Ti]、[N]控制范围,同时提出了生产过程中[Ti]、[N]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山奈酚的解离及金属络合过程机理, 测定山奈酚在解离(pH=2.01~13.00)和与铜离子络合(0.1~2710.9 μmol/L)过程的紫外–可见光光谱, 经过差分处理得到各反应阶段的特征光谱。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以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计算可能的各种去质子化、络合结构及对应的电子吸收光谱。通过对比实验值与计算值发现: 解离过程按7, 4′, 3, 5号酚基的顺序依次去质子化; 在低浓度Cu2+(<67.9 μmol/L)时, 4号和5号酚基与Cu2+络合; 在高浓度Cu2+(67.9~2710.9 μmol/L)时, 3号和4号酚基与Cu2+络合。在山奈酚的解离、与Cu2+络合过程中, 计算光谱与差分光谱能够很好地吻合, 特征峰的出现是由于解离、络合前后活性基团电子分布的变化、光子照射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到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量吸收的变化导致, 揭示了山奈酚解离及金属络合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RH工艺生产轴承钢,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RH真空处理时间对钢中全氧和显微夹杂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延长RH真空时间可以进一步降低钢中全氧和显微夹杂物的数量,RH脱氧主要是通过显微夹杂物的去除,全氧与显微夹杂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真空处理25min可使钢液中全氧和显微夹杂降低约60%,比14min时多降低约13%,并得出邢钢轴承钢生产条件下,RH精炼过程钢液的表观脱氧速度系数为-0.036min-1;工艺优化后147炉轴承钢产品的平均全氧为6.7×10-6.  相似文献   

16.
从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理想结构和实际结构分别可能出现的失稳类型,介绍了目前在ANSYS中对各种稳定性分析所采用的方法.针对一实际悬索桥桥塔横梁的施工支架,考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初始缺陷及横向偏压等,利用ANSYS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初始缺陷和偏压状况下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钢管支架失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谐波小波样本熵与HMM模型的轴承故障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谐波小波分解非平稳振动信号优良特性与隐马尔科夫(HMM)模型的时序模式分类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波小波样本熵与HMM模型结合的轴承故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谐波小波对轴承各个状态故障信号进行分解,进而由谐波小波三维时频网格图的频率层数特征计算合理的样本熵维数和阈值,依次提取轴承振动信号各层的样本熵构成特征向量序列;然后将序列前120组输入HMM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到对应故障模型,剩余80组进行测试与识别,通过对比对数似然估计概率输出值确定轴承故障类型.实验通过与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同训练组数的正确识别率对比,验证了该组合方法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稳定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SH波作用下基体中圆形夹杂与内裂纹的相互作用问题,主要采取Green函数和裂纹切割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构造本文需要的Green函数基本解,该基本解为基体内含夹杂时夹杂内任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出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函数.然后,从基体圆形夹杂对SH波散射问题出发,沿裂纹位置施加一应力,该应力与夹杂对SH波散射产生的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形成裂纹,进而可得到夹杂和裂纹同时存在时的位移与应力函数式,利用此函数式讨论夹杂周围的动应力集中情况.最后,给出算例,讨论了入射波数、入射角度、裂纹大小、基体和夹杂材料性质等因素对此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力离散元法对一个实际工程的支座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分别考虑了静力和地震两种情况。结果表明,地震对桥墩的极限承载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在地震区进行桥墩设计时,必须评价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对镧系元素与磺基水杨酸(H_3SSA)络合物生成的条件进行了估算,用电位滴定的方法测定了MHL,M(HL)_2,ML和ML_2(M=镧系离子,L=SSA~(3-))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并对它们随镧系原子序数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