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扬子鳄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18例不同时间扬子鳄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十二指肠出现形态分化。16天,上皮细胞增殖为3 ̄4层,.肠腔扩大.30天,上皮局部出现突起,多具2层细胞。34天,间充质已分化为固有膜、粘膜下层、环行肌层及纵行肌层,环行肌层较厚,平均约为28μm。40天,上皮为单层柱状,纹状缘明显,开始出现原始小肠腺。52天,杯状细胞较多。62天,各层结构与成体时相似;扫描电镜下观察,绒毛为指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胚胎脊髓胸段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尼氏染色及Haggqvist染色法观察了24例孵育3~62天的扬子鳄胚胎的脊髓胸段组织发生过程。孵育第3天,脊髓横断面近圆形,中央管呈长椭圆形。第6天脊髓呈卵圆形,中央管呈窄而长的梭形,套层明显。第12天,脊髓灰质的腹角明显,脊髓外周出现一薄层白质。第18~30天中,灰质腹角进一步扩大,背角逐渐形成。两侧背角不断向正中靠拢并合并,中央管缩小呈圆形。白质明显增厚并形成背索、侧索和腹索。第30~62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胚胎食管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12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胚胎中食管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食管从前肠中出现形态分化,之后,中胚层间充质细胞逐渐向食管上皮周围聚集。第24天粘膜下层及环行肌层出现。第40天纵行肌层开始形成。第50天以后粘膜肌及固有膜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16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形态和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20天,来自胚胎中胚层生皮节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向有皮下迁移,表皮仅具周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细胞,第28天背部鳞片开始明显,左右鳞片之间出现很浅的鳞间沟,前后鳞片交界处的原始表皮,真皮层开始向外突出形成鳞甲原基,第34天鳞甲原基突出伸长,第40天背鳞的纵嵴明显,第34-50天中,鳞甲后级基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胚胎味蕾发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例不同时期的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味蕾的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过程。孵化至第48天,部分舌乳头上皮的基部出现味蕾原基。第52天味蕾体积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第56天部分味蕾出现味孔,味蕾细胞出现基细胞、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的分化。第62天味蕾的味孔均形成,部分味孔扩大,味毛增多并伸出味孔外。味觉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细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口虾蛄的附肢形态及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口虾蛄的活体解剖,详细描述了各附肢的形态特征。并在室内条件下,观察了其对不同底质的穴居行为和在明暗条件下的饵料选择习性。 相似文献
7.
扬子鳄胚胎胃PAS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3例扬子鳄胚胎,对其胃进行PAS反应观察.胃表面上皮:第30天时,上皮细胞表面出现薄层的PAS反应阳性物质;第34~60天,阳性反应逐渐增强,并出现粘液保护层.胃腺:胃底腺,第40天腺芽上皮出现PAS反应阴性细胞,第46~60天胃底腺腺管基部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幽门腺及贲门腺,第40天时出现腺芽,腺芽细胞呈阳性反应;第46~60天幽门腺及贲门腺腺管基部出现阴性反应细胞. 相似文献
8.
蛇床幼茎外植体在MS+2,4-D2mg/l+KT0.2mg/l培养基上形成淡黄绿色松软状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转入培养基MS+NAA0.2mg/l+2T0.8ng/l以后分化出不定芽,在1/2MS+IAA2mg/l培养基中可产生不定根,进而发育成为完整植株。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ZT0.4mg/l培养基中继代3~4次以后,再转入MS+NAA0.2mg/l+ZT0.8ml/l培养基中继代1~2次,形成了大量胚状体。胚状体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最终发育成再生植株。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这两种形态发生方式在发生顺序、形态特征和所需激素条件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10.
王重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6(4):619-625
应用蛋白银染色技术研究Amphisiella.sp.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在形态发生过程中,细胞腹面分别出现前后6列棘毛原基条索,其中央棘毛列的前列两部根棘毛来源于最右边的一列棘志原基;中部3种根棘毛来源于左数第4列棘毛原基;后部棘毛来源于左数第5列棘毛原基,这与Gastrostyla的形态发生结果相同。5根横棘毛来源于左数第2,3,4列棘毛原基的最后一根棘毛和最右边一列原基的后两根棘毛,这与A.au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在扬子鳄睾丸中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在扬子鳄睾丸中都有分布:雄激素受体在睾丸的肌样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呈阳性反应,雌激素受体在睾丸的间质细胞中呈 阳性反应,孕激素受体在睾丸的生精细胞中呈阳性反应.推测结果表明,雄激素受体在扬子 鳄精子发生过程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可能在扬子鳄睾丸发育过程中影响睾丸间质细胞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调节生精过程和精子发育成熟,孕激素受体可能通过转换成AR和ER来对精子发生进行调节.这些结果为证明性类固醇激素参与调节扬子鳄性腺生殖内分泌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眼球形态学参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孝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6(2):50-54
本文对11条扬子鳄的眼球的各种形态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扬子鳄眼球形状呈稍扁圆球形;眼球大小与其它鳄类相似,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角膜在眼球的覆盖面比昼行哺乳类大,比水生哺乳类小;晶状体与角膜比值较小,这表明扬子鳄眼球聚焦能力较差;另外,角膜、巩膜和晶状体的生长关系表明,角膜轴径比巩膜轴径生长快,角膜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大,因而成鳄较幼鳄近视。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来自4个不同地点(包括安徽宣城野生和饲养种群、浙江长兴的饲养种群及在美国的饲养种群)的64个扬子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结果共检测出4个单倍型共3个变异位点,与龟类、鸟类、哺乳类及其它鳄类相比较,反央出扬子鳄线粒体区的序列变异性很低.在此基础上,对扬子鳄遗传保护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分析扬子鳄野生及饲养种群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扬子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岛屿化严重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缺陷;饲养种群基础设施规模的局限及没有建立完整谱系资料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改变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恢复扬子鳄丘陵人工湿地型栖息地及建立扬子鳄成片滩涂型湿地栖息地;加大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饲养种群的遗传谱系建设,开展扬子鳄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有效种群大小评估。 相似文献
15.
从厦门沿岸分离高盒形藻,培养观察其有性生殖发生.该藻在光诱导下每天发生一次性分化,每次持续4h.从海区采样观察和实验室培养,性分化在62μm以下宽度的细胞中发生.每个精原孢囊产生128个单鞭毛精子,精子生活19h之后存活率大大下降,每个卵囊形成成对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几乎同步发生.结果表明,该藻可能存在小型和中型细胞分段发生性化和两次细胞复大现象.生殖中呈现的相似和相异特征,显示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扬子鳄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子鳄总DNA为材料,对影响SRAP-PCR的Mg2 、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了TaqDNA聚合酶、样本浓度、Mg2 浓度、dNTPs浓度以及引物浓度对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l3对,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扬子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30μlSRAP-PCR反应体系中,样本最适宜为1μl(30ng/μl),Mg2 的最适为2μl(2.5mmol/L),dNTPs最适为2μl(2.5mmol/L),单引物的最适均为1μl(10pmol/μl);聚合酶在30μl反应体系中宜加入1U.SRAP-PCR引物筛选及其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开展扬子鳄种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和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扬子鳄产蛋与天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扬子鳄的生殖能力与其在人工饲养下小生境气候之间的关系。5年的研究表明:扬子鳄的产蛋期通常在七月上中旬。这时期的最低平均温度为25.9°C,最高平均温度为28.6°C,降雨量为67.3~81.4mm。但是当气候变化时会影响扬子鳄的产蛋时间和产蛋窝数 相似文献
18.
ZhengHuan Wang Hong Yao YouZhong Ding John Thorbjarnarson XiaoMing Wa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24):2586-2593
The Chinese alligator (Alligator sinensis) is considered the most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ocodilian as a result of the near total loss of its habitat and its extremely small and fragmented wild populations. Plans for population recovery lie mostly with wetland res- toration and the reintroduction of captive-reared animals. We carried out a first-trial release of 3 adult Chinese alligators (1♂, 2♀) into a pond at the Hongxing conservation site, Xuancheng,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the animals were radio-tracked from May to October in 2003. We hypothesized that after a period of adaptation, the alligators would establish definable home ranges. Two (1♂, 1♀) of the 3 alligators were monitored for the whole of the tracking period. The male had an annual home-range size of 7.61 hm2, and the female 4.00 hm2. Water temperature and pond water level we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lligators’ distributions, and daily movements. The radio-tracked alligators had overlapping home ranges, which notably included the one substantial island in the pond; that island is the only known nesting site of the local native wild alligators. Aggress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eleased alligators and native wild alligator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around this island. All the three reintroduced alligators survived the winter of 2003 and were alive in the same pond in 2008. We concluded that the Hongxing conservation site provided a suitable habitat for the reintroduced alligators. However, the low water level in the pond resulting from farmland irrigation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can be a substantial threat to the alligators’ survival. Therefore, regu- lations on irrigation in summer and autumn are needed to balance the water needs of the alligators and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9.
陈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8,19(2):49-52
回顾性分析了59例肢体损毁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结果表明所有病人皆为GustiloⅢ型骨折,20例(34%)伴有休克、21例(35%)伴有多发性骨折、10例(17%)合并严重联合伤。1例因挤压综合症死亡,51例因肢体不可修复的损毁伤行急诊截肢,7例因患肢感染或缺血而保肢失败,其中6例行非急诊截肢,1例出现无功能肢体。15例(24%)病人截肢术后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残端软组织覆盖不佳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