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鳙鱼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鳙鱼的线粒体DNA,构建了全部11种酶22个切点的物理图谱,鳙鱼线粒体DNA的分子大小约为16.44kb。酶切位点的分布是非随机的。  相似文献   

3.
草鱼线粒体DNA酶切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草鱼肝脏线粒体DNA进行了分析,其分子太小约16.58kb.PstI,BamHI,XbaI,BglI,HindⅢ,BⅡ,PvuⅡ,XhoⅠ,EcoRⅠ,SalⅠ在草鱼mtDNA分子上分别具有2,3,3,4,7,3,6,2,4及0个切点。根据单酶解及双酶解结果建立了草鱼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4.
从N,cms-WA,cms-BT和cms-RL四种不同细胞质源的水稻中制备线粒体DNA。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Hind Ⅲ和Xho Ⅰ等酶切线粒体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水稻N,cms-WA,cms-BT和cms-RL细胞质确有不同的线粒体DNA,不同的保持系之间也存着一定的差异。水稻线粒体DNA最小分子的大小在195~245kb之间。  相似文献   

5.
6.
四种昆虫病毒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结果DNA单分子层和Southern杂交方法,对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甘兰菜粉蝶颗粒体病毒,三叶草夜蛾颗粒体病毒和荨麻蛱蝶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四种杆状病毒提取基因组DNA用9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得到不同的酶切图谱使其在基因型上进行区分,通过DNA单分子展层发现其核酸链都呈闭环和超螺旋构型,用^32P标记AuNPV与GV杂交,没有发现与GV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们构建的含有青霉素酰化酶(Acylace)基因的重组质粒pPAHD1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测绘。使用了限制酶14种,证明BglⅡ,SalⅠ,SmaⅠ和BamHⅠ在重组质粒上各有切点一个;EcoRⅠ有切点两个:HindlⅡ,AvaⅠ各有切点三个;PvuⅠ有切点四个;EcoRⅤ和XmnⅠ各有切点五个。  相似文献   

8.
用PCR方法获得编码大肠杆菌核酸内切酶Ⅳ的基因nfo,将其克隆至具有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ET23a中,转化不同的宿主菌。经过IPTG的诱导,在宿主BL21(DE3)LysE菌中获得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9.6%。通过同位素比放测定显示表达产物具有AP核酸内切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ncoma Salici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LsNPV)是一种多粒包理型的杆状病毒。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多面体,病毒多角体大小不一致,平均直径为1.2μm。病毒粒子长为215nm直径30~50nm。LsNPV的基因组是一个环状双链DNA。限制性内切酶BglI,SalI分别把病毒DNA酶解为26和24个限制性片段,由片段总和法计算,基因组大小为86.3kb。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基因的新方法,与质粒拯救相结合,可快速分离质粒两侧的DNA序列,进而对该序列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该技术已应用于基因突变、基因标记、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利用CaCl2法成功地将寡核苷酸导入大肠杆菌JM109细胞。质粒pBR322转化结果表明,寡革酸片段5’-AGCGGGAATAAGGGAA-3’在转化前(或后)与靶序列结合均能抑制β-内酰胺酶基因的表达,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体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该片段能与靶序列形成三链结构。这些结果表明多聚嘌呤寡核苷酸是通过与靶序列形成三链DNA来抑制β-内酰胺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用荧光扫描的技术研究了腺病毒5一型(Ad_5)DNA被EcoRI内切酶切割的动力学。这种技术能够定量地测定在琼脂糖凝胶上经溴乙锭染色的分离DNA片段的荧光强度,而且能根据各片段的荧光强度对切割时间的依赖关系,求得相应切割位点的切割速度。我们发现同一DNA分子上各切割位点的切割速度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总的切割速度和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速度对酶浓度和温度有着明显的依赖性。切点两侧的碱基成分d(G-C)/d(A-T)比率高,则要求较多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4.
15.
镉是一种致癌物质,其致癌作用与Cd^2 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用一定浓度的CdCl2液处理质粒pUC119和pCPP9,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研究了镉对质粒DN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dCl2溶液2.5μg/mL作用12h或20μg/mL作用1h后,能导致质粒pCPP9的DNA损伤;浓度40μg/mL以上的CdCl2作用12h后,引起质粒pUC119的DNA损伤;且随着CdCl2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质粒DNA的损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在pH 6.O的Tris-HC1介质中,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研究了阿米卡星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Scatchard方程、圆二色谱、黏度等手段,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米卡星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嵌入与沟槽作用是两种主要作用方式.求得25℃时的结合常数为2.2×104L·mo1-1.  相似文献   

17.
在pH 7.4的Tris-HCl介质中,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头孢曲松钠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Scatcllard方程、圆二色谱、热变性等手段,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头孢曲松钠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嵌入与沟槽作用是两种主要作用方式.求得25℃时的结合常数为6.3×104L·mol-1.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VP对闭合环状双链质粒DNA pBR322的降解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非光催化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PVP(PVP8000)可引起质粒DNA构象的改变,并且这种效应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VP的相对...  相似文献   

19.
环状DNApUC118与配体小檗碱相互作用的荧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环状双譬超螺旋DNA质粒pUC118与小檗碱(Berberine)相互作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在pH=3.20的甘氨酸一盐酸缓冲液中,二者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二者相互作用达到稳态时,一个小檗碱分子约结合七个碱基对;二者的结合除嵌插方式外,还存在非特异的静电作用;不同的荧光猝灭荆对二者相互作用荧光强度的猝灭程度是不同的,游离的水合状态小檗碱最容易被[Fe(CN)6]^-4猝灭。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磺胺嘧啶与DNA在pH2.21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磺胺嘧啶的峰电流和峰电位均发生变化,结合紫外光谱法的测定结果,推测磺胺嘧啶与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其作用模式是静电模式,结合常数Kb为4.6×103L.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