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宗教伦理与儒家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西方宗教伦理以关心人类个体生命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儒家政治伦理讲求“内圣外王”,突显个体应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标准是政治利益,西方宗教伦理的价值标准是宗教信仰。儒家政治伦理讲求意义与自愿,西方宗教伦理讲求理性与自觉。中西传统伦理与现代经济伦理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和连续性,在批判的基础上,传统伦理可以向经济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2.
何菁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42-144,148
本文以道教伦理、佛教伦理和基督教伦理的基本观点简要论述宗教伦理思想对当代网络伦理建构的启示:道教伦理的“道”在网络经济的再诠释和“经国理身”对促进网络社会顺应自然之道而和谐发展和健康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佛教伦理的平等、克已观念对网络失范行为的抨击意义以及对网络伦理建设的启发;基督教伦理的原罪观、拯救观和普世观作为重要的伦理思想资源对网络伦理建构的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和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基本上经历了初步形成、趋向成熟和正式形成三个发展时期。从建党初期到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与科学对立观、宗教信仰自由观和对宗教界实行统一战线的观点等都进行了努力探索,形成了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春燕 《科技信息》2007,(27):479-480
本文从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地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在安徽寿县田野调查搜集到的清真寺碑刻为考察对象,探讨了清真寺碑刻体现的寿县回族的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农商皆本;宗教因素,宗教意识强烈;消费上,倡导节俭,反对奢侈;义利观上,重义轻利等。所引的碑刻多为清朝年间所立,全部为首次公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颜色词不仅描述颜色 ,而且具有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因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异质文化的趋同性影响 ,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又出现了相似或叠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清教徒因宗教迫害而迁移到北美大陆,同时也将他们的信仰一并带去。清教伦理的宗旨是通过荣耀上帝而得到自我救赎,因此它不单纯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清教伦理强调个人主义,主张高效工作,毫不掩饰对利润的追求,无形中成为美国商业发展的精神源动力,完成了对美国商业的启蒙,为美国商业的形成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文章力图改变原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证方式,从相反角度去诠释清教伦理对商业精神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潭集》成书于万历十六年(1588),此时六十二岁的李贽在学习、研究儒释道三教的过程中已形成了稳定的特有的宗教情怀。《初潭集》反映了李贽三教合一、因果报应、宿命观、超越生死和出入世间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温泉旅游开发十分火热,此时更需要保持对温泉资源的敬畏意识。泉源景观化建设与宗教观光相结合的温泉旅游及其开展温泉交流活动,有助于旅游者形成敬畏心理。以日本温泉为例,指出新建温泉开发要遵守敬畏伦理,在不改变山形水质的前提下努力研发出多种多样的温泉产品。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伦理角度解读十六大报告关于分配制度改革原则的论述,认为它充分闪烁着新型公平观的光芒,也孕含了公平与效率的辨证统一的经济伦理思想,透视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亲型公平观的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的伦理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古代的宗教伦理是东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思想史上的主要宗教哲学派别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顺世论等都提出了伦理思想方面的明确观念。在这些观念中,禁欲和出世等内容占有相当比重,但与这些伦理观念不同的观念也在印度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不能将其混淆使用,但二者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存在着互为条件、彼此作用的有机统一关系。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道德建设及制度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对这二者的概念和涵义作一界定,探究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总结近年来的宗教工作经验,分析和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宗教问题本质的认识,积极引导宗教事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宗教信仰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伦理危机的出现,除外部因素以外,内因是商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大学生商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商业伦理教育的缺失既加剧了诚信危机,又妨碍大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同时危及商业信用,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商业伦理教育,并提升教师的专业伦理素养,要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商业伦理实践应用能力,要改革传统考试制度,健全对学生伦理道德的评价机制,应强化商业伦理法制建设,营造重视商业伦理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道德和伦理是任何交往互动行为的基础,翻译集语际转换、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流于一身,必然带上浓重的伦理色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宗教传播为目的的翻译活动,清晰地折射出异质文化交流中翻译伦理的诉求的更替。具体表现为交流初期为规避冲突选择"依附"主流伦理思想,而当两种文化渐趋平等时出现对"存质"译文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25年的改革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另一方面又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市场化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发生了巨大变化。究其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我们陷入了片面的经济决定论,以为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并不必然会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必然需要有相应的道德价值指导。一个社会如果以损失道德价值为代价而获得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那么一切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蔓延开来,特别是当人们藐视财富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时,就会自食道德缺失的恶果。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整体伦理与制度伦理、 机构伦理的内涵。整体伦理是指一定时期、 一定范围内人们共同认可的伦理共识, 有赖于制度伦理的生成; 而制度伦理是伦理要求与实践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统一, 一般是由与制度相关的机构研究和制定的, 为机构提供合理的价值定位,是机构的灵魂。分析指出, 从个体德性向整体伦理的位势改变是当代伦理道德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 是伦理实践范式的重要转变。最后提出, 制度伦理与机构伦理是当前伦理理论研究和伦理实践中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对医学伦理和生命高新技术伦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劳资关系伦理,是研究《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重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资关系,体观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抽掉经济关系的这个特定规定性,就不能看清被形式的平等所掩盖着的实质的不平等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和被异化的劳动,是资本主义雇佣伦理关系的基本内容.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不是平等,而是雇佣;不是自由,而是专制。劳资伦理关系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有道德的作用,在利益冲突的一定界限上,道德的调节就要通过法律来解决,而且从关系的总体上说始终带有政治性。要区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如何从伦理方面规范企业的行为成为电子商务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