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玄怪录》、《续玄怪录》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其中保存了较多唐五代时期萌生的新词新义。由于辞典编纂受时代条件所限,两部作品中的部分新词新义未能收入大型语文辞典。发现、解释这些新词新义,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村辍耕录》是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一部笔记小说,从词汇史的角度来看,它记录了许多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词新义。文章旨在训释见于《南村辍耕录》的某些词语,为《汉语大词典》作出若干补证。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向来为人称道,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语言运用手法是词语陌生化手法,即对于世人所熟悉的词语作陌生化处理后使旧词呈现新义,这也是小说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跳槽”义释"跳槽"一词,在近几年的语言交际中被频繁地使用,许多新编的词典(辞典)如李行健等主编的《新词新语词典》、用家级等编写的《汉语新词新义大辞典》和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辞典j等,都将此词加以收录、解释。但这些词典(辞典)的解释都存在着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撰集百缘经》为例,揭举了中古时期佛经中大量的新词新义,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讨论佛教传入与中古新词新义产生的关系,通过一些例证说明:佛教的传入促使了中古汉语的新词新义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应用使许多词语有了新的活力,后人根据《孟子》的应用,对词语加以凝固组合.于是在汉语文学语言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加之格言、成语、典故、俗语的凝练、应用,使汉语文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于哲理性。它们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的词汇系统,推动了汉语文学语言的发表,我们从中也可窥见到汉语文学语言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其语言艺术尤为高超绝伦,词语活用即其高度丰富的语言艺术技巧之一。其词语活用包括词义、词类、词的色彩等方面的活用。词语活用打破词语的常规用法,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丰富了词语的含义,提高了词语的表现力,显示了作家高度的语言修养和汉语词汇的巨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9.
《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文》是东汉服虔所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当时的方俗词语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在词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俗文》不但具有共时性,它其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仍广泛使用,具有历时承继性。文章选取了6个《通俗文》的词语,解释它们的意思,重点考察它们在汉语方言里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几百年来,美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从而演变出具有美国特色的英语。尤其是在词汇方面,美国英语通过引入外来语,创造新词及赋予旧词以新义等手段,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词汇,形成了特有的词语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探讨了汉译佛典中“毛发”及其相关语词诸如“大如毛发”“毛发耸然(悚然)”“毛发竖立”“毛竖”等,指出它们不同于中土文献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动物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中,通过明喻、暗喻及借喻等比喻修辞手段,得到了充分而广泛的运用,因而也受到众多莎剧研究者的关注。《麦克白》是莎剧中充分运用动物意象构造故事的一个典型。英汉文化中很多动物在喻意上差异较大,故在从事莎剧中动物文化词的翻译时要充分注意到同一动物文化词在两种文化中的涵义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13.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种语言对各色各样的动物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涵义,从而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语言词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动物可能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涵义。这就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动物词汇方面既有对应性的一面,又有非对应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许多看起来比较难以理解的古词古义,实际上现在还在使用,只不过因为语词的面貌、形式有了一些改变。让我们觉得陌生起来。我们可以利用现在仍然还在使用的复音词、成语等等来打通古今汉语的隔碍,来帮助学习者借助现代汉语记忆古义,本文使用的文言文例句多选自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例句,为的是将熟悉的文言文例句和熟悉的现代汉语语词联系起来。同时这个理解记忆的过程也必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词准确的词索意义和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动物词汇除了具有字面意义代表动物本身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独特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等赋予了动物词汇丰富的联想意义。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对于动物词汇的翻译必须植根于文化当中,才能使读者真正理解并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汉译佛经的来源是较为复杂的,早期汉译佛典主要是来自中亚、中国西域,包含梵本和胡本.早期佛经的汉译者也主要是来自中亚、中国西域的高僧.南方海上航路的开通,有利于佛典在中国的传播,法显、智猛、僧伽跋陀罗、维祗难等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带来了一些梵语佛典.  相似文献   

17.
动物词“狗”的英汉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少动物词语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成为英汉“文化词语”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文章以动物词“狗”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的疏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权威性语文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其释义达到了较高的质量。该书所涉古词语占全书相当比重,但其释义问题较多,可以说古词语是其释义的盲区。这也是该词典研究的冷角。今选明显失误的若干条进行辨正,按致误的主要特征分为四个小类:一、不明古名物而误;二、混淆近似事物而误;三、不解词素义而误;四、不辨旧注,未利用文物考古资料而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促进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阐释了佛经这种特殊语料的价值,它的出现促进了古白话书面语的产生,为本土文学提供了营养,促进了汉地其他文体的衍生和发展,其确切的成书年代有助于断代研究。译经语言是语言接触的重要体现,因而也对汉语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出佛经文献对汉语的贡献主要包括对词汇、词义系统的充实,对词类中成员的扩充、影响以及对语法结构的丰富和扩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古文中个别词语的训释进行辨正:释“聳”为“奖劝”、训“存”为“养”、而“于”表原因、“以”训副词“唯”……,并对一处句读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