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相氯化法合成不同氯质量分数的CIPP,采用DSC、FT-IR及TG对制得的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氯原子的引入使得IPP的结晶度下降;氯化过程中IPP的伯、仲、叔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遵循伯氢>仲氢>叔氢的活性顺序;在N2气氛下的热降解过程中,CIPP中不同的碳-氯原子对CIPP的热稳定性有不同影响,叔碳-氯原子是影响CIPP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等规聚丙烯、氯气为原料,通过催化氯化的方法制备了氯化等规聚丙烯树脂。进行了合成的各条伯试验,获得了适宜的操作参数,控制有关条件,可获得不同氯含量的系列氯化聚丙烯。测定了该产品的物化性能,显示了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等规聚丙烯(i-PP)是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它的主要缺点是玻璃化温度较高,低温的冲击强度较低,不适用于寒冷地区.改进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嵌段共聚、共混和增塑等方法.和乙烯的共聚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但只能在生产厂内实施.关于共混的研究很多,例如和各种合成橡胶的共混,对冲击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熔融时流动性下降,给加工成型带来困难,特别是不适用于大型和薄壁的铸件.增塑剂的应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但这些仅见于专利,对于增塑后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还没有见到报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齐格勒-纳塔等规聚丙烯和茂金属等规聚丙烯的共混物,并对其结晶热力学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通过实验发现,共混物有共晶形成;当茂金属等规聚丙烯的比例占半数以上时,随着齐格勒-纳塔等规聚丙烯含量的提高,共混物的熔点增加较为明显;当齐格勒-纳塔等规聚丙烯的含量超过50%时,随着茂金属等规聚丙烯含量的降低,共混物的熔点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热定型条件对丙纶弹性回复率的影响,并将回弹率与纤维的其它力学性质作了对比。发现丙纶的回弹率随热定型温度的增加,在某一温度下出现极小值;松弛状态下回弹率极小值的温度较定长条件为低。前者为100℃,后者为120℃。丙纶其它力学性质与热定型温度的关系均呈单调递增或减小的趋势。同时,从结晶度、晶粒尺寸、双折射、声速取向因子和晶区取向因子等超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晶区取向因子与热定型温度间的变化规律和回弹性完全相同。试验结果证实并发展了Perterson提出的结晶部分与回弹性有关的假设。足够高的结晶度和取向的晶粒是对丙纶回弹性起主要作用的关键因素。晶区取向因子和回弹率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等规聚丙烯水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研究在水相悬浮体系中,等温下进行氯气氯化等规聚丙烯(CIPP)的合成反应,该反应是气-液-固三相并存的非均相反应。通过对产物CIPP中氯的质量分数进行化学测定,并结合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对CIPP的水相法合成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从转化率(Rt)的角度看,水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特征与均相氯化基本相近。得到了IPP水相氯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该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23kJ/mol。  相似文献   

7.
等规聚丙烯β晶形态与熔融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β-晶型等规聚丙烯(β-IPP)的聚态结构,发现β-IPP在偏光下有彩色,由层片状晶组成;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β-IPP的熔融过程,发现熔融时发生β→α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一种易使等规聚丙烯(IPP)生成β晶的成核剂,利用DSC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熔体温度,冷却速率和成核剂含量对生成的β晶含量的影响,找出生成β晶的合适条件,所得β晶含量可达81%。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不同的拉伸方法研究了等规聚丙烯单丝的拉伸性能。着重讨论了多级拉伸的特点,并和常规的一级或二级拉伸作了比较。试验发现,在相同的纺丝条件下,多级拉伸大大提高了 IPP 单丝的拉伸性能,拉伸倍数可达25倍。多级拉伸中,拉伸倍数的分配徊拉伸温度的选择是影响拉伸倍数的关键因素。拉伸倍数应逐渐降低,而拉伸温度则应逐级增高。多级拉伸所得 IPP 单丝的力学性能与常规拉伸纤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采用普通单丝级切片即能得到强度为6.62 cN/dtex(7.5g/d)、模量大于100 cN/dtex 的高强度单丝。  相似文献   

10.
吕正忠  裴艳红 《科技资讯》2012,(33):1+3-1,3
针对神华宁煤化工公司烯烃分公司生产的聚丙烯1102K成品等规指数测定条件的研究,根据GB2412-2008聚丙烯等规度的测试方法,考察回流萃取时间对等规指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时间越短回流萃取越不完全,等规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11.
单轴拉伸等规聚丙烯高度取向的α晶,材料表现出负泊松比,材料拉伸胀大.广角和小角X射线散射原位跟踪拉伸过程中子晶和母晶的相对转动,同时伴随着样品宽度的增加.等规聚丙烯独特的子母晶结构,符合胀大材料的基本要求.在拉伸过程中,子晶和母晶之间的夹角由最初的80°或者100°转动成90°,导致了样品的宽度的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微观尺度上特殊的晶体形态,设计胀大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正交偏振光、小角激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光衍射、密度、双折射和切片技术,对工业用丝——IPP单丝的未拉伸丝的结构及其形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球晶是IPP未拉伸单丝中主要的结构形式,并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在正交偏振光下,表征球晶特征的马尔托思黑十字图案只有在特定的位置上出现。当试样旋转360°时,黑十字共出现4次。熔体温度、挤出量、冷却介质和分子量等参数均要影响球晶的的大小。其中,冷却介质还进一步改变球晶的规整性。空气中冷却试样的消光图案不及水冷却试样清晰整齐。在球晶的结晶变体中,可以出现α晶、或是拟六方酝晶,以及两者的混合形式。同时,在IPP未拉伸单丝中,径向明显地显出结构差异,球晶尺寸,双折射等在横截面上都存在着分布。 IPP未拉伸单丝的这种结构特征,无疑要影响到它的拉伸性能和成品纤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丙烯腈溶液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腈(AN)为接枝单体溶液接枝聚丙烯(PP),研究丙烯腈(AN)的量,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O)的组成及量,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条件下,丙稀腈能较好的接枝到聚丙稀上。  相似文献   

14.
GMA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对聚丙烯进行了熔融接枝,在烃链上引入极性基团,以改善聚丙烯与生聚合物的相容性。系统地研究了温度、时间、聚丙烯粒径,反应笺组成及加料方式、反应器形式等因素对支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加苯甲酸类成核剂的等规聚丙烯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胀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研究了加入苯甲酸类成核剂的等规聚丙烯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加入使聚丙烯成核密度增加而提高结晶速率,但对球晶生长速率影响微小.根据结晶理论,从结晶速率和球晶生长速率数据推算了成核界面能差参数Δσ值;成核剂的Δσ越小,其成核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取向等规聚丙烯材料在退火过程中结晶度和织构的变化规律,并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材料中球晶的形貌变化.结果显示,在退火初期的10 min内,试样结晶度迅速增加,材料中的轧制织构组元含量有所增大,同时材料中球晶的形貌变得清晰可辨.通过对织构组元的定量分析发现,再晶化形成的新晶体拥有与残余晶体相同的晶体取向.退火过程中的再晶化是非晶部分沿残余晶体发生择优重排的过程,新晶体的大分子链方向与残余晶体的大分子链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较细的等规聚丙烯(iPP)纤维,然后将电纺纤维引入到处于过冷态的iPP基体中制备了均质复合体系.重点研究了电纺iPP纤维诱导成核能力.由于纤维和基体同质,所以它们具有完美的晶格匹配及良好的表面润湿性,使电纺iPP纤维有很强的诱导成核能力,且在160℃引入纤维时,界面主要形成α横晶.通过将所制得的复合体系在160℃松弛一段的时间,α横晶再次出现,表明横晶的形成与纤维引入时产生的剪切作用无关.将复合体系熔融再结晶时观察到有"记忆效应"产生,即在原生成横晶的部分区域仍生成横晶,其晶型与最初形成的横晶一致.  相似文献   

18.
报道以马来酸酐化聚丙烯 (MPP)和聚氨酯 (PU)预聚物为原料 ,采用溶液法制备聚丙烯的聚氨酯接枝共聚物的一种合成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程度的影响以及合成工艺的优化 ,并采用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二甲苯为溶剂 ,在 10 0~ 130℃条件下 ,通过聚氨酯预聚物的NCO基团与MPP的MA基团的反应可以使PU链接枝于PP主链 ,接枝程度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固相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丙烯酸(PP-g-AA)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界面剂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容易实现,接枝率可达5.8%,接枝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PP-g-AA可明显改善PP-CaCO3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研究了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丙烯的固相反应工艺,探讨了熔融法及固相法的不同方法对接枝率的影响,并以DSC分析方法证实了固相接枝比熔融接枝方法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