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安徽科技》2006,(8):3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并于7月23日正式启动了第一批创新型企业试点。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科技部启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积极组织开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契机,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线的一系列创新工作,探索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软实力和自主创新综合竞争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3.
杨庆振 《今日科技》2008,(10):14-14
为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杭州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用税收杠杆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若干配套政策》,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以及《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相应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科学发展科技三年计划中,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是其首要任务。为此,广西将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围绕自治区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与产学研结合促进行动”,强化政府在产学研结合中的引导和桥梁作用,每年遴选一批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并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骨干企业集聚,  相似文献   

5.
张妍 《科技成果纵横》2010,(5):23-24,27
<正>2005年12月,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启动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几年来,在各省的积极配合下,培育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对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恕 《华东科技》2011,(4):16-17
创新型企业什么样?其他企业该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日前,在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支持编写出版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中,首次发布了基于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的创新型企业TOP100榜单。这张不同寻常的排行榜,目的就是评价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存程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有效地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在今年一月的全国科技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此,省委、市委相继做出了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决定。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个技术创新体系能否建设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主创新战略的成败,决定了工业强市战略的成败,决定了全市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创新型企业来说,创新更是其重要的生命线。但如何创新?一直是政府、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国内首创的广东省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无疑是我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中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成为百花丛中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是科技部1988年推出的一项政策性扶持计划。旨在引导、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方式,加速经济竞争力强、市场份额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20年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重点新产品计划在国家层面的重点引导和分类指导作用,重点支持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产品,本刊针对2007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立项的部分企业项目进行集中报道,以期在彰显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27~28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企业技术创新培训研讨会.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她强调,加强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等三个层次的创新方法工作.是从源头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科技部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召开的广州市自主创新大会和广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会议把率先建立起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为此,广州市的科技发展工作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工作部署,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建设比较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创新体系各项重点任务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核心,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创造为突破口,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韩怡卓 《太原科技》2007,(12):1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把企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三个部门,针对当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薄弱环节,决定联合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一、基本宗旨和主要目标基本宗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  相似文献   

14.
林耕  傅正华 《科技潮》2007,(3):55-57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市重在自主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技术转移,因此,确立技术转移战略,促进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张瑞 《创新科技》2006,(12):8-1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主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具创新能力的特殊群体——创新型企业,可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产业和科技竞争的"企业航空母舰",作为科技型企业群体"皇冠上的明珠",创新型企业已成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体力量和"王牌军"。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导和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强创新谋划,实施企业创新发展整体战略,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作者所在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的企业作为,并分别从发挥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主体地位作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依靠产学研、自主创新投入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非技术创新要素六方面论述如何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把企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而高层次人才是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目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企业自主创新存在一些问题。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难题,才能真正树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召开的广州市自主创新大会和广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会议把率先建立起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为此,广州市的科技发展工作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工作部署,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建设比较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创新体系各项重点任务: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核心,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创造为突破口,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