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用2,6-二氧代苯腈与不同的双盼反应制得了八种聚醚腈,并进行了多种表征.  相似文献   

2.
聚醚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腈和二甘醇原料合成聚醚腈,再经高压加氢制取聚醚胺。探讨了全部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该文用2,6-二氯代苯腈与不同的双酚反应制得了八种聚醚腈,并进行了多种表征。  相似文献   

4.
地于聚醚腈加氢制降醚胺雷尼镍催化剂的活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较为适宜的可以获得较高收率聚醚胺的催化经温度、活化时间、碱液用量和用水量等工艺条件,可指导实际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用腈乙基化反应由丁二醇和一缩二乙二醇制备了含醚二腈,经兰尼镍加压氢化合成了相应的含醚二胺,将此类二胺作为扩链剂分别与聚四次甲基醚二醇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预聚物反应得到相应的嵌段聚醚氨酯,并制成了透明薄膜。ESCA研究表明醚键富集于膜表面,断裂伸长率均大于400%。并用复钙法测定了它们的抗凝血性能,对扩链剂中引入醚键对聚醚氨酯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碱性催化剂,以丙烯腈与二甘醇反应合成聚醚腈,确定其最佳反应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环氧端基酚酞聚芳醚腈的合成及结构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酚酞和2,6-二氯苯甲腈经亲核缩反应制得了含-OK端基的聚醚腈低聚物,在碱金属碳酸盐K2CO3/H2O催化下,将其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了含环氧端基醚醚腈(E-PCE)用FT-IR,^1HNMR和DSC等方法地E-PCE树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测定了E-PCE树脂的环氧值,溶解性,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讨论了单体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含量及水含量对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聚醚砜与环氧树脂反应,合成了改性环氧树脂,结合DSC,SEM及FT-I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聚醚砜含量的改性环氧树脂在低温下(-50℃)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聚醚砜对环氧树脂固化温度影响不明显;低温下,聚醚砜含量升高,环氧树脂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聚醚砜含量为40%时,改性环氧树脂在低温下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最高,分别为114.42 MPa及193.76 MPa。  相似文献   

9.
聚磷腈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聚磷腈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探讨了聚磷腈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两种截留分子量的聚醚砜、聚醚酮、磺化聚砜/聚醚砜、磺化聚砜/聚醚酮等超滤膜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的超滤特性,结果表明:静态接触条件下,聚醚砜及磺化类膜受黑液组份的污染程度较轻,聚醚酮膜的污染程度最重;荷负电性较高的磺化类膜具有较好的黑液超滤特性;截留分子量2万的超滤膜特性要优于5万的膜。  相似文献   

11.
湿固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粘剂剥离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制备湿固型MDI-聚醚基聚氨酯热熔胶,研究了MDI-聚醚预聚物结构、增粘树脂等对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沉淀方法对聚醚酮酮析出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的沉淀方法对聚醚酮酮的特性粘度和红外光谱无明显影响,但对聚醚酮酮中铝含量却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不同软链段长度的聚醚型、聚酯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以及聚醚-聚酯软链段聚氨酯脲弹性体(PUU)。借助SEM、DSC以及拉伸试验机分析其结构、形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分离程度随软链段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在软链段分子量相同时,聚醚为基础的PUU的相分离程度较聚酯为基础的PUU高。以聚醚-聚酯为软链段的PUU呈现了聚醚型和聚酯型PUU的各自形态,有较大的相区尺寸和较明显的相界面。力学性能数据证实了形态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醚多元醇与顺丁烯二酸酐合成聚醚大单体(乙二醇封端)的反应条件,产物用UV和FT-IR鉴定。将聚醚大单体与苯乙烯共聚成接枝聚醚多元醇,并进行了分离,然后通过FT-IR和~1H-NMR表征。考察了不同引发体系对上述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胺使共聚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时,可较明显地提高苯乙烯的接枝效率,共聚反应受扩散影响。  相似文献   

15.
EO/PO无规共聚醚的浊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规共聚醚水溶液的浓度、无规共聚醚结构度无机电解质、酸、醇、表面活性剂对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择的电解质均能降低聚醚的浊点;酸能轻微提高聚醚的浊点;水溶性醇和非水溶性醇的影响效果不同,前者能提高聚醚的浊点,后者则使之降低;表面活性荆能提高聚醚的浊点;随着聚醚中聚氧乙烯基含量的增加,其浊点升高;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使浊点降低。这些规律对无规聚醚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丙烯酸改性聚醚型破乳剂(RP系列)的合成、鉴定与破乳性能.结果表明,一些改性后的聚醚的脱水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应力 应变测量、 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物理老化对非晶态聚醚砜共聚物膜的拉伸屈服行为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聚醚砜共聚物经物理老化后, DSC升温曲线上出现吸热峰,Tg升高, 初始模量和屈服应力增加, 断裂伸长率下降. 物理老化后的聚醚砜共聚物在拉伸过程中出现应力屈服峰, 实质上是逐步打开凝聚缠结的过程. 荧光光谱的研究证明, 非晶态聚醚砜共聚物由于主链苯环密度较高, 苯环受激处于激发态时易与周围激态苯环相互作用形成激基缔合物, 缔合物发射峰的强度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强. 电镜对形态结构的分析进一步表明, 聚醚砜共聚物经物理老化后其聚集态形成了某种局部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8.
聚醚类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聚醚的物化性质(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力、渗透性、热分解性及粘温特性)的测试,得出了聚醚链段结构上环氧乙守和环氧丙烷排列不同时对其物化性质的影响规律,发现嵌段聚醚和无规聚醚在其物化性质上存在“质”的区别,嵌段聚醚的乳化性、渗透性与热分解性质都好于无规聚醚,而临界胶束浓度、浊点明显低于规聚醚,两者的粘温曲线相似,但嵌段聚醚的粘度值大于相应的无规聚醚。  相似文献   

19.
以苯乙烯和丙烯腈在聚醚多元醇介质中分散聚合制备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测定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中粒子大小和体系的流变曲线.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流变曲线呈现“剪切增稠→剪切变稀”的非牛顿特性.用Gillespie公式对流变曲线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计算出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η^*,Ф表观和3种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中粒子间相对“键合”能.  相似文献   

20.
以三对硝基苯氧基三苯氧基环三膦腈和六对硝基苯氧基环三膦腈为主要单体,采用活性硝基亲核取代的方法,合成了一类新的环簇膦腈聚合物。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方法得到确认,聚合物的性质采用DSC,TGA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三对硝基苯氧基三苯氧基环三膦腈制得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网络结构,但是由六对硝基苯氧基环三膦腈制得环簇膦腈聚合物的过程中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导致最终聚合物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但两种聚合物在空气中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800℃时残碳率分别为45.1%和 43.2%,同时发现膦腈网络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决定聚合物燃烧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