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乙醚萃取、常压蒸馏法对柚子皮低沸点混合物组分进行了提取.采用自制简易分段微量蒸馏装置对所得混合物进行分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分馏组分进行测定.分馏得到两种馏分(极易挥发组分和挥发性组分);挥发性组分中检测出9种成分,主要为乙醚,β-月桂烯、D-柠檬烯等;极易挥发组分中检测出4种成分,主要为乙醚;柚子皮挥发性组分中共检测出了22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62.43%)、β-月桂烯(23.16%)、2,6,11,15-四甲基-十六烷-1,6,10,14-四烯(3.08%).实验结果表明,柚子皮挥发性组分为柚子皮精油,柚子皮是提取D-柠檬烯和β-月桂烯单离香料的良好植物资源.通过改进提取方法,可以简化提取并能除去精油中残留的低沸点提取溶剂,提高主要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无害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橙皮中含有大量的橙皮油,橙皮油中含有90%的柠檬烯,柠檬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天然香料。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的方法很多,但是都离不开有机溶剂提取。本文从循环经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研究了两种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无害化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脐橙果皮中的柠檬烯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技术对其进行提取。以柠檬烯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GC法测定萃取产物中柠檬烯的含量,结合预实验结果,选择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200bar,萃取时间为6h,其中萃取时间有显著影响;柠檬烯的平均萃取率为18.70 mg·g~(-1)。通过优选的柠檬烯萃取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为其变废为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柑橘皮精油提取分离及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柑橘原材料利用率以增加其经济效益,以柑橘皮为原料,研究柑橘皮精油的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柑橘皮中的精油,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柑橘皮精油含3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相似文献   

5.
乙醇回流提取丁香酚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由丁香花蕾提取丁香酚的新方法乙醇回流法 ,使丁香酚的实验收率由水蒸汽蒸馏法的 5.0 %提高到 1 0 .3% .考察影响丁香酚收率的因素 .  相似文献   

6.
王辉 《科技信息》2011,(27):14-14,8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常规实验,是天然产物提取的典型实验。针对实验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溶剂和升华装置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研究,使用混合溶剂和改进后的升华装置,不仅使反应时间缩短,而且产率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减压精馏的方式富集了废轮胎热解油的轻质馏分,并通过常压精馏的方式将轻质馏分分为6段,系统地研究了甲苯、乙苯、二甲苯、对伞花烃和柠檬烯等高价值物质的分布情况;随后使用乙二醇-环丁砜作为二元萃取剂针对柠檬烯富集馏分进行提纯研究.结果表明:甲苯主要分布在100~120℃馏段,乙苯和二甲苯主要分布在120~140℃馏段,柠檬烯和对伞花烃主要分布在160~180℃馏段.柠檬烯提纯方面,在20℃,乙二醇与环丁砜的质量比为3∶1,剂与油的质量比为5∶1的条件下对柠檬烯富集馏分进行10级萃取实验,可完全去除非烃类杂质,芳香烃杂质的质量分数下降至24.99%,柠檬烯的质量分数从33.81%提升至48.03%,柠檬烯萃取提纯的效果优于精馏提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药枳实与枳壳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实与枳壳挥发油,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对比分析.鉴定出枳实挥发油成分中的15个化合物,占提取所得挥发油总量的93.81%.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1.20%)、芳樟醇 (26.10%)、异松香烯 (7.32%)、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 (5.56%).鉴定出枳壳挥发油成分中的51个化合物,占提取所得挥发油总量的99.87%,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40.90%)、芳樟醇 (13.13%)、2-十一烷酮 (10.80%)、γ-松油烯 (8.66%).研究结果表明枳实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大部分相似,柠檬烯是枳实、枳壳具有理气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永磁同步电机永磁磁链传统测量法,本文提出一种虚拟开路辨识新方法.新方法无需被测电机定子电阻、电感参数支持,无需拖动电机拖动,无需复杂辨识算法,方便快捷,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新方法以矢量控制为基础,通过零电流闭环跟踪下惯性制动来实现虚拟开路.误差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均显示增加电机电角频率有利于减小新方法中永磁磁链辨识误差.以DSP和智能功率模块设计实验装置,实验验证了新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图像中的文本区域为判别图像垃圾邮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获得图像中的文本区域信息,提出了基于Hough变换提取图像中倾斜文本区域的算法和降低图像背景干扰的八邻域细小边缘去除算法,实现了一种不受图像中文本颜色、字体、大小、位置、方向限制的文本区域的自动提取方法.在包含100幅垃圾图像的数据集上进行提取图像文本区域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文本区域提取性能.  相似文献   

11.
深层搅拌法按施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浆体喷射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射深层搅拌法。鉴于现行浆体喷射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射层搅拌法的施工工艺存在缺陷,作者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了改进的多功能喷射深层搅拌法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相似文献   

12.
陈祥敏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2,20(3):294-296,300
改进后的任意形状岩芯体积测量方法通过引入一个标准体作为体积测量参照物,克服了利用被测岩芯排开介质质量除以介质松装密度获得体积数据的现行任意型岩芯体积测量方法的诸多条件限制,同时,对作为与测量方法配套的测量仪器,本着方便操作、简化结构等原则也进行了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研制的型砂高温三轴测试手段,首次测定了常用树脂型砂在围压作用下的高温三轴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揭示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并依据修正的强度理论对型砂高温力学特性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希托夫法是测定离子迁移数的一种常用方法,为适应学生实验对时间和评测的要求,对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设备、实验和计算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在阴阳极和中间区域增加了三通活塞,方便赶除气泡,选择滴定阴极或者阳极其中一个极区的溶液以保证实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并在初步实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在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上更好地实施起裂止裂试验 ,对采用直径大于杆径的周边切口试件的动态断裂试验系统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尽管试件端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是非均匀的 ,但对于深裂纹大直径试件 ,围道J积分仍是守恒的 ,J积分仍可作为裂纹尖端的表征参量 ,且Rice远场J积分公式仍可推广应用 ,但必须对由一维试验原理所得到的试件两端的平均相对位移和载荷进行修正 .为此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相应修正方法 ,由此得到的远场J积分与动态围道J积分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萃取蒸馏法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在改进的Eliss气液两相双循环型蒸馏器上测定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萃取蒸馏分离系数,筛选出N-甲酰基吗啉为最佳脱硫萃取蒸馏溶剂。在连续萃取蒸馏小试装置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甲酰基吗啉的FCC汽油脱硫效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回流比1,剂油体积比0.7,塔釜温度160℃,塔顶精制油体积收率达64.18%,硫质量浓度26.03 mg/L,总脱硫率达86.30%。PONA分析结果表明,萃取蒸馏过程还能有效地将大部分高辛烷值的烯烃组分转移到低硫精制油中,可作为优良的欧IV标准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碳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将悬浮聚合法合成的聚苯乙烯微球经高温碳化后,再通过浓HNO3液相处理制备改性碳微球电极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N2 吸附解吸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所合成碳微球和改性碳微球的形貌和微观结构,以及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法测试改性碳微球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0.625 A/g的电流密度下改性后碳微球比容量达到246 F/g,且在12.5 A/g的大电流密度下仍然具有比未改性碳微球明显高的比容量.  相似文献   

18.
为得到弹塑性材料裂纹扩展的阻力曲线,采用较大外径和较大韧带直径的周边切口在自行研制的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动态断裂和起裂止裂试验.采用数值分析提出的修正方法得到韧带面上的载荷,结合测得的裂纹嘴张开位移(CMOD),推广Rice远场J积分公式来计算动态J积分;依据柔度变化率法确定起裂点,从而获得动态起裂韧度JID.利用柔度标定法得到裂纹扩展轨迹;提出了周边切口拉伸试件裂纹扩展阻力的动态,JM(t)积分表征的修正形式,从而得到了弹塑性材料裂纹扩展至止裂前的阻力曲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修正的JM(t)可以作为裂纹扩展阻力的表征参量,不仅适用小量稳态扩展过程,裂纹扩展较大时也适用;对弹塑性材料裂纹扩展阻力曲线是惟一的,与裂纹初始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用扭辫分析仪研究了聚丙烯酸正丁酯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行为,与未改性的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相比,改性后的酚醛树脂凝胶化峰提前,表明聚丙烯酸正丁酯改性酚醛树脂更容易固化,对其进行动力学计算求得其固化活化能较未改性酚醛树脂活化能只略有降低,表明改性后酚醛树脂固化机理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催化剂载体颗粒结构及其中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导出了多孔性球形颗粒中流体流速的解析表达式并设计置换法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