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视音乐意境欣赏是欣赏的主体——欣赏者与欣赏客体——影视音乐二者之间的高度融通。通过分析影视音乐意境要素及其表现作用,欣赏过程中主客体的融通方法来探寻影视音乐意境的欣赏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意境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迪审美解悟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结合诗词实例,从流连美景的意境,叙写情事的意境,直抒胸臆的意境三个方面阐述了意境启迪审美解悟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意境启迪审美解悟是基于造境倾情抒发敏锐观察思考及欣赏与之共鸣互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论意象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欣赏与评论中常用的两个术语,在教学实践中,也是多数人易混淆的两个词汇。本文尝试就这二者的关系作一粗浅的议论。意象与意境有相同之处,但意境较之于意象,不易体悟,范围更大,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4.
浅谈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精炼而感人,非常讲究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融合,善于用简洁的言语和新颖生动的形象对景物进行描摹,以此抒发诗人内心深刻的感情。因此,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意象的定义、类型以及与意境之间的区别进行界定,帮助读者从更高程度上理解意象与意境之间的本质区别,从更深层次了解意象与意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词是古典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瑰宝。意境是诗词的核心和灵魂,成为评判诗歌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翻译中,如何将源文本中的意境重构到目标文本中去成为一个难题。本文试图从意境的完形生成来探讨意境的重构以及译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红楼梦》中营造了一种博大、深沉而多层次的意境。《红楼梦》主要通过整体艺术构思、人物诗作、自然环境等来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的经典代表,国画艺术可谓是我国国粹级的民族艺术瑰宝,其有着源远流长的艺术意境,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底。国画艺术中的优美艺术意境是通过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具体表达出来的,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对国画艺术绘画技巧、创作主题以及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与有机结合。因而,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门类---国画艺术的意境美以及具体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9.
唤起欣赏审美体验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具体表现为唤起审美共鸣、唤起审美同情、唤起审美憎恨等。  相似文献   

10.
支雷鹰 《科技信息》2009,(25):I0150-I015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国画经过历代的流传和画家的继承发扬,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国画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怎样使选修国画的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内涵?本文从国画的形式美美、意境美、体验美的条件对国画选修课的学习进行了实际的论述。感受国画的美,就是通过画者创造出的生动形象,以及由欣赏者对国画规律的理解和作品所展示的高雅的意境美。让学生明确国画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国画欣赏的基础,而掌握国画欣赏的方法,是感受国画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上海地区城市快鸟(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简述高分辨率影像定位中的通用传感器模型,有理多项式系数模型(RPC).通过在影像上选取均匀分布的50个地面控制点,运用正则化最小二乘迭代法计算得出RPC.然后分2种情况对求解出的PRC改正,即当同时具有原始地面控制点(GCP)和辅助GCP时,应用正则化批处理最小二乘迭代法(BILSR)来改正RPC系数,而当只有辅助GCP时,则使用增量离散卡尔曼滤波方法(IDKF)来改正RPC精度.最后利用40个检测点,设计多种方案的实验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BILSR和IDKF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辅助控制点的选择应侧重其本身更高的精度而不是单纯从数量上考虑,此外得出城市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西方实体主义哲学与中国书法美学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实体主义哲学以“是什么”作为实体思维的核心,并把一切存在都设定为实体来研究,以探讨其本质。这一思维方式构成了书法实体美学意象之“力”意象的哲学基础,并影响到整个书法形式美学意象的研究,使“书法的美学内容或美学意蕴就是书法的形式构成本身”这一命题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3.
数学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可分为直观形象思维、经验形象思维、数觉形象思维、观念形象思维4类,数学形象思维的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开发右脑、有助于记忆、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等,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的做法有调整课程总体设计、重视问题直观教学、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重视问题解决后的思考、加强问题模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滥觞生成超越——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流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是诗人最乐意创作的题材之一。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从滥觞生成到超越,月亮意象实现了时空的跨越、意义的增值。探究它的流变过程和传承体制,乃是对中华月亮文化的重新解读与体认,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对话、思维对语言的超越、意对象的超越。同时也可以丰富我们的前理解,加深对于涉月作品的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两个常用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ing,BCI)竞赛运动想象任务脑电数据集——2003Ⅲ和2005Ⅲa,分类识别率差异较大的问题,结合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生理基础,从信号噪声、受试者反应程度和C3、C4通道信号能量差异三个方面对两个数据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2005Ⅲa数据集相比,2003Ⅲ数据集信噪比较高,受试者对运动想象任务的反应更明显,并且C3C4通道的信号能量差异趋势更标准,解释了对2003Ⅲ数据集的识别率普遍高于2005Ⅲa数据集这一现象,说明这三个因素是影响识别率的主要因素。研究为运动想象脑电数据有效性分析以及提高基于脑电的运动想象识别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技术,包括融合概念、融合原理、融合算法、融合效果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像素级、特征级、决策级遥感影像融合的方法及用信息论的理论建立融合影像评价系统。结果 信息融合可分为3个层次: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融合;像素级融合信息损失最小,决策级融合信息损失最大;像素级融合精度最高,决策级融合精度最低。结论 对同一地区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可以产生比单一信息源更准确、更完全、更可靠的估计和判断,可以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清晰度,有效提高遥感影像数据的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7.
朦胧诗论争的焦点,一是自我表现,一是关于意象的运用。现实主义把“自我”看成个体人格的非理性方面,朦胧诗人则坚持”自我”具有理性的一面。看来论争的原因在于对自我的理解。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对此进行了分析。意象的运用是朦胧诗人抒发内心感受,寻找情感对应物的结果,但朦胧诗人及其理论家却把意象神化了,导致了诗歌的晦涩难懂。正确的意象运用原则可根据完形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以较小的压缩误差为代价解决高效压缩高光谱数据的难题,提出基于线性光谱混合理论的星上高光谱图像压缩算法.利用顶点成分分析求高光谱图像的端元向量,并根据信道容量选择端元数;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求各像元对应于端元向量的丰度值;用JPEG2000对端元向量和丰度值矩阵进行无损压缩.对AVIRIS高光谱图像的仿真结果表明:压缩比为80∶1时,原始光谱与解压缩重构光谱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7%,最大光谱角余弦误差小于0.000 23,压缩性能优于现有算法;算法还能有效地抑制原始图像中的随机噪声.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整合构建思路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要特征。基于认知视角的引入,意象被认为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产生的联想及在大脑中相应的图像。小说人物的命名既是作者创作过程中进行人物塑造及主题揭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也是读者和批评家文本解读与阐释的对象之一。以几部美国小说的人物命名为切入口,寻找意象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的界面,从而可验证、拓展意象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全色影像为数据源,根据阴影区在影像上的灰度与梯度特征,研究了它与水系、建筑物、绿地、道路等地物类型的区别,描述了阴影边界与太阳方位角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数据提取阴影区.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影像中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