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晋赋之繁荣,为六朝诸代所不及.于此繁荣景观中,展示出西晋某些新文化风尚崭新的赋学观念,开阔的艺术视野,感伤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六朝时期音乐舞蹈艺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传播中进一步发展 ,上层统治集团对各民族乐舞艺术普遍喜爱 ,因此极大地促进了乐舞赋的繁荣。六朝乐舞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相当生动地表现了音乐舞蹈丰富的审美内涵 ,体现了六朝人对音乐审美特征的深刻认识、自由活跃的音乐思想和对儒家乐教精神的大胆挑战 ,六朝社会文化印记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推尊儒术,但同时“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这一政策促进了南北化以及各民族化间的交融。正由于此,武帝时歌舞百戏众艺非繁荣,赋也颇为兴盛,赋在武帝时具有技艺的性质,这也是赋求奇、求丽、着意的辞之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萧先生立足于汉魏六朝人的生活,以学史家之敏锐眼光,熔史识、学于一炉,动态地多主位地挖掘了汉魏六朝人的灵魂。就其对民间乐府的重视及挖掘之深而言,堪为汉魏六朝平民灵魂的历史。这首先表现在以研究实绩为民间乐府正名,其次是以作品本事与背景的阐发、作品产生年代和本事的考订、词语典故的解析、诗源之辨体及作品艺术特色分析等多种方法,剖析并总结了汉魏六朝民间乐府的历史价值与学价值,既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成就卓越的分体学史作,又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优秀的学批评史专。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史上.相比于中国文学史及其多种分体文学史的研究,赋史的研究曾一度是空白的,大大落后了。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在自由开放的学术空气下,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才得到恢复和确认,赋文学的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朝气,进入了空前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赋学研究论文、专著纷纷涌现,近百年瞬如的赋史专著也终于应运而生了。第一部系统的赋文学通史--马积高先生的《赋史》于1987年面世了。马先生以完成前辈学者撰著赋史的遗愿为己任,多年来呕心沥血,致力于赋学研究,终于为…  相似文献   

6.
傅咸辞赋创作与西晋赋风颇有出入:就内容而言,其赋有刚健贞正的特色,体现了一种修身立诚、重于事功的儒者风尚,与西晋谦柔卑顺的士人群体性格颇为不类;在创作方法上,傅咸"触类而长",往往就契入点申发,淡化了对物态的描写、铺陈部分,与西晋咏物赋的描写工细也有不同;其赋语言质实精当,既与当时所追求的浅显平易的语言风格有相应的一面,又在绮丽的时风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赋注渊源于经学的传注传统,形成于晋代,发展于唐宋,极盛于明清,其中包括自注、他注、单注与汇注多种形式,其中以谢灵运自注《山居赋》(谢注)与六臣注《文选》“赋篇”(选注)为代表,奠定其基本内涵及方法。而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赋注又以其经义拟效、名物之类与宏博之象,自成特色,并与评点方式结合,从而形成日见完备的赋学批评之章句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杜甫《雕赋》是其求仕的最后一试。其诉求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光荣的家世,一是非凡的才能。重点在明志。该赋由是摆脱“乞怜之态”。雕的意象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的象征,关键是敢于直言廷诤,致君尧舜。因此该赋属“为情造文”的“诗人之赋”。在语体上则注重多视角、多层次铺叙的赋法及其语词的双指向,并由两组不同指向的语词造成依附性与野性间的张力。雕意象的二重性深刻地体现了杜甫人格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论王延寿赋     
王延寿是西汉时代一位特出的文学天才。《后汉书》本传及李贤注言其生平甚略,大致云:延寿为楚辞学家王逸之子,字文考,一字子山,有隽才。年二十余时渡湘水溺死。这位早熟而早夭的慧星式人物,在辞赋史上留下了《鲁灵光殿赋》、《梦赋》和《王孙赋》三篇杰作①。其中“延寿《灵光》”与“相如《上林》”,“孟竖《两都》”、“张衡《二京》”等巨制并称,为他赢得了魏晋以前十家“辞赋之英杰”的殿军地位(《文心雕龙·诠赋》)。而《梦赋》、《王孙赋》作为赋史上同一题材的开山之作,也是文质兼胜,才情特出的名篇。如着眼于赋史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历来以元曲本色派大家见称,本文则认为,作为一个在儒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汉族文人士大夫,他的许多散曲作品同样体现了传统诗歌所特有的情韵,举凡闲适、退隐、写景、咏物及至离情别绪诸多内容,均表现出传统文人长于抒情语言雅训之风格,与文采派几近,是典型的“诗家之曲”。前人所谓汉卿曲“激厉而少蕴藉”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赋文学的特征的梳理以及对荀子、宋玉赋特点的讨论,足可证汉赋继承了<诗经>传统,并且汉赋的繁荣是汉代皇帝及汉赋作家自觉继承和发扬诗经传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萧先生立足于汉魏六朝人的生活,以文学史家之敏锐眼光,熔史识、文学于一炉,动态地多方位地挖掘了汉魏六朝人的灵魂。就其对民间乐府的重视及挖掘之深而言,堪为汉魏六朝平民灵魂的历史。这首先表现在以研究实绩为民间乐府正名,其次是以作品本事与背景的阐发、作品产生年代和本事的考订、词语典故的解析、诗源之辨体及作品艺术特色分析等多种方法,剖析并总结了汉魏六朝民间乐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既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成就卓越的分体文学史著作,又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优秀的文学批评史专著。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散文创作的风景线上,峻青是以其股灸人口的《秋色赋》、《雄关赋》、《沧海赋》、《三峡赋》等一大批壮美激越的山河赋独领风骚的。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历程,虽然前期与近期平题材取向、艺术传递、形式建构等方面均有所变化或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个作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顽强、坚毅的不懈追求。峻青1923年生干山东海阳,幼时家贫,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偷读少东家的藏书,使他接触到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写于1941年的瓦解伪军反正的剧本《风雪之夜》,是峻青的第一篇作品,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些农村剧…  相似文献   

14.
历来对文赋的肇始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汉代的散体赋,还是唐始的新文赋,实际都可称为文体赋。但从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看,两个朝代所表现的赋风又是有差异的。仅以司马相如《子虚》《上林》、四杰《对蜀父老问》、《钓矶应诘文》等篇来看,即可蠡窥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和作家个性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诔是汉魏六朝人写作的一种重要的体形式,诔作为一种体形式,形成于两汉之交。以扬雄《元后诔》为代表。诔体形式的形成,是先秦丧祭命谥诔辞与铭颂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律赋的体式特征已是学界的共识,然而关于其最根本的特征,亦即与骈赋相区分的标准是什么,人们尚有争议。有观点说是限韵,也有意见推为追求声韵谐协、避免病犯。要探讨这一律赋体式标准的问题,首先应该弄清“律赋”的概念所指,即律赋究竟指的是哪些作品,从而分析这些作品,自然不难得出问题的答案。试赋是标准的律赋,通过分析律赋,可以看出限韵是律赋不违的规律,而病犯在律赋中在所难免。因而可以推断,限韵是律赋的体式标准。  相似文献   

17.
梁元帝萧绎之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亦较为可观.从题材内容角度可将其诗分为写景、咏物、宫体、述怀等四种类型,结合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审其诗文审美祈向、创作手法及风格特色,萧绎可算中古时期较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体赋以汉代逞辞大赋为代表,也包括后起的骈赋、律赋和新文赋。文体赋之问答体源于先秦文献中普遍存在的对话、问答方式,既有"首引"的作用,也有篇章结构的功能;文体赋的空间方位叙述模式与我国早期特别发达的空间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其以描写"事形"为主、构思的预设性和精致化倾向密切相关;文体赋的平面化描写乃出于表现具体物象的需要,也与汉代儒学经学化背景下形成的阐释性思维有联系,其描写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图案化和夸饰性。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时代,人们开始重视自我,追求个性。人生不仅为国为君,为礼义纲常,更有十现实的要义:自我价值。六朝人一反汉人的热情、奋发蹈励,而转向冷峻、深沉;他们更多地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世事人生,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社会、历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加的观念和思想。在思想解放思潮下,魏晋玄学应运而生,西来之佛教广泛传播,一时玄学、佛教盛行于世。魏晋玄学和佛教经学以极强的理性思辨精神与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着六朝的文学艺术及诸多文化现象,遂使六朝成为一个极富思辨精神的时代。哲学家靠思辨,文学家靠形象,…  相似文献   

20.
艳情词是南宋后期及宋末词风的主要表现文本,其题材特点、情感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与唐五代、北宋、南宋前期的艳情词相比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在题材上,南宋后期及宋末的艳情词与咏物相融相随;在情感内涵上,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思;在艺术表现上,以雅笔写柔情,形成俗处能雅,柔而不媚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