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布莱克本(E.H.Blackbur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德(C.W.Greider)以及哈佛医学院的绍斯塔克(J.W.Szostak)三位科学家,肯定他们在发现端粒以及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末端机制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因对染色体端粒的研究工作以及发现端粒酶,分享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执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伊丽莎白和青年科学家埃琳娜·塔克(Elena Tucker)交流了自己学术圈内外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1,(12):32-35
●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在今年林道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中,介绍了她获得诺贝尔奖的端粒研究。众所周知,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保护帽",能够起到某种抗癌作用,并与人体衰老现象有所联系,但其完整的生物学上的机理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4.
金桃 《世界科学》2012,(1):51-52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授予了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端粒酶研究领域的成果。绍斯塔克,1952年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他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并于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绍斯塔克自197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是马萨诸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时任职于美国霍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虽然绍斯塔克因端粒酶获得诺奖,但他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探索生命起源。最近,《纽约时报》记者在波士顿采访了绍斯塔克,以进一步了解他的新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第100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产生了。这是三位美国人,其中两位是女性。她们是现在分别执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am)和现供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德(Carol Greider)。这两位女性本是师生。格雷德与她的博士导师布莱克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研究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化和端粒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另一个得主是现今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的绍斯塔克(Jack Szostak)。  相似文献   

6.
10月5目上午,当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宣布后,伊丽莎白·布菜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本年度该奖项的3名获奖者之一。之后,诺贝尔奖网站总编辑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即刻对布莱克本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7.
女性得主的特大丰收之年。2009年,是诺贝尔奖女得主的丰收之年.一共有5位女性获奖:以色列的阿达·约纳特,美国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她的学生卡萝尔·格雷德,美国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德国的赫塔·米勒。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命的基本规律是生老病死,人类的最大福祉是健康长寿。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生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从而揭秘出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真谛.为人类益寿延年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09,(11):21-22,15
10月5目上午,当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宣布后,伊丽莎白&#183;布菜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本年度该奖项的3名获奖者之一。之后,诺贝尔奖网站总编辑亚当&#183;史密斯(Adam Smith)即刻对布莱克本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限度     
<正>今年第65届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们与诺奖得主欢聚一堂,在美丽的康斯坦茨湖畔分享大师们的科学思想和研究经验。会议邀请到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理查德·罗伯茨、布鲁斯·博伊特勒、利根川进和弗朗索瓦·恩格特勒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本届会议的重要议题为超分辨率显微镜研究,斯特凡·黑尔、埃里克·白兹格与威廉·莫纳尔因此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会上,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追捕"白狼"     
正窗台"鬼影"吓坏护士,病房儿童突然失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1948年5月15日,星期六。快到午夜时,位于英国兰卡郡布莱克本的王后公园医院一楼儿童病区终于安静下来。护士萨蒂轻手轻脚巡视儿童病房。她给这个孩子盖上毛毯,又摸摸那个孩子发烧的额头。然后她离开病房走进过道,往供应室走去。惊现"鬼影"夜已深,所以她没有开启供应室的大灯,而只是开启了角落处一张桌上的一盏台灯,然后坐到桌旁工作。忙完后关灯前,她查看周围情况。当她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不定方程x~3+y~3+z~3+w~3=0的全部整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6世纪就已提出了不定方程L.Euler(1756年)给出了(1)的全部有理数解,并由J.P.M.Binet(1841年)予以简化(参见文[1])。S.Baba(1830年)、G.Kroneck(1873年)、G.Osborn(1913年)等人曾分别找到了(1)的一些部分整数解(参见文[1])。G.H.Hardy和E.M.Wright在文[2]中认为要找出(1)的全部整数解是很困难的。华罗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富勒烯C_(60)特别的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自从C_(60)能够大量制备以来,很多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其作为功能材料的应用方面.在C_(60)的化学修饰方面,如氧化、卤化和氢化等,常常得到难以分离的混合物.1993年,Friedman,Wudl等人提出了C_(60).的衍生物可以抑制艾滋病毒酶HIV,给C_(60)的应用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研究了C_(60)和生物活性物质8-叠氮基腺苷的反应,合成了水溶性C_(60)衍生物C_(70)H_(12)N_6O_4.并用质谱、紫外可见光谱、~(13)C核磁共振谱、~1H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iedman,Wudl等人提出了C_(60).的衍生物可以抑制艾滋病毒酶HIV,给C_(60)的应用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研究了C_(60)和生物活性物质8-叠氮基腺苷的反应,合成了水溶性C_(60)衍生物C_(70)H_(12)N_6O_4.并用质谱、紫外可见光谱、~(13)C核磁共振谱、~1H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戴阿灿  许甫荣 《科学通报》2019,64(21):2191-2198
通过基于Skyrme Hartree-Fock(HF)的组态限制推转壳模型方法系统计算了N=100附近同中子原子核的基态带和高-K转动带.采用粒子数守恒(particle-number-conserving,PNC)方法处理对相互作用.计算的基带和边带都很好地描述了实验转动惯量.对~(160)Sm,~(164)Dy,~(166)Er和~(168)Yb同中子核的K~π=6~-转动带,~(168)Er和~(170)Yb的K~π=4~-转动带以及~(170)Er和~(172)Yb的K~π=6~-转动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微观解释.同时,还预言了~(158)Nd和~(162)Gd同中子核的K~π=6~-转动带以及~(160)Nd,~(162)Sm,~(164)Gd和~(166)Dy同中子核的K~π=4~-转动带.深入研究了原子核转动特性,并对将来的实验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万邦和 《科学通报》1966,11(1):17-17
Krbl等在Pb的络合滴定中使用二甲苯酚橙(Xylenol Orange,以下简称X.O.)作为指示剂在pH=5的缓冲液中进行滴定。(tudlar等在pH=6时用X.O.光度法测定Zn时,发现Pb~(2 )有干扰。他们指出,Pb~(2 )与X.O.在测定Zn的条件下生成了在530毫微米呈现最大吸收的络合物。因此,用X.O.测定Zn~(2 )时必须事先将Pb除去。关于Pb~(2 )与X.O.反应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有报告发表。我们曾对Pb~(2 )、Ni~(2 )、Co~(2 )、Cu~(2 )等离子与X.O.的反应进行了初步的光度法考察,作出了这些离子与X.O.反应生成的络合物的光吸收曲线,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络合物的组成。为了进一  相似文献   

17.
如同《爱丽斯梦幻记》,美国加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称为“窥镜”(looklngglass)的方法建立了第一个与天然酶的镜像结构完全相同的酶。斯克里普斯细胞室的R.C.del米尔顿(R.C.delMilton),S.C.F.米尔顿(S.C.F.Mition)及S.B.H.肯特(S.B.H.Kent)合成了两种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一种使用天然存在的左旋(L)氨  相似文献   

18.
反超子■     
汪容 《科学通报》1960,5(12):357-357
今年3月,苏联科学院院士В.И.维克斯勒、我国原子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联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长)和联合核子研究所高能实验室的一组科学工作者[包括王祝翔(中国)、Н.М.维里亚索夫(苏联)、I.弗兰那(捷克)、丁大剑(中国)、金熙仁(朝鲜)、E.H.克拉德尼茨卡娅(苏联)、A.米胡(罗马尼亚)、阮丁赐(越南)、A.B.尼基金(苏联)、М.И.索洛维约夫(苏联)]共同发现了反超子(?)。这个反超子是用动量  相似文献   

19.
复合氟化物中Ce~(3+)对Eu~(2+)的能量传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应亮 《科学通报》1994,39(5):421-421
Eu~(2 )和Ce~(3 )是重要的变价稀土离子.Eu~(2 )可产生d—f和f—f两种不同的跃迁发射.利用Eu~(2 )d—f和f—f跃迁的特点,使Eu~(2 )能够成为紫外及可见区可调谐激光材料和荧光材料的优良激活离子的候选者.Ce~(3 )不同于其他稀土离子,一般表现为d—f跃迁.由于Eu~(2 )和Ce~(3 )电子跃迁的特点,它们既可作为优良的激活剂,又可作为对其他离子发光增强的有效敏化剂.我们系统地研究了Eu~(2 )和Ce~(3 )在复合氟化物中的光谱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首次实现了复合氟化物中CEu~(3 )对Eu~(2 )的能量传递.本文提出Ce~(3 )对Eu~(2 )能量传递模型,计算能量传递几率和临界传递距离,阐述Ce~(3 )对Eu~(2 )能量传递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20.
何凤英 《科学通报》1992,37(20):1866-1866
荧光素的衍生物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已有一系列文献报道.近年来,又发现荧光素及其某些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半导体导电性质.本文首次合成了La(Ⅲ)、Ce(Ⅲ)、Pr(Ⅲ)、Nd(Ⅲ)、Sm(Ⅲ)、Eu(Ⅲ)、Gd(Ⅲ)、Y(Ⅲ)等八种稀土离子的四溴荧光素固态配合物.并对其半导体导电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