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生境以及大熊猫自身特征,同时阐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影响.最后,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从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恢复破坏的栖息地、加强生态走廊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的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探讨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这些地段的纽带作用,逐渐减轻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从而促进秦岭大熊猫不同局域种群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放牧成为大熊猫生境中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比较放牧家畜、大熊猫选择生境因子的偏好二者对竹林破坏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在四川美姑自然保护区设置了放牧干扰样方和大熊猫利用样方,拟调查生境因子及测定所采集的不同竹龄的竹叶、竹秆、竹枝的常规养分。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喜欢海拔较高、灌木高且胸径大的生境,牲畜偏好海拔低、乔木郁闭度高以及草本面积大的生境;大熊猫生境内的竹子营养成分如蛋白、脂肪和灰分等显著高于被牲畜破坏后的干扰生境。  相似文献   

4.
对大熊猫夏季栖居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取样调查,以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分类,并研究与大熊猫生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大熊猫夏季栖居地植物群落可分为3个群丛6个亚群丛;②大熊猫夏季栖居地生境因子由于南北坡地形状态导致的水湿分布与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紧密有关;③自然背景值的比较结果显示,南坡的夏季栖居地结构优于北坡。  相似文献   

5.
加强地震灾后林业及生态恢复重建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汶川地震灾区绝大部分是山区,林业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好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对维护灾区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森林的减灾防灾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①地震灾害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和功能衰退,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GIS支持下, 基于芦山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 研究灾区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方法, 提出灾后重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格局的方案, 指出各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按照主要功能定位, 优化后的国土空间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和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3个区域: 1) 芦山地震灾区生态保护区, 占区域总面积的80.6%, 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 保护和恢复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 实施生态修复; 2) 生态农业发展区, 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13.4%,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功能区, 其主导生态功能为农产品供给保障, 同时兼具土壤保持功能; 3) 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 仅占区域总面积的 6.0%, 是区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应依据当地发展需求, 进行生态城镇化建设, 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7.
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与四川相邻。5·12汶川地震给陇南市带来了深重的影响。陇南市八县一区普遍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22.61亿元。主要从陇南市发展产业结构入手,对陇南市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地区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且区域经济差异显著,经济密度呈东高西低分布。在陇南市产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陇南市主导产业进行了确定,得出了八县一区在特色农业、有色冶金工业、水电能源工业以及旅游业等产业方面的资源和经济优势。最后对陇南市八县一区产业进行了空间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9.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市城西,是都江堰著名的旅游景区。二王庙在5·12汶川地震中受到严重的损毁。本文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原有勘察资料,从古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得出二王庙古滑坡在5·12地震后并没有复活。  相似文献   

10.
张丹青 《山西科技》2006,(4):72-73,78
通过对植被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在预防山区公路滑坡中的具体作用分析,指出植被生态系统中植被、表层有机质、微生物对于岩土中水分的作用,提出针对滑坡的预防治理生态恢复措施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以往工程治理中被忽视的问题,并提出在公路勘察设计中要注意针对其生态环境进行生态环境勘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电刺激采精及精液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的9只5.5-16.5岁的雄性大熊猫进行了17次电刺激采精,其中3只是能进行自然交配并繁殖了后代的种公兽,比较研究了精液离心、不同稀释液和冷冻方法对大熊猫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活力、运动状态、精子和顶体形态的影响。细冷冻是1种较好的超低温冷冻精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大熊猫阴道微生物组成,为合理的进行大熊猫阴道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不同地区(组别:WLQ、BFX、DJY)和不同年龄(组别:A1、A2、A3)的14个大熊猫阴道分泌物样品进行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注释上,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为变形菌门、担子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在功能注释上,注释为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基因是样品中含有微生物数量最多的功能基因;在抗性基因注释上,变形菌门比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更易携带耐药基因,且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lb分布存在于所有样品中.此外,不同年龄组大熊猫阴道菌群差异显著;DJY组衣原体比例最高.耐药基因APH3-lb和衣原体对大熊猫繁育存在一定的威胁,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自四川省卧龙保护区大熊猫肠道的6株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抗性与质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都存在不同大小的质粒DNA;采用SDS高温法处理每株大肠杆菌后,有2类质粒在琼脂糖凝胶上的条带数减少,菌株的抗生素抗性水平也有所降低,有2株菌的某些抗生素抗性完全消失;将分离自6株大肠杆菌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获得1个氨苄青霉素抗性转化子.这些结果表明,大熊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抗性与它们含有的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已成为震后灾难救援、灾区重建等减灾防灾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11个方面初步探讨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DV)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犬瘟热病毒疫苗中提取的RNA为阳性模板建立了快速检测CDV的RT-PCR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CDV RT-PCR扩增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456 bp的特异性片段,对犬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牛轮状病毒(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大肠杆菌(E.coli)和新城疫病毒(NDV)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最低可检出约1.53×10~2拷贝/μL的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重复性好.此方法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37份眼观正常的大熊猫粪便样品检测,未检测出犬瘟热病毒,与胶体金试纸卡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灾害致因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进行的初步地震灾害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地震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震灾最严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大量产生还与区内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和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煤层等软弱地层以及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石等软弱岩体分布广泛、极震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河谷深切、地形高差大、山体破碎的中-高山区有关。特大地震灾害再次提醒人们,在建筑场地选址中必须考虑活动断裂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必须重视人-地关系和人-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Captive populations provide a precious genetic resource for endangered animals and a source of individuals for reintroduction to depleted habitats. Therefore, accuracy in determining paternit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managing captive populations and in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s of known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for release.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fast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conduct paternity testing for captive giant pandas in the Wolong population. This technique uses two highly poly...  相似文献   

18.
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秩和检验法对5.12地震前后四川省房屋销售面积的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表明地震前后房屋销售面积有显著性差异.5.12地震对四川省的房地产销售量在短期内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study, formalin-fixed feces, oligonucleotide fingerprinting and SRY-gene based sexing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family net for giant pandas in the Tangjiahe Natural Reserve and to assess contemporary gene flow (migr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A total of 124 fecal samples were attributed to 37 individuals (22 females and 15 males) that were then analyzed for family relationships. Based on DNA fingerprints, the deduced family net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acts: (i) First-order relatives possessed similarities from 50% to 90%,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unrelated individuals or distant relatives were as high as 77%, indicating that the Tangjiahe panda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ii) 15 matings were identified and 5 ones occurred between close relatives, implying that there is potential for inbreeding to impact the pandas; (iii) four mating pairs and 5 offspring presented long distance migrations, demonstrating the intra-reserve habitat is continuous; (iv) four pairs of full sibs (also female-male dyads) dispersed short distance and all of them gave birth to highly inbred offspring, reflecting long distance migration is vital for inbreeding avoidance; (v) 17 adult individuals dispersed short or moderate distance and formed three clusters on the landscape, indicating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is a negative factor impacting the pand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