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传祥 《科学通报》1995,40(17):1544-1544
精确地获取景物的三维信息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任务之一.双目立体视觉(以下简称立体视觉)是从两个视点得到的图象来恢复出景物三维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以下3个步骤来刻划立体视觉方法:(1)确定匹配特征,并从图象中抽取这些特征;(2)特征匹配,即寻找左、右两幅图象中由景物表面上同一特征投影形成的特征对;(3)利用对应的特征和成像几何参数重建三维景物.  相似文献   

2.
李安安  刘谦  曾绍群  唐雷  钟世镇  骆清铭 《科学通报》2008,53(10):1189-1195
中国数字人研究是将人体解剖结构数字化和可视化, 建立具有组织形态、物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人体信息系统. 在获取的中国数字人体断层切削照片的基础上, 本研究对中国数字人体断层切削照片进行了预处理, 完成了中国男性数字人体生理系统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分割、标识和命名; 用高性能计算集群, 对海量的分割数据进行并行快速三维结构重建, 构建了国际上分辨率最高的人体三维解剖结构数据集(体素0.1 mm × 0.1 mm × 0.2 mm); 在三维结构数据集的基础上, 开发了二维断层图像和三维结构可视化软件; 建立中国数字人体网站(www.vch.org.cn)进行数据集的共享、发布和推广. 该数据集是国家信息数据库和医学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征点提取的复合材料显微图像自动拼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衍升  赵秀阳  田晓峰  李嘉 《科学通报》2006,51(22):2695-2698
在复合材料的三维重构中需要对图像进行拼接, 以解决序列图像的区域对应问题. 采用一种新的图像拼接融合方法, 对两幅放大倍数为1000倍的SiC/Al复合材料照片进行了拼接. 该方法首先对两幅待拼接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 采用Harris角点检测方法提取特征点, 并对这些特征点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进行筛选. 在两幅图像重合的部分选取一定大小的模板进行基于像素的互相关匹配, 以选定用于匹配的特征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SVD-ICP方法获取模板图像的偏转和平移参数, 然后依据这些参数对整幅图像进行变换, 建立两幅图像的统一坐标表示, 完成图像的拼接.  相似文献   

4.
王天禧 《科学通报》1986,31(13):1011-1011
以文献[1—3]为例,对陆地卫星遥感图象的数字镶嵌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各种几何配准的方法上。对于两幅在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图象进行数字镶嵌时,抹平图象灰度差异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太阳角校正。在文献[1]中提出了用非线性函数调整图象灰度的方法,当两幅图象时差较大时也仍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目前和将有的各种资源卫星,相邻轨迹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出版的美国物理学会杂志报道了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一项新成果.该研究所的专家最近研制的三维X光显微镜可用来分析药物中的蛋白质结构,为新药的开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X线可以像CT扫描那样观察身体的内部状态,此外还可以分析结晶中的原子排列及DNA结构等.在规律的微细构造分析上可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摄像法测量气象能见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数字摄像法自动测量能见度的仪器系统,通过数字化摄像机直接摄取选定目标物及其背景的图象,然后将图象从图象采集卡传到计算机,通过对所获取的图象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获取能见度的数值。现介绍并给出本系统探测能见度的原理和方法之后,最后介绍了DPVS与激光雷达同时进行野外能见度观测的对比试验情况,结果表明,两者的均方偏差为0.927km,相对均方偏差小于6.68%。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家久已想往能获得在活细胞内发生的过程(如疾病如何破坏细胞)的三维图象.用现有的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这样仔细的检查是不可能的,但X射线全息照相术却有此可能. 这方面的两个新实验是:劳伦斯利物摩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Shoemaker-Levy9号簧星的21块碎片逐次撞击木星.在这次撞击过程中,我国境内可以见到D,E,K,N,巳和S6块碎片撞击木星事件.在1994年7月17日至21日,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余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加200系列CCD照相机在B,V,I3个波段对木星和它的Galileo卫星进行了跟踪监测.我们共得到一千多幅清晰的图象和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资料是国际上较为丰富的地面光学观测资料之一.特别是,我们得到了碎片民撞击期间木星和木卫一、木卫二的图象,这些图象和数据是国际上唯一得到的有关碎片PZ撞击木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技术是在二维地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多条测线同时观测,进行面积性地震数据采集,得到三维数据体,从而详细了解地下三维地质结构,进行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近日联合发布了风云四号A星获取的首批图像与数据,世界第一幅静止轨道大气高光谱图正式亮相。这是由风云四号A星上首次搭载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获得的,它标志着人类在静止轨道上的大气观测由二维进入三维。据悉,此次还发布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获取的图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参与了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是器官生长和修复的关键,在外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大量关于磁场对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报道.本文对现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包括不同磁场类型、磁场参数、处理方式、处理对象和磁场处理导致的血管生成变化等.由于针对不同磁场参数的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目前细胞水平上的研究结果尚无确切的规律.然而动物水平上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可以被多种磁场所抑制,而长时间或者较高磁场强度的稳态磁场处理非肿瘤组织似乎有促进血管生成的趋势,对此人们还需要进行更系统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磁场与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总结分析磁场影响血管生成的潜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磁场生物学效应,为磁外科技术的安全应用提供实验基础,而且可能为未来将磁场在医学领域的其他潜在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天禧 《科学通报》1984,29(18):1131-1131
在陆地卫星遥感图象的许多应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把其它图形(地形图、地质图等)与MSS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处理和分析。本文主要叙述在I~2S101系统上为此而发展的程序和方法,用来实现图形数字化、生成或恢复数字的图形与图象,以及把这些数字图形与MSS数字图象集成起来应用的数字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13.
前言体温调节数学模型从1934年Burton开始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模型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63年以前所建模型只是人体稳态或瞬态的传热模型,1963年以后在模型中开始以数学形式考虑了体温调节功能。在建模方法上大多数作者是将人体划分成若干节段的集中参数法,另一种是以Werner为代表的分布参数法,即不划分节段,直接用数学分析方法求解人体的三维温度场,但这种方法所需生理数据多达7 × 10~5个,为此需建立巨大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将人体细胞直接进行重编程制备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有望用于疾病建模和细胞置换治疗.然而,获取iPS的低效率和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同时,细胞类型也可以  相似文献   

15.
TC-1对近地磁尾地向等离子体团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4年07月~ 09月双星计划TC-1卫星在磁尾的磁场数据, 发现近地磁尾存在等离子体团(plasmoid). 给出了TC-1对近地(X > &;#8722;13RE处)等离子体团的观测结果. 根据等离子体团内磁场结构的不同, 分析两个事件: 2004年09月14日磁环(magnetic loop)型的等离子体团具有闭合磁力线结构, 2004年08月06日磁通量绳(magnetic flux rope)型的等离子体团具有开放磁力线结构. 两个事件与背景流场相比都具有高速地向速度. 粒子可以沿着开放的磁力线从磁通量绳逃逸出来, 而磁环由于其闭合磁力线结构可以束缚住粒子. TC-1对磁尾地向等离子体团的观测又一次为多X线重联在磁尾的发生提供了证据并表明重联地点应该位于X <&;#8722;10 RE的磁层尾部区域.  相似文献   

16.
前文已报道,人体特殊感应机能在少年儿童中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具有这种特殊感应机能的少年儿童在测试过程中主观上有什么感觉,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让十多位具有这种机能的少年儿童各自独立叙述辨认文字或图形过程中的主观感觉.当受试者的感应时很短时,图象显示过程很快完成,受试者无法详细描述;当感应时较长时,受试者就可以详细描述图象显示的过程.综合他们的叙述,使我们对受试者主观上图象显示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受试者一致反映,在测试时,不论是用非密封法、纸套密封法还是布套摸图法,接受试样(非密封的或密封的文字、图形)后,主观上感到脑中逐渐出现一幅彩  相似文献   

17.
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行设计制作了携带GPS的强电场探空系统, 可以获取探测路径上的电场垂直分量、温度、相对湿度和GPS定位数据. 2008年夏季, 在地面大气平均电场仪以及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的配合下, 在甘肃平凉地区进行了雷暴云内的电场探空实验, 获得了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的电场廓线资料. 通过对一次过顶雷暴活跃阶段的探空资料分析, 表明在雷暴云及其下边界存在4个电荷区域: 在海拔高度4.3~4.5 km之间(云底)存在一个负屏蔽电荷层; 在4.5~5.3 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 对应3~2℃温度层; 在5.4~6.6 km存在一个负电荷区, 对应温度–3~–10℃; 在6.7~7.2 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 对应温度–11~–14℃. 本文提供的观测结果支持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0℃层之上)存在三极性电荷结构, 但下部正电荷区较正常三极性结构要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技术是在二维地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多条测线同时观测,进行面积性地震数据采集,得到三维数据体,从而详细了解地下三维地质结构,进行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X射线分幅相机具有高时间分辨能力和二维空间分辨率,是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实验中重要的超快诊断设备,常用于获取内爆压缩动态图像等信息.此外,该相机也可应用于Z箍缩、X射线激光、同步辐射等研究中进行瞬态信息探测.传统X射线分幅相机的时间分辨率由0.1μs提高至100 ps,空间分辨率约20 lp/mm,且实现了工程化及大画幅尺寸.随着ICF研究的深入,要求分幅相机时间分辨率优于30 ps.采用电子束时间放大技术可将分幅相机时间分辨率提高至5 ps.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分幅相机的发展.基于CMOS芯片的单视线分幅成像系统时间分辨率为30 ps、空间分辨率为35μm.为了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最近几年发展出一种全光固体分幅相机.本文重点阐述了目前实用的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 MCP)行波选通X射线分幅技术及新型电子束时间放大X射线分幅技术,并对全固体分幅技术及全光固体分幅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金亚秋 《科学通报》1995,40(16):1522-1522
由于成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投影图象重建目标的截面构造,已成为工程物理、医疗诊断技术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将投影图象看作是投影光线经过目标透射衰减的线积分函数,Radon等做过早期的数学工作,即称为Radon积分变换.而这一方法的实际研究和应用,则起始于20年前的计算机层析X射线扫描技术(即CT技术)的发明.它通过全方位上获得的投影图象来重建目标的截面构造.在近20多年中,CT技术在人体组织成象,核医学技术中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应用.另一方面,波与目标的相互作用以及目标的结构重建,一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