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墨子里籍自清以降,以毕沅、吴亿、刘蔚华为代表的"鲁阳说"和以孙诒让、张知寒为代表的"鲁国说"之争,至今尚无定论。通过对《墨子.公输》篇中墨子"止楚攻宋"时,楚国的国势与年代;楚故郢的地理位置;"子墨子归,过宋"之意蕴和墨子"止楚攻宋"的行程路线,潜心研究和文献考证,参考地方志记述印证,经过十几年对各地的走访和实地考察,获取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墨子是鲁阳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鲁阳在战国曾是楚鲁阳文君所守的鲁阳国,即今鲁山县;阳城是与鲁阳相邻的阳城国,即今方城县;墨子故里(实指籍贯地)本在鲁阳,说"墨子游鲁阳"是个错误;孟胜所守是阳城国和死于阳城国,并未守鲁阳和死于鲁阳;阳城君因"吴起事件"被收国,并非鲁阳文君被夺国,弄清这些基本概念,对墨子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公沈诸梁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颇有见树的县尹,但却因"叶公好龙"的故事而含垢千年。叶公确有好龙之实,但并无"好龙"之事,该故事很可能是由于叶公与孔子当年交往时的恩怨致使孔子后世弟子编造出来攻击叶公的。  相似文献   

4.
范玲 《科技信息》2009,(12):112-112
墨子,姓墨名翟,出生于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墨子提出的“兼爱”“三表”思想是服务型政府不断强化民主法治意识的指南针;墨子的“尚同”“尚贤”思想是服务型政府完善政绩考核体制、人员任免机制的催化荆;墨子“节用”“节葬”思想是推动公众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助力器;墨子“非攻”“救守”思想为我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保护伞。  相似文献   

5.
2400年前,墨子曾在鲁阳著经立说,留下不少珍贵印记."正好"与"沿墨(méi)儿";"中,不中"与"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上梁不正下梁歪";"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筮婆子下假神"等,至今,在鲁阳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语言中还被沿用着.这些形象比喻和简练语言,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影响着一代一代鲁阳人乃至中原人,甚至影响到...  相似文献   

6.
墨子里藉问题,因《史记》等古史无明确记载,自汉代高诱至今史学界论说纷纷,其中外国说与少数民族说早已销声匿迹,宋国所在地的商丘市对宋国说认为查无实据,亦不再坚持,而孙诒让所一力主张的鲁国说也因证据不足而罢言。按史学研究中的一般情况看,四说绝其三,而鲁阳说便理所当然地鼎居于典。然而,由于近年受名人效应的急功近利思想驱使,山东省增州市籍的一些学者在一无史载。二无确论的情况下,突然对鲁阳说进行发难,一力主张墨子里籍在山东股州,即古滕国(张知寒、李永先称墨子为小邱国人亦鲁国人,此说大谬。潘民中先生在《“墨…  相似文献   

7.
墨子被公认为是平民阶层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皆以平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对待构成平民阶层主体的农民和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农业生产方面,墨子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观点和主张。通过对其政治、经济、宗教、伦理等思想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墨子的农业思想主要包括重农和爱农两个方面。其中,强调农业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和重视统一思想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其重农思想的体现。而提倡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以减轻农民负担、呼吁减少影响农民生产的活动以保障农时和重视保护农民的政治利益则是其爱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孙坚"治兵鲁阳"是东汉末年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桩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军事政治事件。孙坚因"治兵鲁阳",而得以创下打败董卓收复洛阳的丰功伟业。正是孙坚"治兵鲁阳"所锻炼出来的基本武装力量,凝聚起来的核心人才群,赢得的良好政治声誉,构筑起了孙吴立国江东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沈芬 《少儿科技》2012,(1):13-14
我叫叶小龙,家住白龙江畔黄龙古城,是黄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概是因为“叶公好龙”的典故,大家都叫我“小叶公”,其实我跟那位叶公可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推崇夏政的基础上勾勒出一套不同于儒家政治思想的治国为政之策和为人处世之道,提出了"尚贤"思想。墨子"尚贤"思想摒弃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血缘政治观念,以选贤任能为治国理政之要。这一观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先进道德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学评论家对约瑟夫·康拉德《吉姆爷》小说的故事叙述者马洛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各持已见,褒贬不一.有的全盘否定马洛在故事叙述中的作用,有的对马洛的叙述表示失望。本文试图从“人性化”的角度对马洛在《吉姆爷》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叙述技巧作全面、综合的探讨,从而对马洛在小说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是一位承前启后、伟大而深刻的作家。他在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尤其他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赋予小说丰富深刻的含义。《吉姆爷》是他的最伟大小说之一,象征主义手法在此小说中运用的淋漓尽致。从大海到丛林,再从白与黑到戒指与火光使得象征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无处不在;更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得到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威廉姆·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在小说<蝇王>的遣词造句中具体体现在各章节标题的选词、环境描写中的选词及故事中孩子们言语和行为的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元代描写包公的戏有18种之多(含失传者),包公的历史原形如何,为什么被塑造成清官形象?提到包公人们便用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来形容,然而那个时代所执行的法是封建社会的王法,绝不是民众所期望的公正严明的民法,故而包公只能以谋代法,包公为什么尚智?其社会根由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5.
有别于以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蝇王>研究套路,独辟蹊径,用存在主义为理论工具分析了<蝇王>的存在主义建构策略,展示了先前研究所忽略的这部作品的存在主义特质,为我们重新审视戈尔丁通过作品对文明与人性的思考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从存在主义视角对人类生存的荒诞进行了思考,本文试从《蝇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荒诞和人与人存在关系的荒谬来分析它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明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旨在对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进行生态主义的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一群孩子在荒岛上的生活片段,揭示出人类自古以来对生态的破坏和无视正是人类相互残杀的悲剧根源.同时表达出对人类返朴归真、重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的渴求。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叙述中的“移位”是一种效果奇特的叙述方式,当代小说《蝇王》在表层叙述结构及深层理念中对十八世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移位”性叙述,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及社会历史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蝇王》与圣经、希腊神话、《珊瑚岛》和战争的互文,得出小说背后的深刻意义,更了解到作者宣传人性本恶的观点、对所谓英国文明的讽刺及对战争的控诉。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试从生态批评角度管窥《蝇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关系为切入点,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理论要旨,解读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著《蝇王》。指出戈尔丁在小说中通过对荒岛美景、孩子回归自然以及荒岛残忍暴行的刻画,表达了其向往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