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因素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土地最有效利用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制定集约利用政策,完善用地管理与决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比较低,属于依靠增加劳力资本投入的低水平集约类型.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城市竞争力计量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进行逐一测度,根据测度结果把11个地级市分为3个层次,对各层次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运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加权法计算各城市的中心度,根据计算结果合理划分各城市所代表的物流节点类型,探寻理想的物流空间布局模式.研究表明: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太原市为物流园区,运城市、临汾市和大同市为物流中心,朔州市、忻州市、晋中市、阳泉市、吕梁市、长治市和晋城市为配送中心.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C-Value、D-Value和E-Value分析法以及ArcGIS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百度搜索指数,在分析城市与城市之间联系程度的基础上,揭示山西省各城市之间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旨在为山西省城市的良性发展和网络结构优化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第一,山西省基于信息流的城市网络结构与既有城市体系结构基本一致,即以太原市为主导,以晋中市、吕梁市、运城市为控制点,作为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联系的纽带;第二,山西省各城市之间的信息联系逐渐紧密,城市网络结构逐渐稳定;第三,山西省的城市网络以太原为中心,呈"大"字型向外辐射的空间联系格局,太原市始终在山西省信息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程永静  师谦友 《河南科学》2014,(11):2360-2365
基于2006—2012年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时序研究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将11个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和落后.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体系结构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AHP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人居环境质量与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时间上,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上升趋势,但具有阶段性和极值分布性特征,表现为:2008年~2009年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009年~2013年波动上升,发展速度变缓;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极小值点出现在2008年,而极大值点集中分布在2011年~2013年.空间上,呈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多中心性区域分布特征及方向性、非均衡发展特征,表现为:晋北以朔州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变化趋势;晋中以太原、阳泉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晋东南长治、晋城人居环境质量普遍较高,位居全省前列;晋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山西省地级市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差异研究,将山西省城镇化水平分为了四类;其次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各地的发展建议,并找出11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出山西省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即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信息通信、绿化环卫、排水排污和文化卫生.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06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特尔菲基础上的层次分析法对山西各地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试图揭示出山西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及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符.经过分析山西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但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符合的.就此分析,希望能给城市建设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现代化的前提和载体,我们应不断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进程,以便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综合实力、居民生活水平、从业人员数量、卫生教育水平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五个方面的12个经济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2014—2015年的数据进行动态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山西省11个地级市聚为3类,给出山西省各地级市经济水平差异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建议,以期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论述了各地级市的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key indicator in describing the capacity of regional resource utiliz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to nature. Notab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ole and strategy of efficiency measurement for cities should be reorganized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cities based o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 a set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s based on a peer-evaluation mode with consideration to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cities within the same urban agglomeration together with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48 Chinese mainland cities belonging to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BTHUA),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s (YRDUA), and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HMGBA). This was accomplished during 2014 to 2019 by using four inputs, two desirable outputs, and two undesirable outputs. The results of efficiency scores indicate that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trend increased during the time series from 2014 to 2019 while the dif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citie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significant. The BTHUA is the best performing urban agglomeration with much higher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scores in all the years. Besides, this paper selected 11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angles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to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scores for providing further inspiration to managers.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较高,但也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文章采用两阶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市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浙东北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强于浙西南城市,并且两大区域的竞争力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3.
城市竞争力的比较主要是一个城市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地位和竞争水平的比较,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充分反映城市竞争力的20个指标,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因子(主成分)分析,对各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定,并对进一步提高各市城市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中国2004—2015年25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建立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建立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可以平均降低城市环境污染8.74%.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建立推动了城市绿色发展,主要通过技术效应和环境规制效应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城市规模异质性检验表明:II型大城市的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建立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其他规模类型的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建立都具有减污效应.政策异质性检验表明:创新型试点城市建立受到“智慧城市”政策、“低碳城市”政策和“两控区”政策影响的地区的环境抑制效应更强,而受到“两控区”政策影响的创新型试点城市减污效应最大.区域异质性表明:西部地区减污效应比东部和中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外来人口流入是伴随城市系统变化的一个涨落过程,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同作用,结合西安市外来人口集聚区的实例,探讨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城市运行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考虑的外来人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竞争力的科学内涵,文章从城镇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设施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环境条件等5个方面构建海南省城镇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海南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城镇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测度及分类评价,提出差异化提升建议.海南省城镇旅游竞争力呈现出"南强于北,东强于中西,沿海强于内陆"的空间格局特征.三亚市旅游市场独树一帜,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市县.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省各市县城镇应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意识,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促进城镇旅游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0个城市为对象,分析了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中各状态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50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中,以环境质量为控制要素的占72%,这一要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相关性R2=0.883 9;城市环境质量水平的高低与基础实力、城市竞争力和管理能力等支持系统均有密切关系,这些支持系统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城市环境质量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对新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考虑城市产业、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城市区域分工、城市体系建设及城市文化内涵的特质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职能是以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为基础的.采用2005年城市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以及劳动力与就业人口的统计资料,以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为出发点,在多变量聚类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进行综合职能分类,共分出6个大类,然后进行简单的分析.最后提出河南省城市职能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