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碧蛾蜡蝉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显示碧蛾蜡蝉成虫触角为刚毛状,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雌虫触角稍长于雄虫;雌、雄成虫感器数量不多,但感器类型丰富,有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具弯钩感器、带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廓形感器、三角形感器、耳形感器共7类.两性间存在明显差异,具弯钩感器和毛形感器Ⅱ型仅分布在雄虫触角柄节,而带状感器和耳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虫触角柄节.雌、雄成虫触角鞭节均未发现有感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 Morimoto)是新发现的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钻蛀性害虫,研究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有助于了解该害虫的嗅觉行为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成虫触角用超声波清洗并冷冻干燥,采用离子溅射仪喷金镀膜,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感器类型及分布状况。【结果】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共有7类11种感器类型,分别为3种刺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以及表皮孔、柱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刺形感器是香樟齿喙象的主要感器类型,在性别之间除刺形感器Ⅰ型、Ⅱ型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类型感器长度、数量及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仅在雌虫触角上发现。【结论】此次研究观察了香樟齿喙象成虫的触角感器类型,可为开发基于信息素的害虫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雄米象触角的超微结构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米象的触角为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共8节。米象触角有3种类型、6种亚型的感器,分别为三种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SB 1-3)、一种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以及两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 1-2)。雌雄米象触角感器,在类型、数量及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且无性二型现象。米象触角感器在分布上最大的特点是,感器并非均匀散布于整个触角,而是聚集于鞭末节末端形成感器簇,其他鞭节、柄节和梗节上触角感器分布很少且类型单一。用触角感受器无法区别米象和玉米象两个近缘种,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学差异来鉴定两个种仍然是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栎丽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特征,为其行为和电生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栎丽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栎丽虎天牛雌虫触角明显短于体长,雄虫触角短于或等于体长.雌雄虫均有4种类型11个亚型感器,分别为锥形感器6个亚型、毛形感器3个亚型、刺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各1个亚型... 相似文献
5.
触角是昆虫进行觅食、求偶和躲避天敌等行为的重要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性别黑带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 1776)成虫的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拍照,分析了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以及分布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带蚜蝇的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组成;2)触角感器包括8类13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具3种亚型(STⅠ,STⅡ,STⅢ)、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具两种亚型(SBⅠ,SBⅡ)、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具两种亚型(SCⅠ,SCⅡ)、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 CO)具两种亚型(COⅠ,COⅡ)、节间感器(sensilla intersegment, SIn)、棒状感器(sensilla clavate, Cl)、柱形感器(sensilla cylindrical, Cy)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 BB);3)不同性别黑带蚜蝇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扫描电镜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成虫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触角上存在11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柱形感器、栓锥感器、耳形感器、叉形感器、芽形感器、Bǒhm氏鬃毛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有4种类型,栓锥感器、Bǒhm氏鬃毛各有3种类型,腔锥形感器、叉形感器、鳞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其余各有1种类型。绝大部分触角感觉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雌、雄蛾触角上的感器种类大体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雌蛾触角上没有叉形感器及腔锥形感器的第2种类型,雄蛾触角上没有发现芽形感器以及Bǒhm氏鬃毛的第1种和第2种类型。另外,毛形感器的长度、数量在两性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11.
应用ETP4—[2—(叔丁基丁酰氧基)丙氧基]丁苯甲酸乙酯(5μg/头)处理苹卷蛾(Adoxophyes orana)五龄第三天幼虫,使雌蛾脂肪体变态滞后,体内卵黄原蛋白含量降低,滤泡细胞组织结构异常,卵巢管内滤泡数量减少,部分卵泡退化,雌蛾产卵力下降97%,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扫描电镜对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其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上共存在着2大类感受器: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和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2种感受器又根据其形态和表面特征分为不同种类,其中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种类较多,分为4种,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分为3种。通过对各种感受器的形态特点进行描述,发现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数量较多且密,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数量较少且稀疏;从感受器的分布部位来看,只有毛形感受器Ⅰ(sensilla trichodea,Str1)和锥形感受器Ⅰ(Sensilla basiconica,SB1)分布于触角第二节,其他种类感受器分布于触角第三节。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感受器和已知的有瓣蝇类(Calyptratae)触角感受器相比,在类型、数量和分布部位上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探究各感受器的内部结构、感受机制及相关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结构、长度及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感受器的类型,统计触角背面和腹面不同类型感受器的数量、位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触角长度和同类感受器的长度、宽度、数量在雌、雄蜂间的差异;比较不同亚节上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蜂间的差异。【结果】大蛾卵跳小蜂触角呈膝状,雌蜂的触角总长[(806.79±4.30) μm]大于雄蜂触角总长[(781.13±7.13) μm]。雌蜂触角鞭节有9亚节,包括6索节和3棒节;雄蜂触角鞭节有7亚节,包括6索节和1棒节。雌、雄蜂触角上都着生7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刺形感受器(ChS)、钟形感受器(CaS)、板形感受器(PS)、乳状感受器(MS)、Böhm氏鬃毛(BB)、指形感受器(FS)。TS和FS都分为Ⅰ型和Ⅱ型。雌蜂和雄蜂上TS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TSⅠ和TSⅡ在雌雄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蜂ChS、FSⅠ的数量显著大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雌蜂BB、FSⅡ的数量显著小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PS、CaS、MS的数量在雌雄蜂间无显著差异。观察发现,从触角基部到端部,感受器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结论】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总量较为接近,但不同感受器数量、大小和分布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跳小蜂科昆虫中存在钟形感受器;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鞭节可能在寄主定位、识别、产卵等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扫描电镜对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雌蜂和雄蜂触角的感受器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上各个感受器的长度及数量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雌、雄触角上均有B9hm氏鬃毛、板型感器(I型和II型)、锥形乳头状感器、薄壁化学感器、厚壁化学感器、毛型感器(I型和II型)、刺型感器和感觉孔等8种类型感受器,小蜂触角在雌雄间存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B9hm氏鬃毛在雄峰梗节基部有分布,雌蜂梗节未见分布;板型感器I型和毛型感器II型仅分布在雌蜂触角,雄峰未见分布。雌蜂的毛型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雄峰,雄蜂的薄壁化学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蜂。 相似文献
16.
昆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触角上众多不同种类的感器,起着感知外部环境、传递信息的作用.为了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昆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昆虫触角感器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详细论述了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等十余种感器的结构及生理生态学意义.为今后研究昆虫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生物防治新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 是我国的特有种,其触角雌雄差异很大,表现在感器类型和数量分布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揭示其规律对于了解该昆虫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中华豆芫菁触角感器由6类11种组成,其中毛形4种、锥形2种、耳形2种、腔锥形1种、Bhm氏鬃毛形1种、芽孢形1种,此外还有大量表皮孔存在.这些感器在触角各节的类型分布不同,数量也有差异,常常表现为雄性多于雌性;根据触角感器组成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初步推断了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饲料的各组分为自变量,以幼虫成活率和体重为因变量,用多元回归建立了苹卷蛾的宏观营养模型,根据其等值图求得最佳饲料配方,饲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毛蟹。隶属于甲壳纲 (Crustacea) ,十足目 (Decapoda) ,方蟹科(广义 ) (Grapsidae ,s.l.) [1] 。主要分布于以中国为主要分布地的远东地区 ,以及欧洲北部沿海各国和北美洲。是最重要的经济甲壳动物之一 ,也是我国最具增养殖前景的一种蟹类。对它的研究较为广泛 ,曾有学者在光镜下描述过中华绒螯蟹的形态 ,并记录过其触角的特征 ,但专门研究其触角的报道则无[2~ 6]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绒螯蟹成体的触角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观察研究 ,并且和其… 相似文献
20.
在蚊虫分类中,三带喙库蚊Culex tri(?)aeniorhynchus Giles 被认为是一个形态上具有可塑性的种类,其成虫和幼虫的某些分类特征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给鉴定工作造成困难.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卵的形态,可为鉴别和分类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